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朔 《决策与信息》2011,(10):43-44
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害的被害人是否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民法学界和刑事诉讼法学界争执的热点所在。本文从立法、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三个方面阐述我国刑事诉讼领域的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以期对此问题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邢增杰 《经营管理者》2012,(9X):322-323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包括物质损失,但不包括精神损失。而精神损害赔偿及其相关制度在民事法律领域已得到广泛确立,刑事立法却予以否定,在逻辑上及法理上都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下,无论从必要性、可行性两个方面分析,都应该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通过立法,完善对被害人精神遭受损失情况下的赔偿问题,以改变当前我国法律在该领域的空白现状,更好地保护公民精神上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规定的被害人权利,较之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在知情权方面范围较窄,在刑事裁判的上诉权、国家补偿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精神损害赔偿方面存在立法空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对于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故我们应借鉴有关国家法律的规定,扩大我国刑事被害人知情权、赋予被害人刑事裁判的上诉权,加强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跟上世界保护刑事诉讼被害人的立法潮流。  相似文献   

4.
周建军 《经营管理者》2013,(16):244-24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精神损害赔偿、赔偿和量刑之间的关系、执行难、对刑事被害人的补偿制度缺失等。对此,应从在立法上扩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范围、妥善处理赔偿和量刑之间的关系、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决执行法律制度、规范和建立对刑事被害人人的补偿制度等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是随着《民法通则》的公布实施而在我国建立的一项新的民事法律制度,也是法学讨淹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确立,其归责原则以及赔偿数额的相关问题研究,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提出以国家制定的精神损害赔偿的级别规划为主,辅以法官的自由栽量权的方式来确定。  相似文献   

6.
2004年的马加爵杀人案(杀死同寝室4名学生)被害人家属最终因为加害者的家庭情况放弃赔偿要求;2006年12月28日当杀害11人的邱兴华被执行死刑时,这11个被害人家庭仍未获得任何赔偿,类似的案件不胜枚举,这些案件大都存在相同的特点,即犯罪行为人几乎都没有财产可供执行,被害人及其家属也因此得不到赔偿。从刑事诉讼角度关注被害人,关注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因犯罪行为而遭到直接的侵害,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关注。在诉讼中作为案件当事人理应与被告人一样受到同等的重视。随着犯罪被害人学的兴起和被害人要求刑事程序保护呼声的高涨,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才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认为:"今后应赋予被害人以平等的防御权,使过于向被告人倾斜的天平恢复平衡"本文通过对刑事被害人的含义,特点以及对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现状及改善的详细论述,对我国被害人制度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希望对我国的法制建设的完善,略尽薄力。  相似文献   

7.
<正>交通肇事案件中,被害人当场身亡而其身份又无法查清,而作为交通肇事案件中的被告人愿意主动承担对死者的相关赔偿以求得法院从轻判处,此时被告人的权益要怎么维护?由谁对该笔赔偿金提起诉讼?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都没有提到上述问题。交通事故中无名氏死亡赔偿诉讼主体问题,在我国现有法律规定中还存在空白,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8.
现行法律体系中民事实体法规定了精神赔偿,而《刑事诉讼法》又否定了精神赔偿.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的矛盾,不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损害司法公正,也有违立法的初衷.因此,本文从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立法规定,合理借鉴英美法和大陆法两大法系相关法律,提出构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领域已全面建立了法定赔偿制度。随着知识产权案件的逐年增加,法定赔偿的适用比例也随之攀升。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困惑,对知识产权侵权损害法定赔偿的司法适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刑事被害人赔偿或补偿,就是通过给予被害人各种形式的物质补偿和精神抚慰,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犯罪行为对被害人造成的创伤,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政策保护被害人的一个非常普遍的做法。目前,我国立法在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实践中存在着法律地位不明确、资金来源没保证等软肋。  相似文献   

11.
国际航空客运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在实践中存有很大争议的问题,有关的国际航空客运公约“华沙体系”、《蒙特利尔公约》在此问题上也长期未能给出明确的结论,美国是航空大国,在损害赔偿方面的司法实践又相对成熟,因此本文以美国的司法实践为视角,着重剖析美国的航空客运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最后针对我国的司法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廖燕 《经营管理者》2009,(21):272-272
新婚姻法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救助措施,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对于精神损害赔偿,实践中往往较难把握,它是指配偶一方违法侵害配偶他方合法权益而导致婚姻关系破裂,从而使另一方配偶受到精神利益损害和精神创伤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本文仅从适用范围、立法意义、构成要件和赔偿主体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引起大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黄婷 《决策与信息》2011,(10):31-31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职能尤其是行政管理职能得以拓宽,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都可能给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对于行政侵权行为,公民、组织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因家赔偿法》要求行政侵权主体予以赔偿。但作为要求国家承担赔偿责任范围的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法律规定的还不够完善,从而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救济制度。本文就行政赔偿范围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精神权利。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是否应该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已经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分析了刑事附带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法律中缺失的原因以及弊端,并阐述了确立附带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死刑案件适用民事赔偿的必要性可从现实价值、实践操作层面和诉讼经济角度考量;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与我国当前死刑政策目的相一致、与我国目前司法环境现状相适应、与我国死刑量刑体系相适应;对民事赔偿在死刑案件中适用的前瞻性构想有:完善死刑案件附带民事调解制度;建立被害人民事赔偿先行起诉权制度,明确死刑案件民事赔偿的具体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6.
《保险法》中规定的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对损失进行赔偿,从而实现经济平衡和生活安宁。我国《保险法》第55条对保险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法律上的确认,但并未构建出损害赔偿原则的整体制度体系。本文旨在阐释该原则的适用范围及其在保险代位求偿权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又因为与国家公权力一同站在控诉的角度上,就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损害提出赔偿请求,被害人困提出过分赔偿要求,导致裁判得不到有效执行,影响到赔偿的执行,加大执行难度,其结果反而不利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构筑和谐社会,社会矛盾得不到真正地化解。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有关损害赔偿案件呈上升趋势,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其中涉及最多的是因侵权行为引发的损害赔偿问题。如何认定侵权行为已成为审判实践中的重要课题。笔者就侵权行为的相关法律问题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权观念的进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我国现行立法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却不完善,理论界也存在很大争议。本文着眼于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逐一分析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功能,并就我国民法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有关规定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0.
高压电致人损害案件属特殊侵权案件,按《民法通则》要求适用无过错原则,但随着《电力法》及相关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颁布施行,此类案件的归责原则发生变化,处理此类纠纷要注意归责原则和法律适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