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跳菜”,是云南省大理州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族婚宴喜庆的隆重仪式,堪称民间奇俗一绝。前些年,南涧彝族自治县无量乡阿比庄名躁一方的“跳菜”高手李贵华家娶亲,请来各路高手献艺。这场婚宴的“跳菜”,真令来人大开眼界,轰动一时,成为当地美谈。是日,宾客云集,琐呐高奏。十张大桌上,宾客早已坐满。按彝乡习俗,不论客来多少,都只摆十桌宴席,大家全在这十张桌上轮流入席。那天来客特别多,尚未入席的宾客早把婚宴场围得密密麻麻,不为品尝佳肴,但求一睹“跳菜”为乐。在琐呐声中,为首的大师父率众师兄弟一起登场,双手拱揖,…  相似文献   

2.
"跳菜"即指跳着舞上菜,是南涧彝族在宴请宾客时的一种最高礼仪.近20年来,伴随当地彝族的社会文化变迁,跳菜被人为地从村寨文化中剥离出来,经过艺术加工后走向都市舞台和宾馆酒店,呈现出舞台表演和商业展演等新形式,在民族传统资本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功能的转变,其中蕴含着从自在文化向自觉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象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菜"是彝族在宴请宾客时跳着舞上菜的最高待客礼仪,它是舞蹈和饮食合二为一的典型。本文在明确跳菜礼仪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跳菜舞蹈象征符号和饮食象征符号的意义解析,揭示了彝族传统的认知体系和乐观豁达的民族心理,以及跳菜对彝族族群认同、民族和睦相处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彝族酒具     
酒自古以来就是彝族人民表示礼节、遵守信诺、联络感情的必需品。彝家人极喜饮酒,所以,“无酒不成礼,有酒便是宴”至今仍是他们的传统习俗。彝家人喝酒时,往往喜欢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用一种叫作“萨那壶”的酒器,依次轮饮,俗称喝“转转酒”。萨那壶是一种外形奇特、设计精巧的盛酒  相似文献   

5.
三年前的3月8日,与我相濡以沫50余载的亲密战友鲁生离我而去,三年来我日思夜想,沉浸在不尽的追忆之中。1946年我读师范的时候就在太岳《新华日报》上看到过鲁生同志的文章,当时他已经是很有名的记者,后经人介绍同他相识。清秀英俊,举止优雅,以及他的贫苦出身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7年春,我们的婚礼在太岳新华日报社举行。当时报社是在沁河畔的阳城,由一座漂亮的小楼和几座四合院组成。婚礼的地点是食堂大院,院里站满了人,婚宴的伙食是白菜炖肉和黑面馒头,这已经是战争年代最好的婚宴了。院中间摆了两张桌子,是社领导、证…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张家界市白族乡招待客人喜欢采用民宴。所谓民宴,就是按乡间规俗,酒用乡里酿的,菜用乡里种的,粮食用自家产的,简单而又雅致,别有风味。 就餐地点设在吊脚楼厢房火坑里。白族乡民宴第一个特点为菜味极辣,品种多样,且全是自家种的,如“糯米和渣”、“包谷籽汤”、“椿树丫菜”、“焦焦蕨菜”、“玉米糊糊”、“煮土豆果”、“炸洋芋片”、“熏腊肉”、“霉豆浆”、“竹儿根”等数十个品种,其味有酸、甜、苦、辣、咸5种。 白族乡民宴第二个特点为待客彬彬有礼,白族人豪爽热情却又十分讲究礼仪。在未开饭前,主人会端一盆清亮…  相似文献   

7.
用彝族杨梅酱消肿止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酱是滇西高山、半高山地带彝族群众最喜欢的传统酸质调味品。每年农历五月间满山遍岭杨梅成熟时,彝家人支起土锅熬制杨梅酱,称为“熬菜味”、“熬药”。 熬制出的杨梅酱呈膏状,色泽黑里透黄,味浓酸,酸里含着浓浓的山果香。用杨梅酱调制出来的菜肴,开胃、爽神,食之使人精神倍增。杨梅酱还有一个妙处,即炎夏之日食之能消热去暑,严冬食之能驱寒增暖,是一种良好的保健食品。 杨梅酱不仅是调味美食,还是一剂地方特色药。青杨梅果就有消食通嗝的特效。而杨梅酱消红肿热痛效果快速明显,可用来治疗扁桃体炎、牙痛、牙龈红肿、眼热痛…  相似文献   

8.
移交传家宝时值园月当空,锣声一阵紧似一阵。女教徒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别的人也随着跳了起来。不一会儿,这些人就跳得晕乎了,另外一些人便把那些跳得精疲力尽的替换下来。就这样,这种“苏玛娆”舞将一直跳到第二天拂晓。与此同时,还备有足够喝的“达拜”酒。  相似文献   

9.
黄永玉卖画     
“黄永玉卖画来了!”这消息一下在湖南凤凰县城传开了。“他竟跑到家乡赚这几个小钱?”“别门缝里瞧人,香港富翁五千块一张,他都不卖呢。”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广场摆着一张画桌。著名土家族画家黄永玉嘴里叼着小烟斗,抖开一张一米多宽的国画《笑罗汉》。这罗汉挺着大肚,手提巨囊,仰天大笑。县剧团二日年愿出一百元。话音刚落,一个中年人马上加价四百,空气立时紧张起来。沉默。爆出一声大  相似文献   

10.
地上的草草,露永来滋消;山中的毛毛笋,大树来遮阴;苦难的彝家,毛主席途来光明。布谷岛哟日夜歌唱,是国为有檬撇的森林;大厂日哟明晃晃地照,是因为有剪蓝的天;彝家哟生活一天天幸福,是河为有毛生席的领导。委条叶只是到夏天,香花盛开在春天;毛生席的光辉啊,千年万载耙心简;我俏要象星星伴随着月亮,永远跟在毛生席身边。山大,留子住一天彩云,河宽,留不住千万焦群,地大,盛子下大阳的温缓,彝家的歌再多啊,也唱不完毛生席的恩情里1963.唱不完毛主席的恩情@吴琪拉达 ~~  相似文献   

11.
云南保山,一块广袤的热土。历史上,为保卫这片神圣的土地,保山人曾作出巨大的牺牲,产生了无数的英雄阻击者。在和平年代,有没有“英雄阻击者”? 桑文龙,保山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34岁。人说他是条彝家硬汉。他办公室的墙上贴着3张数据分析表、统计表,反映了保山市节育情况、人口自然变动、计划生育任务指标完成情况。3张表列出924个数据,最大数为739556,是保山市去年的总人口数。最小的数是—813人,即少生人口数。就这个成绩,完全在先进单位之列。桑文龙指着表对我说:“少生813人,相当于少增加一个行政村。”他说这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民族论坛》2005,(11):64-64
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境界的吃,不需要费心找地儿,商场里的小吃城、街头的成都美食和各种中式快餐店,如各式面馆、永和豆浆等都是,西式快餐的麦当劳、肯德基也可列入其中。一盘宫保鸡丁,一盘白菜豆腐,外加一小碗汤,一碗主食足矣。一个人,两个人,三五人均可。这个境界的吃千万别麻烦,一麻烦就脱离了本质,吃起来也就十分不爽。吃的第二大境界是“饕餮”。吃的是一个“爽”字。呼三五好友去一家稍大众的馆子,稀里哗啦点上满满一大桌菜,价钱却不贵…  相似文献   

13.
桂南"跳岭头"与"跳大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南“跳岭头”与“跳大排”在本质上都是一种驱逐鬼疫的巫术,在其历史延续过程中不断杂糅了当地民俗与道教等因素,与民间节庆融为一体,成为上古驱傩活动的变异形态,既娱神又娱人。二者都在农历八、九月间举行,流行地域毗邻,可相互观照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及其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我国元代的三部重要农书之一,初刻于延祜甲寅(1314年)。元、明、清各代均有多种版本刊行。该书的作者鲁明善,是生活在我国元代的一位优秀的少数民族农学家。对于他的身世,在《元史》中无传,别处至今也未找到任何资料,只能从他当时的幕僚张桌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得知:“延祜甲寅,明善鲁公出监寿郡”,“公名铁柱,畏吾儿人,以父字‘鲁’为氏,明善其字也。”(第17页)·这里所讲的畏吾儿人,即今之维吾尔族人。而鲁明善当时所担  相似文献   

15.
一、“撒尔嗬”及其内容 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的崇山峻岭之中,至今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以欢乐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族民间舞蹈,当地人俗称之为“跳丧”。跳丧舞,又叫跳撒尔嗬、跳丧鼓,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区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丧鼓有“跳丧”与“坐丧”两种形式。跳丧为亦歌亦舞,因其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故又叫“跳撒尔嗬”。坐丧是只歌不舞,有的地方叫“闹灵歌”或“闹丧歌”等。不管是跳丧或坐丧,均需击鼓而歌,其歌词统称丧鼓歌。鄂西士家族地区的史志对丧鼓歌均有记载,其中以巴东和长阳的记载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跳坡”流传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是苗族中一种有趣的文体活动。而“跳坡”中的爬竿,尤有兴味。“跳坡”苗语叫“欧桃”。“欧”是围圆圈,“桃”是山坡,“欧桃”原意是围着山坡转,引伸为在山坡上游圆。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勤劳善良的苗族夫妇,婚后多年,没有生育,十分寂寞,有一年的春节,他们煮了很多甜酒,做了很多糯米粑粑,邀请一群青年男女到山坡上来聚会,还在山坡上树一根竿,让青年们比赛爬竿。从此,作为青年男女的社交和文体活动形式——“跳坡”而流传下来了。组织“跳坡”的人家,在春节  相似文献   

17.
塔什库尔干自治县在帕米尔高原深处,这里居住着2万多塔吉克族人。他们民风淳朴,热情友善,注重礼仪。塔吉克人对妇女的尊重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有一次,我们去司地克家,夫妇俩把我们当中年纪最大的维吾尔族妇女赛依古丽视为最尊贵的宾客。首先请她第一个进屋,然后是另外几位年轻妇女紧随其后,最后才轮到我们这些须眉男人。进屋后,炕右为上,左为下。女的全坐上席,男的全就下席。上菜了。司地克把做得最鲜最美的羊头、羊尾放  相似文献   

18.
千年金风送爽的一天中午,门铃突然急速地鸣响起来,来者竟是多年不见的佤族女作家布饶依露。我惊喜地开门迎她,进门后,布饶依露径直走进客厅,把紧跟在她身后的一位小姑娘推到我面前,问,张老师,您猜她是什么人 ?  这是一位白白净净、文静可爱的小姑娘。   “什么人 ?我看是中国人呗 !”   “再往下具体猜猜。”   “苦聪人,没想到吧,这可是金平县南科村联防自然村的小苦聪,八托米潞。”“快叫张爷爷。”   “张爷爷好 !”   八、托、米、潞 !我一字一顿地喃喃说。刹那间, 45年前的往事,如梦似雾般地在脑际升起…… …  相似文献   

19.
说起湖北省巴东县绿葱坡镇的“高山女菜王”陶群琼,她有一串串让人羡慕的耀眼头衔:“全国三八红旗手”、全省“科技示范明星户”、全省“学以致富标兵”、“全州百佳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之星”、全州“十大杰出公民”候选人等等。记者数次到绿葱坡镇采访都屡屡扑空,不是陶群琼架子大,而是她实在太忙。作为蔬菜老板,每年的7月份到11月底,是最忙碌的季节。  相似文献   

20.
围着篝火“打跳”来“打跳”,是居住在滇西北泸沽湖畔的普米族人民十分喜爱的歌舞活动。普米人民把这种传统的歌舞活动,当成是生话中的盐食,走到哪里都有唱不尽的歌,跳不完的舞。用普米族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有嘴不唱歌做什么?有脚不跳舞做什么?”普米旅的“打跳”,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有一支竹笛,有一块平地,少则三五人,多至几百人都可以进行。尤其是在佳节期间,或接嫁婚丧,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