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九二七年三月十五日,在南京市郊区劳山脚下一块荒地上,举行了“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首届开学典礼。此时,正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军兵分三路向南京发起总攻的时候,盘踞在南京的直系军阀孙传芳的部下褚玉璞和他的军队,正节节溃退,南京城即将为北伐军攻克。晓庄师范学校刚创办,就接受了革命的洗礼。创办人陶行知(那时他名为陶知行)在三月初出了一张“告示”,通知学校考生:“本校誓与村民  相似文献   

2.
"书呆子莫来馆"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办晓庄师范时,还设立了一个校图书馆,他给图书馆起了个独特的名字:"书呆子莫来馆"。陶行知倡导"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江志伟 《老友》2013,(4):13-13
陶行知,原名文濬,后改名行知,安徽歙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诗人,南京晓庄师范创办人。陶行知1891年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1946年7月25日,因突发脑溢血在上海去世。毛泽东送的挽词是: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991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陶行知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相似文献   

4.
南京晓庄“行知园”,这座尊师重教的丰碑,坐落在南京北郊晓庄,占地800平方米,是南京市人民政府投资70多万元兴建的。 1927年,陶行知先生怀着唤醒贫苦农民、改造旧中国的强烈愿望,毅然辞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的职务,来到南京北郊老山脚下只有3户人家的晓庄,在荒山野岭上创办了一年“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即后来的晓庄师范),决心“培养一百万个乡村教师,去创办一百万所乡村学校,改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这些主张在"孩子剧团"的自我教育中得到体现.抗战期间,"孩子剧团"不仅是大后方一支重要的抗战宣传力量,也是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特邀团体,还是其山洞教育示范团成员.陶行知日常备忘录《衙备忘》对"孩子剧团"住址、演出信息、团员姓名、票款及"孩子剧团"参加生活教育社名单等记录详细.他还接收解散后的数名"孩子剧团"成员入读育才学校,充分体现出对"孩子剧团"的关心.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倡乡村教育,办乡村学校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乡村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九二六年,陶行知积极提倡乡村教育,在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的《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他提出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希望能通过乡村教育来改造农村社会。一九二七年,陶行知在南京郊区创办了晓庄学校,后又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前所见的陶行知研究论著对陶行知生平事迹的记述,颇多粗疏、讹误、错乱之处。本文在肯定80年代初以来陶行知研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前提下,着重考证辨析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一名联的出处,其中对蒋介石夫妇参观晓庄受冷遇、杜威等人致电国民政府救援陶行知等6个问题的辨析,具有一定澄清事实的作用。文章指出,采用回忆录资料宜审慎,著书撰文应弘扬陶行知求真求实的学风。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80年前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传达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于2002年4月颁布,这是一门有历史、地理、社会、思想品德等多学科整合而成的全新的综合性的公民教育课程.重新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审视本课程所表达的教育观念和在国民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开发小学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综合实践课"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培育一批有典型教育作用的实践基地,实现开放式的教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当前农村幼儿教育要因地制宜,开发特色课程;多方合作,挖掘园外课程资源;教学做合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对南京晓庄学院的实地调研,针对社团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领导、规范管理、提高活动质量、注重交流等措施,引导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