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习称女子为色始于先秦。女子称色的历程是与其从广泛活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到退缩于家庭狭小圈子的过程相一致的。女性由商代及西周初年以德、才见称退落到春秋时期以“妇德”和“色”分称,再到战国时期终至以“色”为称的次第变化,曲折地反映了男性逐步压迫、奴役女性的社会现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早期变迁。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时期的一些古籍中,时常可以读到许多探讨国家兴亡盛衰原因的文字。其中,有所谓女子亡国之说,很是引人注目。本文拟对此略做分析。错谬之处,祈望指正。 一、根据对所能占有的材料分析可知:先秦之士对女子足以亡国的看法几乎众口一辞,但他们对女子亡国的具体途径的认识则不尽一致、各持己见。下面分别将其罗列。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史学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西周时代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史学界思想的解放,西周史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将若干重大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社会性质的争论 五十年代,郭沫若发表《读了<记殷周殉人之史实>》、《奴隶制时代》等著名论文后,我国史学界曾就西周社会性质作过有益的探索和讨论,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夫多妻是西周春秋贵族普遍实行的婚姻形式,这种婚姻对宗法制度具有双重作用,其婚姻性质属于带有时代特征的一夫一妻制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看,五等爵是西周封建等级制一套整个体系。王公侯伯子男虽已见于甲骨文,但到了周朝已不是用做原来的义意,所以《荀子·正名篇》说:“爵名从周”。近人王国维首先作翻案文章,提出“古诸侯称王说”,认为古代诸侯在其境內可以称王。继以傅斯年作“论所谓五等爵”,主要根据金文所记各国爵名不一,完全否定五等爵是“班位”,说周代只有宗法制。这两个人表面上是提出学术论文,实际上都是别有用心的。王国维极端仇恨推翻清廷的民国,参加清遗老反动阴谋集团(起初以沈曾植为首,沈死后以罗振玉为首),上策复辟,下策割据,是他们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章史要略(西周至唐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的界说和文章史的对象,文章史研究的宗旨和立足点,中国文章史上的文章大类,中国文章史的分期以及文章史的研究方法。文书期——西周至春秋:文章的原始阶段、《尚书》文、青铜器铭文、《国语》文、书信文、韵语文。文章体制初步确立,文章的基本功用是充当记录文书,口头文章与书面文章并存,文辞具有实用性质,文章具体作者多元化,这时期古典文章通用语体还未形成。子史期——战国至西汉:这一时期文章的进化经过了记录文、撰辑文、命意文、篇式书体文几个阶段,形成了学术、应用、审美三大文体群落,并形成了一定的发展特点,使文章内容的价值卓绝千古。骈文期——东汉至盛唐:这一时期文章数量激增,而且以应用文为主体,并逐渐向美文化方向发展,奠定了我国中世纪文章功能、体式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7.
西周时期,诸候不分内外和爵位高低,均有权建立军队,且卿大夫也有自己的世族武装,因之形成宗族等级制下王室、公室、家室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所谓“诸侯有卿无军”之说,不过是《国语》作者理想的制度。西周春秋时期以车战为主,其攻车的实战编制为30人;大约至战国初期,其实战编制扩展为75人。  相似文献   

8.
由于史书记载的缺略,吴国在西周至春秋前期的这段历史,长期以来几乎是一片空白。战国时期纂定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至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始出现吴国的记载。作为国别史的《国语·吴语》只记述了吴国的末代王夫差的一些史事。《史记·吴世家》自太伯立国到寿梦称王,所叙也极简略,除太伯出奔、周章受封稍有说明外,其余只是记录了世系的名字。《十二诸侯年表》中吴国的纪年是从寿梦元年(公元前585年)才开始的。东汉初年袁康、吴平编纂的《越绝书》中有《记吴地传》,赵晔撰写的《吴越春秋》中有《吴太伯传》,所记吴国早期史事也没有多少新内容,无法看清其发展的脉络。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试图根据碎见于各书的文献记载,几十年来的考古发掘,以及近人的研究成果,对吴国的建立、早期疆土的开拓、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沿革和文化的进步,作一些拾遗补阙、考稽钩沉的工作,以求对吴国自西周至春秋前期的这段历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学界研究《左传》礼制,将其作一整体看待,失之粗略,不利于梳理西周礼制从春秋到战国初的演化情状。春秋时期社会激烈变化,西周王室衰落,作为维系宗周社会稳定的种种制度,尤其是礼制出现与周礼相异的变礼,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晋文公去世为界将春秋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较多承袭西周礼制,后期变化较大。春秋丧葬礼主要涉及敛奠礼、奔丧礼、安葬礼,以及与丧葬礼密切相关的丧服。总体来说,涉及对周王的丧葬礼仪有降等趋势;涉及一般诸侯或其他贵族的礼仪则保留为多,但也有部分呈降等趋势;而对大国强国所行用的丧葬礼仪,有保留西周礼仪等级乃至提升等级的情况,显示出霸权政治下礼制变化之特色。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茶叶生产——唐代茶业史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种植茶树的国家。茶树原产于我国云南山区,后传入四川,随着饮茶风习的兴起和日渐普及,茶树的栽培种植,又从四川地区越过秦岭、三峡,向北、向东广为流传,到中唐后,已遍布于大江南北。随之茶叶生产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也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王敏  王恒亮 《理论界》2007,(6):200-201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的编写,对“文学批评”边界的认识从广义走向狭义,批评本身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断代问题上,上下限的不断延伸,是对文学批评自身现代性追索的结果;在分期问题上,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时期观念,但对各时期的不同定义方式则反映出认识角度的差别;史料的整合从简单走向复杂,研究视角从单一走向丰富,越来越显示出“论”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宋江三十六人中確实可考者僅史斌,楊志二人,史斌系宋江之党,史有明文;楊志据三朝北盟会编引靖康小雅,只说他是“招安巨寇”,沒有明確說出是宋江之党,他是否在三十六人之数,尚有問題,——这且不談。楊志在受招安之后,曾随童貫伐遼,刘延慶蘆溝之败,他也在其中。其后金兵南下,太原被圍,楊志又在种师中部下,進兵解圍。据靖康小雅載,在榆次之战中,“楊志为选鋒,首不战,由間道徑归”,以致全軍崩溃,师中战歿。因此,近年論水浒的作者們往往給楊志以極嚴厉的譴責,例如嚴郭易在他的“水浒传的演变”一書中便说,楊志“本不是一个强毅坚定的農民革命领导人物,和有民族思想的。他中途叛变了起义隊伍,原是不足为怪的,这个叛徒,后來在和金人作战时,又首先不守紀律,以致种师中遭到潰敗,也正是由于他是这种腐化蛻变了的性格所致,后來水浒傳寫了他是將门之后,他的重要事迹只是替大官僚梁师宝送生辰綱給蔡京,他忠实地替統治階級出死力,无可奈何地落草,別无什么出色的描寫,也許还是提高了他一些罢”(頁二一),这个批評,所根据  相似文献   

14.
也许我应该首先引用许纪霖的一个说法:"90年代以来,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史的朋友纷纷转向,兼治思想史或学术史。如果说,转向思想史最成功的要数汪晖的话,那么,兼治学术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六年十月到一九三七年五月,在张国焘、陈昌浩的错误路线领导下,红军西路军两万多英雄儿女在河西走廊浴血苦战和最后失败,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最悲壮的一页,是红军在甘肃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林彪、“四人帮”错误路线的干扰破坏和左倾思潮的影响,这段历史竞无人研究。有关这段历史的革命回忆录仅一两本,并且非常简略,有些问题回避掉了,有些地方不准确,就是这样的回忆录也被封存。西路军幸存的  相似文献   

16.
徐雪野  侯方威 《理论界》2023,(11):50-56
张锡勤关于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的研究,对如何以“理论拥抱生活”回应伦理学研究的范式之问,如何以史论统一确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立场,以及如何以宏大叙事与微观视角结合呈现伦理道德变迁的规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这对于中国伦理思想研究范式的转化、研究内容的丰富以及深入理解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基本精神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同时,张锡勤关于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的研究,对于在新时代条件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认识民族伦理文化等问题,亦具有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7.
平鲁县位于山西省的西北部,境内山丘起伏,蕴藏着丰富的煤炭.据考证,汉代已采用煤炭.到清代,平鲁县采煤已相当发达,生产技术也有一定水平.民国时期,山西省政府曾对平鲁部分煤矿调查,《山西省矿产调查化验成绩报  相似文献   

18.
一、南北朝时期的失韦地域 南北朝时期的失韦大致方位,可从《魏书》所记失韦四邻部族的地域确定。 据《魏书》卷100记载,“失韦国,在勿吉北千里,去洛六千里。”“豆莫娄国,在勿吉国北千里,去洛六千里,旧北扶余也。在失韦之东,……于东夷之域最为平敞”。“地豆于国,在失韦西千余里”。“乌洛侯国,在地豆于之北”。据此,失韦、豆莫娄、地豆于大致在同一横向地带,乌洛侯则在失韦西北。关于勿吉地域,《魏书·勿吉传》说其“国有大水,阔三里余,名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国南有徒太山,魏言‘大白’(今长白山)”,则勿吉南起长白山,缘第二松花江流域而居。豆莫娄,《新唐书·东夷传》载曰:“高丽灭其国,遗人渡那河,因居之”。那河,即今嫩江及第一松花江。豆莫娄人当北渡第  相似文献   

19.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妇女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革命理论,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妇女解放道路,大大提高了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毛泽东时代,中国妇女赢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权利,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