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科学出版社于1987年开始出版一套8卷本的《欧洲史》。这是第一部综合性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内容包括欧洲大陆有史以来所有主要历史过程。这项基本研究工作由苏联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协同苏联史学研究所和苏联科学院的斯拉夫和巴尔干研究所一起筹备,国内其他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一些专家们也参加了这项工作。这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世界史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这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世界史研究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确立,世界史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方法论的理解和掌握,更...  相似文献   

3.
《全球文明史》与"世界史"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皮特.斯特恩斯等所著《全球文明史》中体现出来的世界史方法论和体系思想,笔者认为,“世界史”与中国史不应是对应关系,中国以外国家、地区史不是世界史,只有从总体把握世界历史宏观进程的研究才是世界史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历史学内部学科分支类目重新斟酌的建议,并结合《全球文明史》就具有整体观念的世界史的编纂学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 早在五十年代,在起点几乎等于零的“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我国史学界就给自己规定了建立新的世界史体系的目标,并且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批判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唯心史观,特别是批判“西欧中心论”,逐步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解决世界史问题,开展了富有生气的讨论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干扰和极左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日益繁荣,在建设世界史新体系方面,提出了三种新史观:“世界史纵横发展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和“文化史观”。进入21世纪,国内学术界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围绕这三种新史观,从世界史学科新体系建立的必要和可能、全球化、全球史观和世界史学科建设、构建世界史新体系的几重困境和偏差等方面对构建科学合理的世界史新体系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全面探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自黑格尔把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概念以来,历史哲学的发展存在着两个谱系:一个是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史学理论基础上开创、并由列宁等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史观;另一个是以巴勒克拉夫等人在批判黑格尔欧洲中心主义史观基础上开创、并由沃勒斯坦等人发展的全球史观。这两个谱系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哲学的研究均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应当积极吸收马克思主义世界史观和全球史观的理论成果,不断实现分析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世界史,是从苏联的兴盛开始的,到苏联的衰亡而结束.引人深思的是:苏联的衰亡是自我灭亡的,并非敌国入侵而灭亡.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我国世界史学科获得空前有利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世界史研究领域大为拓宽,各种重大课题层出不穷.我国学者在通史、区域史、国别史和专题史诸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世界史工作者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具体的历史问题,正确对待西方史学理论,加强外文资料建设与国际学术交流,求深求新,努力填补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日益繁荣,其主要表现就是提出了三种新史观:"世界史纵横发展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和"文化史观".进入21世纪,国内学术界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对构建科学合理的世界史新体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全面反思.第一,营造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让各种学术观点在争鸣中相互促进,不急于达成"共识",不追求建构全国统一的世界史体系范式;第二,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第三,继续对有关世界史体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世界史升级为一级学科对历史学科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当前情况下,必须尽快充实世界史师资队伍,调整和优化世界史课程结构,同时改革世界通史教学的观念、方法和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世界史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后备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世界史工作者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世界史体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此同时,新的世界史著作也不断问世。苏州大学历史系陈英吴、叶伯华等编写的《世界现代史》(浙江人民出版社版)的出版问世是我国世界现代史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又一可喜成果,正是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长期耕耘,才有可能在史学园地里绽放出这一朵争妍的花蕾。世界现代史是一门比较年青的学科。如何确定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现代史体系,是多年来世界现代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该书作者参照了由全国师范系统大专院校拟定、经原高等教育部审核的教学大纲,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总结了建国三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旧的模式作了突破性的尝试。作者的努力当然不能结束对世界现代史体系问题的探讨,但是,编写者终于使世界  相似文献   

12.
作为思辨哲学大师的黑格尔,构筑了一个哲学的世界历史体系,可称为“精神”的世界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人类自由意识由隐到显,最后完全实现“绝对精神”所要求的自在自为主线,完成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的理论宝库,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宝库。对《资本论》中美学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广大理论工作者做了很多工作,但至今为止,不少人仍停留在用美学术语来注释某些引文上。如何深入研究《资本论》中马克思的美学思想,阐明《资本论》范畴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地位和作用?苏联列宁格勒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了苏联学者Г·维日列夫的专著《哲学知识体系中的美学》。Г·维日列夫对《资本论》范畴体系中的美学问题研究采取了“一种新的、很有前途”  相似文献   

14.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民族发展的动态(发展趋向)和静态(特殊功能)两个角度,从理论和历史两个层面,回首探究它们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认为民族发展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真正起着推动作用;苏联自始至终都潜伏着一种解体的因素,苏联的解体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重要贡献,就是提供了一种影响深远的阐释模式:苏联教科书式阐释模式.该模式缘起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表述之争,因为如何命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决定了在怎样的指导原则基础上来阐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范畴;而基于1920-30年代的“体系之争”所确立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命名的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则为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阐释确立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则和“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论板块.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史教学中引入系统论,即将整体性、相关性、结构性、层次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等原理具体应用于世界史教学中,是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依托学科优势,整合科研力量,发挥学科软实力 内蒙古民族大学建立“内蒙古东部经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是以学校自治区级两个重点学科——“世界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一个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为基础,整合区域经济研究学科点的科研力量而构建的、适应新时期自治区和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的创新型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转移,我们的整个上层建筑的工作也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和新任务,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中心任务服务。就世界史教学和科研来说,我们的底子本来就很薄弱。在五十年代,世界通史的教学基本上是搬用苏联教材。六十年代开始自己编写了一些教材,基本上没有跳出苏联教材的框框。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盲目排外,大搞闭关锁国,谈“洋”色变,对世界史的教学和科研大加砍杀,使这门学科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倒退了一步。因此,目前我国的世界历史研究仍然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不少哲学工作者都在探讨如何建构马克主义哲学体系的问题,并力图科学表述和建构新的哲学体系作为哲学教学改革和实现哲学现代化的突破口.这种努力无疑是对我们沿用了几十年的苏联教科书体系的一种反思.有些哲学工作者已经提出了各种不同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并力图反映当代哲学研究的成果,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实现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新中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第二次结合”思想。毛泽东总结历史经验,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