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市生态系统是都市地区以人为主体的生物群体与都市环境、技术、资源等要相互依赖构成的综合系统,都市发展的历史证明,都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社会中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当前应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理念来指导的都市生态计划,我们认为在21世纪的城市现代化规划中必须利、充原有的甚至重新设计生态计划;在新的生态计划中必须明确一个新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可持续城市".  相似文献   

2.
市民是城市主体构成因素,它既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发展者,又是城市文明的体现者、承载者。一个城市要创建成现代化文明城市,必须要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先导和前提。(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呼唤高度的城市文明。而一个城市的文明,需要这个城市良好的市民素质来支撑。1.良好的市民素质是城市物质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是人化了的自然物。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它表现为生产力发展状况或经济发展水平。在社会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是最有活力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劳动力素质不仅决定着…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处在城市社会来临的发展阶段 ,主要表现为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整体性社会变迁 ,可称为是一场深刻的“城市革命” ,它超过任何一种技术型的革命的社会影响 ,其所带来的广泛意义是历史性的———中国人在整体意义上的生活方式的嬗变。在这样的变迁中 ,具有显性变迁特征的城市商业业态、商业空间和消费行为也在同步发生变革 ,并日益改变、型塑着城市人的行为生活。李程骅同志在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跟随我攻读“城市社会学”博士学位研究生这三年的时间 ,倾全力对城市商业新业态与城市空间、城市社会结构以及城市人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4.
人类是通过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中来体现做为社会成员的本质的。青年是人类社会中最活跃,最有生气和最有发展前途的群体。在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承受着社会信息及其反馈的影响。 社会信息,就其渊源来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信息源是指人在脱离母体后的社会化过程中,从家庭(第一次社会化)、学校及社会(第二次社会化)里获得的一切后  相似文献   

5.
关于城市化“以人为本”主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先登 《东岳论丛》2005,26(2):183-186
城市化是人类不断提高文明水平的象征 ,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其始终围绕着“人”的发展而变化、兴衰。加快推进城市化 ,需要集中表达的主题是以人为本 ,这是对城市化的深层次认知。城市化的以人为本主题 ,涵盖着以人为本经营城市、管理城市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心是“人” ,“人”是城市化最终目的的关键。经营管理城市 ,要对城市进行准确定位 ,优化其资源配置 ,根除大城市病 ,体现出最适宜人生存与发展的最高理念 ,为人自身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不断优化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品质及其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 ,创造最适宜人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6.
宗法家族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由家庭生活渗透到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中国人的影响是久远而深刻的,其在历史和文化的变迁中沉淀下来的社会心理特质至今仍参与甚至主导着中国人的生活。当前对历史文化对我们社会心理发展的影响进行审视、反思,是为了择优存良,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关于人的起源、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它首先指出劳动创造人,人在社会关系中生活,人的活动创造了历史,所以,人的本质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要科学地说明人的问题,不能离开社会关系,特别不能离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人学理论无论是从历史的起点,还是历史的终极意义上,都把个人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一切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价值尺度,最彻底、最充分地肯定了个人的存在;马克思人学的落脚点,在于关注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人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互为条件。当今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同时,也丰富发展了这一科学思想,使它深深地植根于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经济伦理是人类经济活动最直接、最能动的反映,并反过来直接而具体地指导和影响着人的行为,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仅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而且要把经济伦理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鉴于此,不文试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伦理的原则以及如何加强经济伦理建设等问题,作一些探索,以求教于各位同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伦理的主要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带来人们道德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同…  相似文献   

9.
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从社会分工看人民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研究社会时,一向主张要立体地看,而不是平面地看,否则就会把社会看成混沌一片。所谓立体地看,就是要注意揭示人们之间的层次、差别和矛盾。马克思主义在研究人与人的矛盾关系时,又总是注重于揭示这些矛盾所由产生的最深刻的经济根源。如果说,产生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是私有制,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产生人民内部矛盾的经济根源则是社会分工。分工不仅决定着社会的经济结构,而且决定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进程是当代社会最深刻、最复杂的变迁过程,而公民意识作为现代社会的精神蕴涵则引发着现代化中最深层的精神变革。公民意识的发育要以市民社会的存在为依托,市民社会催生了新的社会结构体系的形成,这不仅提供了公民意识生成的契机,同时市民社会自身的发展也为公民意识提供着必要的发育机制和基本要素,因而市民社会构成公民意识发育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曾祥喜 《江汉论坛》2003,(12):65-68
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给汉语词语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心理及文化等无一不影响着汉语词语的发展变化,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得汉语新词语中经济词语占据主导地位;政治环境的变化使汉语新词语体现出更符合现代精神的时代色彩;社会心态的多样化形成了新词语的丰富多彩的语义风格;不同亚文化的相互影响进一步体现出现代社会开放的多元局面。当代社会本身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是新词语变化的最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2.
处于转型发展中的特大型城市,社会秩序面临着社会极化效应凸显、风险增加,社会情感沙化、底线失守,社会结构固化、流动渠道堵塞,社会矛盾多发、冲突加剧等突出问题。所以,特大型城市迫切需要通过社会秩序的重构为其发展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特大型城市社会秩序重构的核心是制度建设,社会制度建设既要遵循公平正义和开放包容的原则,更要突出诚信、规则、共识的制度要素。同时,在特大型城市社会秩序运行管理中,要建立起一个以法律运行的道德整合机制为基础,社会调控机制、社会预警及应急机制为手段的社会秩序自我调适系统。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单位组织曾在计划体制下对城市的社会整合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市场体制取向的改革过程中,城市社区旧有的社会整合模式正面临着诸多挑战.转型时期其市场、法律、中间组织、社区等因素在城市的社会整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果之一是深刻地改变了公共管理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实现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日前,我国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则由产品经济向南品经济转化。在这种新的体制共有、交替、转变的时期,城市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进行的每一项工作,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血肉联系。城市改革的逐步深入,生产力的向前发展,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社会心理、文化素质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引起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教育过程中的社会融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子女在进入城市学校之后的教育过程中的融入困难成为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有着深刻的体制、政策、文化和个人等多层面的原因.为此,应从城市教育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完善教育政策、提高农民工子女与城市社会的多元文化整合、促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教育的主动融入、设立学校社会工作者岗位等多个层面入手解决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过程中的融入问题,促进其在城市教育中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6.
论需要合理性的生态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危机、城市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资本主义私有经济条件造成的劳动异化、消费异化、需要异化及人的本质的异化是导致生态危机和城市灾害的原因。在这一系列异化中,人的需要异化最具有普遍性特征,是造成生态危机和城市灾害产生的最主要根源。要克服生态危机,人类必须培养完善的生态意识,转变现代科学技术观念,摈弃现有的人类中心主义代之以生物中心主义,构建生态社会模式并走"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为需要的合理性找到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管理一个多族群多文化的欧洲城市:莱斯特保罗·温斯顿迎接新世纪到来之际,城市实体管理面临的最深刻的挑战之一是如何掌握好从单一文化社会向多文化社会的过渡。在西方各国社会中,即使是居民成份最整齐划一的地方也有少数族群。这种少数族群人数少,极少对主流社会的自...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现代化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正是应运而生的.现代社会快速而深刻的变化,知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是学习型城市产生的社会背景;城市人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发达的经济基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高素质的管理机构,是学习型城市创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张明 《天府新论》2015,(3):88-94
农地租佃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存续和发展。唐中叶至宋代的租佃制度作为唐宋之际诸多变革中之最著者,它不仅是简单的对前代的自然地延续,更展现着新的时代特征:在国家保障产权关系明晰的政策思想前提下,以契约形式结成的租佃关系成为唐中叶至宋代农地租佃关系的主导形式。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租佃制度本身是一种调节机制,它可以给贫穷但却很勤勉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而有效地减少了社会地不平等及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20.
交往是生产的前提、要素和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物质实践活动是人类及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本质最普遍的方式。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产实践(广义上的物质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人自身增殖的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本文所说的物质生产是指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它“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二是交往实践活动,它建构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联系,直接创造和发展着不同的社会形态。生产决定交往,它是交往的基础和前提;交往又制约着生产,它是生产的前提、要素和环节。生产和交往的综合统一作用,构成了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本文着重对交往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予以初步分析。在世界进入普遍交往的时代,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