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研究他的历史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鲁迅早期的历史观,提出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从1898年鲁迅离家赴南京求学起,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止,这段时间,我认为是鲁迅历史观发展的早期,也就是鲁迅作为朴素的唯物论者的时期.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2.
联绵词习惯上称联绵字。作为一个术语,它是在宋代张有的《复古篇》中被提出来的。以后递相传用,但含义广狭有很大的不同。经过王力、郭在贻几位前辈的提倡,基本上被确定指非迭音的复音单纯词。有关联绵词的研究,不晚于隋唐时代就开始了。明清以后,逐渐形成了系统搜集和研究的局面。研究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的历史观     
《北方人》2007,(5)
有一家媒体问我:你常说,历史也是可以酿酒的,这代表你的历史观吗?我回答说,不能代表。这样一句话,怎么可能就代表了历史观呢?但这话  相似文献   

4.
我的历史观     
所有的文明社会在哲学上都同属于一个时代。无论是希腊罗马文明、古埃及文明以至现代西方文明的出现都属于同一时代。就人类各文明社会而论,历史就是在一个新事业中许多平行的、同属于一个时代的、新近的努力前进行动,亦即是企图突破原始状态的若干次努力前进行动。历史研究的最小的可理解的范围就是一个个完整的社会,决不是从完整的社会中任意分割出来的局部;所有文明社会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是平行的,同属于一个时代的。如果挑战与应战的作用,是原来无法解释、无法预测的各个文明起源与成长的原因,那么,它也是文明的衰落与死亡的原因。我们并不能预先算定我们的文明,或任何其他现存文明的未来命运。社会解体的通常方式就是解体的社会分裂成为愈来愈不听话的无产者以及愈来愈无力统治的少数人。如果把历史循环论信以为真,就会使历史变成毫无意义,但仅仅厌恶并不能说明人们对循环论会随随便便地不去信仰,我们西方人之所以同希腊和印度的循环论绝缘,应该归功于犹太教与祅教。一些文明的死亡促成了另一些文明的诞生。在神的计划中,从由于文明的衰落而造成的苦难中得来的学识,可能就是人类进步的至高无上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解构历史观     
历史是不可解构的,但历史观却必须被解构。历史学无法解构历史,却可以解构历史观。历史学不能只去解释历史观,更应该去解构历史观。我们只有通过实施解构历史观的有效行为,才能真正把历史观的地位确定下来。所以,解构历史观,实质上也就是确定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终身著述。现有遗著一百多种,四百多卷。王夫之通过批判佛老的宗教学说,抨击程、朱、陆、王的唯心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挥了王充、张载的唯物主义传统,建立了一个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王夫之无论在自然观、认识论和辩证法,还是在历史观等方面,都有许多建树,把我国古代哲学推向一个新阶段。 王夫之的历史观之所以比较完整,对旧框框有所突破,一方面是与他所处的时代分不开,另方面也与他个人的努力有关。明清之际,整个社会处于大动荡的时代,汉满之间的民族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都十分尖锐。面对这种情况,王夫之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当然,这不否认个别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然而,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一切历史学家,由于阶级的偏见和时代的局限,不可能对此有如同我们今天的正确认识,我们也不能以此苛求于古人。他们只能根据各自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评述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北宋时代的司马光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9.
十九世纪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在俄国革命运动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史学家已有全面系统的研究。但是关于十二月党人的历史观却很少有人进行专门研究。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欢迎指正。 一 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考,是从事历史研究的任何一个史学家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十二月党人也毫不例外。在十九世纪初叶,确信人类能科学地认识历史规律性的可能性在十二月党人中间还没有。H·屠格涅夫在1816年就忧虑、失望地写到:“人们对包括在历史范围内的事件的理解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0.
人道主义历史观颠覆了神道史观的“神”和“上帝”观,建构起历史的“人性”观念,但历史本身却被当作是一个“人-→非人-→人”的人性完善或复归之路。唯物史观则将人道主义历史观的“人”和“人性”从抽象的思辨世界“拉回”于“粗糙的物质生活”,把“人”、“人性”都放置于现实的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来解析,结果就发现(借助于费尔巴哈哲学),不是“上帝”和抽象的“人”、“人性”建构着我们的历史,而是现实的人的生产和交往活动在建构着我们的历史,从而建立起科学解释历史的观念,实现了对人道主义历史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探讨司马迁的历史观,条析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史学理论,是很有意义的。本文着重从《史记》的编纂特点和内容剪裁这一角度来探索司马迁历史观的内容及其表述形式。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所说的“一切科学”中,合乎逻辑地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学科,其中也包括历史或历史学。在爱因斯坦看来,历史与科学既有共同之处,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根源于所从事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史研究的切身体会,爱因斯坦把历史区分为“内部的或者直觉的历史”和“外部的或者有文献证明的历史”两种类型。在历史与科学各自具有的客观性问题上,表现出爱因斯坦对历史的思想矛盾,其缺陷在于他没有把自己的科学认识论贯彻到历史之中。如果从爱因斯坦科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历史完全能够达到与科学同样程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但在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爱因斯坦坚持历史是有价值的创造者们创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启蒙运动不仅迅速地促进着西方社会的变革 ,而且有力地推动历史学的进步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 ,西方史学在 18世纪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启蒙时期的历史观是获得集中表现的领域之一。本文将从 4个方面对启蒙时期的历史观予以分析。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史观向启蒙时期的理性史观的演变。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史观和启蒙时期的理性史观可以说是西方史学上的两朵姐妹花 ,成为西方史学文化中的文化 ,它们所体现的价值成为有效和后人探询的典范。人文史观带给史学文化的光辉亮点是 :他们鄙弃禁蔽人心的宗教史观 ,反对把圣经中那些荒诞无稽的传说当…  相似文献   

14.
历史是由人类世代更替的活动构成的,历史观问题是世界观的核心,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实质是历史观的转变。毛泽东历史观的转变正是他处在各种"主义"兼收并蓄的时期,他对各种学说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转变为走俄式的革命,组建共产党的救国道路;毛泽东历史观的三个维度,即群众观、生产力观和阶级观;毛泽东历史方法论的原则是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长远目标与现行目标的统一,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加工、评论和流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同他进步的历史观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从三个方面叙述、分析和评价了毛宗岗的历史观;1、封建社会的发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天”在起主导作用;2、汉族在历史上建立的王朝是封建社会的“正统”;3、社会的变化、“治”“乱”同人才有关,妇女也有“才妇”。毛宗岗的历史观也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天崩地解”的大动荡的时代。那时,中国封建社会已日趋没落,而它的内部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王夫之二十六岁那年三月,李自成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经过多年的革命战争,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朱明王朝,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然而,在同年五月,明朝汉奸将领吴三桂与满清贵族相勾结,勾引清军入关,残酷地镇压起义军,攻陷了北京,这样反封建统治的农民革命战争随之转化为反民族压迫的反清斗争。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王夫之也积极地投身这一斗争之中。一六四八年(清顺治五年)王夫之在湖南衡阳组织义军抗清,兵败后,他又投奔南明小朝廷,以图“反清复明”。南明小朝廷的腐败政局使他大失所望,于是,愤而脱离桂王,辗转流离于湖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最后隐居在他的家乡石船山下,从事著述。  相似文献   

17.
社会历史观是古代思想家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西汉末年的著名思想家扬雄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如历史是发展的,历史的发展有因有,历史的发展是天、地、人交互作用的结果,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几个观点。 一 历史是发展的 社会历史问题,是儒家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孔子盛赞西周,孟子尊王贬霸。到汉代,儒学提出三皇五帝三王五霸四阶段说,认为这四个阶段一段不如一段,历史愈往上溯就愈是先进,愈往后数就愈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历史?一般人认为只有正史才算历史,毛泽东同志却不这样看。他认为正史,如《二十四史》固然要扎扎实实地学习,《资治通鉴》固然要扎扎实实地学习,稗官野史以及历史小说也要读,如《东周列国志》和《三国演义》虽然有虚假部分,但它基于史实,把人物、情节形象化,不失为正史的一种补充。至于古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他也把它当历史看待,他说  相似文献   

19.
台湾当局近期拟修改中学历史课本,将台湾自外于中国;惟大陆与台湾间之关系源远流长,着于史册;依据史料及清初对台奏折可知,至少是三百多年以前,海峡两岸的关系即已十分密切;相关奏折的内容清晰的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对台湾经济、治安以及国防的治理用心。凡论及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历史文章,均不应忽视清朝宫中档案的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波普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一书进行了分析、批判,指出其“非历史主义”的历史观,是由科学发展事实所证伪了的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