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戴维森纲领是以“真”概念为原初概念,反用和扩充塔尔斯基真之形式定义模型,解释和刻画自然语言意义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的创造性构想。它描绘了一张自然语言外延语义学理论的宏伟蓝图,呈现出内涵问题外延化、贯彻整体论原则等多方面的理论特色,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被誉为当代语义学领域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2.
约根森难题意味着,一方面规范语句不能作为逻辑推理的前提或结论;而另外一方面,很多包含规范语句的道义推理在直觉上是正确的.真值语义学试图通过假定规范语句可以有真假来评价道义推理的有效性.这种方案的问题在于它没有解决这个难题,而是绕过了它.约根森难题的解决需要一种比真值语义学更为一般的逻辑后承概念,它否认逻辑必须依赖于真概念.  相似文献   

3.
在语义学风行的年代里,研究对象是否得到正确的描述,往往只考虑语句用于描述对象时是否可确证为真;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相信,句子先有句义,才有真值可言;"要预先掌握句义,才有可能确定语句的真值"被视为守则;那么,说话者是怎样认识句义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蒯因提出极度翻译,让我们看到翻译者即使没有先行掌握对象的结构或者句义,也能够掌握语句的真值.从此,研究真值问题就不必先为结构或语义是否可知的问题而操心.其后,戴维森借用了翻译者的方法,去说明极度诠释如何实现之时,让我们看到了描述对象离不开受话者的诠释;而诠释是否成功,则要看相关的对象是否为发话与受话双方所共同确认的谈论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考虑描述是否正确,既要考虑诠释的问题,也要考虑哪些外物左右了句子的内容,有外在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朗加克(Langacker)认为理解语言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过程。根据他的这种观点,意象意义之一的"假使和期待"在翻译中就存在模糊性。意象意义指的是说话人在心智上以不同方式构建所思考场景的能力。因此,我们的理论基础是认知语法,不是形式语义学,这就使得它的论点与以往类似的文章有所不同。以往翻译理论研究多以形式语义学作理论指导,研究句子的真值条件和客观意义,而我们研究的是句子的主观意义。  相似文献   

5.
戴维森在塔斯基语言真理论框架下提出针对自然语言意义的理论,主张意义和真值条件紧密相关,意义组合性为真值条件组合性。这一理论体现了塔斯基理论应用到意义的价值,展现了真值条件如何衍生于句子结构、清晰表达出意义理论应实现的条件;此外,对经验真理论的分析和阐释表明人类自身的语义能力可使我们判断语义理论是否具有给定语句的真值条件。尽管戴维森语义理论具有上述优点,对自然语言语义理解起到巨大贡献,但是其理论在真值条件充要性、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存在缺陷、词语语义属性解释和对语句逻辑形式和个体词的明确区分等四个方面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真"是逻辑哲学的重要内容.在众多的关于"真"的理论中,塔尔斯基给出的"真"的语义学定义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们没有怀疑它在逻辑、教学、语言哲学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却对其哲学实质颇具争议.文章在考察塔尔斯基语义真定义的基础上概括其特征,并指出其哲学实质在于圈定了真之为真的最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命题曾被定义为某些句子, 但句子没有固定的真值。 命题曾被定义为句子的意义, 但 “意义” 这个概念并不比 “命题” 更清晰。 还原论把命题定义为一种由可能世界、 可能的个体等组成的集合论性的构造物, 但这种理论意味着全部的逻辑真理表达的是同一个命题。 命题曾被定义为是一些态度 (如相信) 的对象和真值的承担者; 就是说, 命题是由它与其他对象 (如人, 真值) 的关系来定义的; 这种定义使人们有理由怀疑命题是否真正存在, 抑或是态度主体 (人) 的一种幻觉? 命题的内容可以千变万化, 但命题的内容却有共同的形式, 不仅命题逻辑、 一阶逻辑所表达的命题, 而且二阶逻辑等高阶逻辑、 非经典逻辑的命题, 都能纳入这种形式。 根据这一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对命题的定义。 这样定义的 “命题” 概念更加清晰, 能让我们解决命题的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悖论性语句是具有悖论性质的语句,特点是从其真可以推出其为假,从其假可以推出其为真;陈述是陈述句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陈述句就有一个陈述;命题是反映对象事实的思维形式,特点是要么真要么假。悖论性语句构成了陈述与命题的区别之所在。真值承担者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任一对象,如果是真值承担者,则它必须(i)′必须或者真或者假,不能既不真又不假;(ii)′必须或者不真或者不假,不能既真又假。悖论性语句不能符合真值承担者条件,因而陈述不能作为真值承担者;命题符合该条件,是真正的真值承担者。  相似文献   

9.
博弈论语义学对量化式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弈论语义学将对量化式的解释看作是一个两人博弈的过程,通过给定一系列博弈规则,局内人可以得到一个真值确定的原子句,从而得出结论.一个包含量词的句子,能够得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语义解释理论.  相似文献   

10.
真值语义学在众多语义学理论中长期处于权威地位,但也存在着某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Austin言语行为理论和Leech的意义七分法对传统真值语义学的发展,进而与Martin的评价系统进行对比,指出评价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完善了Leech的理论,是对传统形式语义学的又一有力发展.  相似文献   

11.
塔斯基关于真理和逻辑后承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对现代语义学研究的最重要的贡献。塔斯基用满足和归纳的方式给出的真理的递归定义,建立在语义模型、逻辑真和逻辑后承基础上的循序渐进的逻辑句法定义构成了当代语义学理论的核心部分。诸如模型论语义学、可能世界语义学、戴维森的意义理论、蒙太格的内涵语义学,甚至作为生成语法的分支的逻辑形式(LF)等无一不体现或者渗透着塔斯基原理。  相似文献   

12.
波普尔的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实在论的含义比较模糊,但实在能通过真理、可检验性等概念在语义学中得到严格的规定。波普尔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塔尔斯基的真理定义和语义学方法,他的第三世界理论建立在一些语义学概念的误用之上。实际上,从波普尔确认的哲学前提出发,语义学要求他应该是“内部实在论”者,而形而上学实在论却是他所信奉的先验教条。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刻画条件句,逻辑学家提出了许多蕴涵理论,如真值函项理论、条件概率理论、信念修正理论、可能世界语义学等。作为现代逻辑的一个分支,条件句逻辑充分利用各种蕴涵思想建立许多逻辑系统,但由于条件句的复杂性,各种蕴涵都难以刻画出所有的条件关系,因此都不能等同于自然语言中的"如果,那么"。  相似文献   

14.
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以塔斯基的真理语义学为哲学基础,探索自然语言的意义和真理的关系;早期语言哲学家从词汇意义层面研究意义.戴维森则从语句层面研究语言的意义.并对其做出更为合理、更为全面的解释。文章探讨了他的意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以及他对语言哲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塔斯基将真理概念定义为:在对象语言O中一闭语句是真的,当且仅当,它被所有的对象序列所满足。该定义的含义是,如果将该闭语句分解成开语句后,其中的自由变元能被某些对象序列所满足,则再将开语句合成为闭语句,其闭语句就被所有序列所满足,于是可断定该语句是真的。塔斯基的语义性真理定义既保留了亚里士多德古老真理定义的直观含义,又避免了在语义封闭的语言中导致悖论。其定义既成为经典逻辑的语义学基础,广泛应用与能用一阶语言所表达的科学领域中的句子集中,同时定义本身也是运用一阶逻辑对概念进行分析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在对隐喻真值条件的探讨中,吉纳比与斯坦哈特分别基于范畴归属和可类比性刻画了纯粹的语义真值条件。如果把讨论延伸至句法和语用,将能更深入地反映隐喻的生成和理解。真值条件语用学认为,语句的完整语义可以视为其组成部分经语境调适的内容(及其组合方式)的函数。在范畴类型理论框架下,该调适过程具体可以通过赋予表达式不同的范畴和相应的类型来体现。就隐喻语句而言,语境的调适体现为转变源域类型和限制隐喻函数对性质的选择,首先将源域的类型由个体集转化为性质集,然后通过一个从性质集到个体集的隐喻函数,在源域性质集中提取符合语境的特征性质,如果目标域中的对象满足这一提取出的性质,则隐喻语句为真。  相似文献   

17.
指称概念不仅是语言哲学的基本概念,更是意义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在早期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中,指称成为意义理论研究的阿基米德点。早期的真值条件论者弗雷格和罗素认为,语言表达式所具有的意义是因为它们直接指称外部实在中的事物。在戴维森提出的系统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中,他对指称概念的解释并未直接向名称或谓词与对象的关系指派经验内容。指称在戴维森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中的基础性作用被消解。指称从意义理论研究的阿基米德点蜕变为纯粹语义学的设定。指称概念的消解与蜕变是从早期逻辑原子主义的微观语义分析到戴维森整体语义理论构建必然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真理的定义、要素和本性。认为,真理是人在实践中反映对象所形成的正确认识;被反映者、反映者和实践是构成真理的三要素;真理的本性是客观性、主观性、实践性和正确性。初次把实践引入了真理的定义中并认为它是构成真理的要素之一,并把实践性、正确性也看成是真理的本性,同时指出真理并非纯客观也非纯主观的东西,而是客观性、主观性、实践性和正确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实在论的“无奇迹论证”把真理当做对科学成功的说明,但无论采取严格意义上的“真”还是宽松意义上的“似真”,历史表明真理与科学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分析表明,反实在论和非实在论对理论成功提供的说明要么是同义反复,要么就是不可避免地滑向实在论的说明,因此真理或近似为真成了理论成功惟一可以称得上自然的终极说明。但接受这种说明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修改对真理的传统定义,并采取对科学的信任态度。  相似文献   

20.
真理是一个万古长青的话题,有了哲学就有了对真理的探讨.但是,不同的哲学对真理的界定有着很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真理观.马克思主义也是追求真理的,也有自己独特的真理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中对真理的界定只是揭示了真理的认识论维度,它整体上是符合论的.对该教材中的真理定义,一定要避免庸俗化的理解,常识不是真理,只有反映并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是真理.同时,教材在理解真理时也结合了价值问题,并认为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