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监管失职罪罪过形式的立法空白导致司法实践中对该罪的认定困难。环境监管失职罪的主观方面是单一罪过形式,有且只能有过失这一种罪过形式。较之一般犯罪而言,环境监管失职罪的犯罪构造稍显特殊,负有环境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需承担两个层级的注意义务,一是对被监管者之危害行为或者其他外力因素存在的认知义务,二是对由此可能造成的法益危害结果的预见义务和对危害结果的回避义务,违反注意义务便有成立过失犯罪的可能。环境监管失职罪属于监督过失型犯罪,审判实践中应将其与出于故意心态的滥用职权罪区别开来,准确定性环境监管领域的渎职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
环境监管失职罪本质上属于过失竞合,归责的核心要素为行为样态、保证人的义务来源与预见可能性。本罪行为样态包括作为、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之结合;本罪保证人的确定既要从法规范上进行形式判别,也应采纳原因支配说理论从法益侵害面进行实质把握;本罪预见可行性是新过失论与畏惧感说相结合。一定条件下信赖原则可适用于环境监管失职罪,存在介入因素、欠缺结果回避可能性与不符合环境监管失职罪构造的场合时,则排除环境监管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环境监管失职罪中河长的义务来源是其职权内容和责任内容,前者包括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和河流监督权力,后者包括水体保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的责任。河长在环境监管失职罪中主体条件的判定在除了政府工作人员之外,需要对民间河长、公益河长、村级河长进行分别探讨。河长触犯环境监管失职罪的行为模式有四种,分别是对水体资源、水质条件、流域设施、整体生态的保护失职,而对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司法认定则需要结合相应的司法解释来判断,以督促河长更好地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4.
环境资源犯罪严重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监管失职是导致环境资源犯罪发生前提性因素,因此要从源头防止此类犯罪的发生。尽管刑法中已经确立了环境监管失职犯罪,但考察我国环境监管失职犯罪的特点与现状,司法实践情况并不令人感到乐观,预防环境监管失职犯罪任重而道远。当前应积极寻求环境监管失职犯罪的防范之策,加大对此类犯罪的侦查工作,强化司法工作,推进立法完善,强化监督预防机制。如此,将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动植物检疫机关的检疫制度。动植物检疫失职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动植物检疫机关的检疫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对应当检疫的物品不检疫,或者延误检疫出证,错误出证,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动植物检疫机关的检疫人员。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的主观方面特征表现为过失,不可能是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6.
海洋经济的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世界各国加强了对海洋开发的力度。新一轮的经济竞争将会在海洋展开。与海洋开发同步的是海洋环境的保护。如果在海洋开发中仍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将会后患无穷,所以需要从规划、审核、整合监管机构、加强环境问责等方面着手加强海洋环境监管。  相似文献   

7.
页岩气开发产生的环境影响已经受到开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加强开发中的环境监管已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在总结国内学者对中国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政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页岩气开发环境监管要求,分析美国页岩气开发环境监管框架安排及特点,分析中国现行环境监管框架及针对页岩气开发环境监管的不足。在借鉴美国页岩气开发环境监管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开发区域的环境情况和政府环境监管现状,中国应建立涉及环境监管机构、监管法律及制度、标准、监管监督制度等的"统一监管,层级监督"的页岩气开发环境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8.
加强环境监管,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保障全人类的环境利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行各种单一监管模式局限性较大,应当构建一套以政府监管为主协议监管为辅、社会监管为主自我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体系,这种刚柔相济、内外结合的环境监管模式体系需具备合理的结构和功能,既能兼顾监管主体的利益诉求,又能有利于对企业环境行为的有效监管。在监管模式体系中存在4种监管关系。政府监管体现管理关系,目的是保障全社会的环境利益;协议监管体现契约关系,关键是尊重企业利益;社会监管体现外部关系,主要是重视行业自律;自我监管体现内部关系,核心是强调企业的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9.
立体化环境监管模式的创建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监管是解决环境危机的良策,科学的监管模式是有效监管的前提。现行环境监管体制不顺、体系僵化、主体庞杂,应当建立一体两翼的环境监管体制模式和刚柔相济、内外结合的环境监管措施模式,即以行政区域监管为主体,以流域监管和局域监管为两翼的环境监管体制模式和集政府监管、协议监管、社会监管、自我监管的优长与互补,形成有机共生的环境监管措施模式。配合该模式的运行,应调整环境监管机构的设置,明确划分区域监管、流域监管、局域监管的职能权责;拓宽社会监管主体环境知情的途径,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监管机制;通过协议监管、自我监管,激发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和化解环境风险的自觉性,降低环境治理成本,提高监管效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环境监管体制的审视:从重金属污染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峻的环境形势下,重金属污染仿佛压垮环境监管的"最后一根稻草".基于对A县的微观分析,可以发现职责虚化与协调障碍是环境健康监管体制的首要问题,单一薄弱的监管手段是环境健康监管体制的重要问题.为此,提出"整合性监管"的研究范式,强调:环境监管工具的协同与整合,环境监管各阶段的协同与整合,各环境监管机构的协同与整合,监管式执法与公众参与执法的协同与整合,宏观治理措施与微观治理措施的协同与整合.  相似文献   

11.
持续银行监管,是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是监管当局在某段时期内对银行机构某类潜在或显现的突出风险点、或对引致较大风险的某一违规事件进行持续跟踪、分析、监控和纠正的过程。当前,我国持续银行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银行信用风险、内控管理风险、高级管理人员风险的监控及构建提高透明度机制的相关举措。加强持续银行监管,必须健全银行监管法规体系,完善银行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12.
“环境监管失职罪”作为现行刑法中仅存的规制环境执法主体渎职犯罪的罪名,对环境监管体制的正常运作具有重大意义,与生态安全的保障更是休戚相关。然而,该罪名的局限性使得相关法条很难发挥惩罚及预防犯罪的作用,无法解决当下环境监管渎职犯罪规制所面临的众多理论及实践难题。对“环境监管失职罪”局限性的完善,主要包括增添、细化环境监管渎职的罪名,完善罪名的构罪规定及相应的法定刑配置。  相似文献   

13.
论环境侵权及其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而侵害他人权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与传统的侵权行为相比较,环境侵权具有不平等性、社会性、价值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因此,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上,亦表现出特殊性:主观上的过错和行为的违法性不再是其构成要件,而更强调致害行为、损害结果和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存在比较突出的环境监管行政责任缺失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环境监管行政责任设定主体较为混乱、环境监管行政责任规范与环境监管义务规范的设置缺乏合理对应与衔接;环境监管行政责任与行政相对人责任的设定严重失衡;环境监管行政责任条款普遍欠缺应有的规范性;环境监管行政责任形式设定单一;环境监管行政责任的追究者或者监督者责任设定空白。导致环境行政责任设定缺失的成因多元而复杂,其中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官本位"为代表的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行政主导型立法模式的制肘、立法主体失控的"经济人"特性驱使、立法权及其行使约束乏力的助推以及不良环境监管执法环境要素的羁绊。  相似文献   

15.
政府将保障广义利益相关者的生存权作为对企业进行环境监管的目标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接受,但通过怎样的机制实现这个监管目标一直是研究的难点。由于会计控制具有基础性与切实性的优势,因此,会计控制是实现生存权保障的最优机制之一。对企业环境破坏行为的会计控制机制设计是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进行构建,通过对生态权益的量化,使之成为企业进行主动环境控制的着力点。另外,会计控制机制还设计了用于政府评价的以生态权益为核心的环境评价体系,使之与企业评价指标对应,共同促进企业的环境控制行为。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可以迅速便捷地传播信息、自由互动地表述观点,这让企业所面对的的舆情环境将更具隐蔽性、突发性与扩散性,也使得企业舆情控制的不确定性增强.针对新媒体环境下舆情控制难度大,企业反应消极,虚假信息扩散严重以及宣传思维固化等问题,企业应在舆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舆情预警阶段,海量信息的整理,强劲的技术、人才,对舆情信息准确的预测必不可少;而在舆情产生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利用意见领袖影响力,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舆情解除后还应将责任追根溯源,树立大舆情观念来拓展舆情管理.如此,企业才能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防患于未然,缓解舆论压力,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7.
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是促进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手段和关键措施。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本文研究在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本体技术,建立国有企业智能监管系统,从各种数据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和知识来支持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有效地、灵活地、动态地监管,提高监管的效率、准确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18.
现行环境监管体制存在"着眼相对片面、发力较为拘束、运转过于呆板"等问题。因此,应当以《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为契机,建立"着眼系统、强调综合决策,力求超脱、落实环境职责,讲究灵活、追求监管效果"的环境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环境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管理的行政体系角度分析,我国环境监管在环保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四个方面出现困境,结合美国、日本的先进管理经验,应在重构监管体系、完善监测系统、增强政府监管动力、调动企业和公众的积极性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完善我国环境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食品监督是检查有关对食品的法律规定是否得到遵守和落实,食品法所规定的目的是否能够得以实现。对于我国而言,面对近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想人民生活更幸福,经济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增强食品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解决对外贸易现状,国家必须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处理好食品安全的监管,建立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