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认为,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儒教文明将成为西方文明的主要威胁之一的观点是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的代表。笔者对亨廷顿的"中国威胁论"进行了批驳,并对此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探讨。最后,就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2.
塞缪尔·亨廷顿的著作是你所必读的,但这本书的结论是错误的。美国并未丧失其使移民美国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人们即将跨入一个新的千年纪元之门时,在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的思想家都作出惊人的伟大预言。其中,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按亨廷顿的预测:冷战后时代世界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主要是意识形态因素或经济因素。主要的全球性政治冲突将发生在具有不同文明背景的国家和集团之间,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这样,在21世纪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化的差异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原因。亨廷顿将文化差异同国际政治冲突联系起来,在人类生存空间几乎塞满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虽然他宣称“提出文明冲突的论点,是要强调文明对话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他是借文明、文化谈国际关系,用文明、文化冲突替代冷战时期两极格局中的意识形态斗争。他的文明冲突论是冷战后美国国内战略家、国际问题学者和各大智库关于“谁是美国的潜在对手”、“谁将挑战美国霸主地位”大讨论的一个产物,在究竟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新秩序问题上,为美国决策层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视角。将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和东亚的儒家文明视作苏联解体后西方文明面临的最大威胁的文明冲突论,在美国国内、中国,特别是伊斯兰世界引起了震动,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塞缪尔·亨廷顿只说对了一半。使西方与穆斯林世界分裂的文化断层线不是与民主、而是与性别有关。根据一项新的调查,穆斯林与西方都需要民主,但就对待离婚、堕胎、男女平等和同性恋权利的态度而言,穆斯林与西方是分离的世界——这对中东民主的未来或许不是好兆头。  相似文献   

6.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约瑟夫.奈将软权力与硬权力截然分开并大肆渲染的做法有违常理,其用心是要强调非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日益本土化,进而对西方世界构成威胁。与此同时,约瑟夫.奈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政治中存在超国家的、国家的和次国家的三种认同危机,而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论"中所强调的文明认同只是其中之一。辩论从本质上揭示了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对美国外交应对方略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家塞缪尔·布里坦(Samuel Brittan)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尽管西方资本主义伴随种种邪恶,它已带来世界生活水平的空前提高。  相似文献   

8.
把一个重要因素夸大成最主要因素;树立一个假想敌,以期把整个西方团结起来。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如果不是文明的冲突,那是什么?》两篇文章是为解脱西方的自身危机,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文明冲突论”,即树立一个非西方文明,特别是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联合这样一个假想敌,以期把美国社会乃至整个西方团结起来。 亨廷顿的文章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上同  相似文献   

9.
荒诞派是五十年代在戏剧领域兴起的一个西方资产阶级文艺流派,产生于法国,以后流行欧美各国,其影响至今未衰.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塞缪尔·贝克特、尤金·约奈斯库、让·捷尼和亚瑟·阿达莫夫等.这个流派开始时被称为"先锋派";1961年,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根据其思想和艺术特点,把它定名为"荒诞派";此外,根据这一派作家对传统戏剧的态度,它也被称为"反戏剧派"或"反传统戏剧派".  相似文献   

10.
沃尔塞尔·海西希写的《蒙古的宗教》(《The Religions of Mongolia》)一书,1980年由杰弗里·塞缪尔译成英文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从德文版《西藏和蒙古的宗教》译出,原著作者为吉斯比·塔西和沃尔塞尔·海西希。从英文的译名来看,此书只是德文原著的第二部分。原著中有关西藏的第一部分已由塞缪尔译成英文单行出版。法文译本(塞莱译,1973年出版)是以一卷本形式出版的。本来,  相似文献   

11.
作为英美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福克纳极其善于从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吸收艺术营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关于意识流的相关理论和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梦的机制以及生本能和死本能的划分等均对福克纳的意识流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西方世界史界可谓新说层出不穷。除饮誉史坛的法国年鉴学派之外,英美同行也提出种种新说,企图重新解释世界历史的运行轨迹。近年,三位美国学者又提出崭新的理论框架,引人瞩目。斯塔夫里阿诺斯用全球观点观察世界历史,把“易接近性”视为推动文明起源和演进的主要驱动力;威廉·麦克尼尔将生态学引入历史研究领域,提出“微寄生物”理论和“巨型寄生物”理论,对学科交叉作了有益的尝试;马丁·伯纳尔笃信“非洲中。:论”,认为非洲文明是西方古典文明之母.对传统的“雅里安模式”提出挑战。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重新诠释世界历史,体现了摒弃“欧洲中心论’哟共同意向。这些学说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对我们中国的世界史工作者不无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现代西方国家学说在各派的彼此争论中曲折发展,国家理论的研究比起上个世纪来更加深入。通过对近百年来西方国家学说的研究,我们有以下的认识和结论。一、关于西方民主制的争论激烈,资产阶级思想家也为西方民主的前途而困扰1835年,法国政治思想家夏尔·阿利克西·德·托克维尔(Charles Alexis de Toequeville)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上卷问世,过了五年,《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出版,这可以说是西方学者第一次系统地从理论上总结资产阶级民主的书。托克维尔肯定了民主制优于贵族制,对民主制充满信心,认为民主即将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可避免地和普遍地到来,同时也预感到它的危险。托克维尔说:  相似文献   

14.
秘鲁-西班牙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于2003年出版小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通过弗洛拉·特里斯坦和保罗·高更这两位19世纪历史人物追求理想的故事,重新书写了乌托邦主题,藉此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反思西方文明。小说对西方文明的批判指向性爱与性别观念、宗教与权力体制、现实主义美学等各个方面,寄托了作家对人类文明所抱有的宽容对待差异、实现充分的个人解放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不应该学美国经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不应该学美国经济模式现年82年的美国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去年在沪逗留期间,接受记者晨漠采访时说:“许多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市场经济,是最典范的经济模式、如果用这些话来形容50年以前的美国,那是对的。然...  相似文献   

16.
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是当今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包括三个方面: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唯物主义;将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进行彻底的生态革命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福斯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发: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利用资本和限制资本之间找到平衡点;寻找除GDP以外的经济发展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文明的冲突”论与“新帝国”理论1993年夏季号美国《外交事务》 (ForeignAffairs)发表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一文 ①,我于 1994年撰写了《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刊于《哲学研究》 ,1994年第 3期 ) ,批评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的美国“霸权主义” ,在此期间  相似文献   

18.
塞缪尔·P·亨廷顿在对发展中国家观察和估价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政治稳定的一系列变量并指出了实现政治稳定的途径。他认为政治秩序、政治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关键性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的因素主要有:现代化、政治参与和城乡差距。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影响政治稳定的危险因素。亨延顿的政治稳定理论中阐述的政党政治、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比例协调、改革促进政治发展、市场经济、公民社会是政治发展的基础条件等观点对于当前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理论启示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亨廷顿所虚拟的"2010年全球战争",是他就所谓"文明冲突"问题所作的一个凝练的比方,一个概要性的思想实验。从价值取向上看,这个"虚拟战争",一是要凸显西方文明正处于敌人远多于朋友的孤立境地,二是要强调西方文明特别是美国文明,应奉行反西方普世主义的国际政策和反多元文化主义的国内政策。从事实判断上看,这个"虚拟战争"既抓住了一些事实,如对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关系的阐释和预测;又夸大了乃至曲解了一些事实,如对东亚文明尤其是对大中华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关系的阐释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西方舆论观的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问题(即公众意见和言论问题),是伴随着近代西方市民社会的形成而成为显学的。西方近代舆论观以让·雅克·卢梭和约翰·密尔为代表,这种舆论观有三个特征:1.以理性自然主义为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2.提倡舆论的自由表达;3.注重舆论的社会立法、道德维系功能。20世纪以来,西方产生了以沃尔特·李普曼为代表的现代舆论观,西方近代舆论观的三个特征,随之也被相应的三个新特征取代了:1.以经验权能主义为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2.注重舆论的大众媒介传播;3.注重舆论的社会日常控制功能。西方近现代舆论观的这种嬗变是由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西方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行为研究和舆论导向研究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