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生态补偿与西部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现阶段对西部进行生态补偿有其重要性、紧迫性和必然性。生态补偿必须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公平公正、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等原则。进而提出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和建立生态补偿的对策建议:发展生态生产力和循环经济;建立资源环境价值评价体系、探索市场化的生态补偿等方式。只有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服务的公共品属性决定了政府补偿的必要,但是政府补偿并非生态补偿的唯一形式。我国生态服务领域市场机制的运用主要在流域补偿和排污权交易领域展开,为我国生态补偿市场机制的运用提供了充分的实践经验和启示,排除政府的行政干预是保障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域外市场经济的发达为市场补偿机制提供了良好运行平台,其中产权界定清晰是域外市场补偿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及保障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败的系统工程。从法律制度上解决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的现实根据、核心内容和实现保障,是有效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任务。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根据是实现民族地区在缓解贫困中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根据是环境建设和保护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原理。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成可以设计为静态框架结构和动态实现安排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必须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首要地位。但是,缺乏稳定充足的资金投入已成为制约西部生态环境效益作用发挥的最大阻碍。建立一个稳定持续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不仅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资金紧缺的问题,而且可以成为社会运行环境成本降低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对西部民族地区实行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给出了对西部民族地区实行生态补偿的框架,讨论了生态补偿融资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生态共建共享是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尤为重要。在详尽分析京津冀生态共建共享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成本分析法、基于能源生态足迹的生态服务价值法,测算出京津在流域和大气方面对河北生态补偿的具体金额。结果表明,目前京津冀区域政府主导下的生态补偿标准和方式有待改进。最后,分别从制定合理补偿标准、树立底线红线思维、引入排放权交易、建立区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联动机制以及引导公众参与等角度,给出京津冀生态共建共享市场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是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共进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旅游地,农户旅游生计资本的提升是评价生态补偿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构建旅游生计资本框架的基础上,对渝东南不同地区14个乡村的旅游生计资本进行统计,进而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旅游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表明,资金补偿对农户旅游生计资本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物质补偿、政策补偿作用次之,技术补偿作用最不明显。因此,针对不同的农户旅游生计情况,应通过农户生计需求与生态补偿方式之间的精准对接,进行生态补偿方式的捆绑组合,进而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西部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态脆弱区、资源输出区和国家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区,建立和实施西部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强西部生态建设和强化西部生态功能专业化服务的必由之路。西部生态补偿理论基础有生态功能区划理论、自然资本理论、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和自然正义理论等,包括国家补偿、区域和流域补偿、自力补偿三个层次。西部生态补偿利益关系内在联系的理性分析是西部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构建的基础,三层次协同发展是西部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是一个具有成长性与发展性的概念.生态补偿制度是一种旨在最优化调控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增益、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平衡的法律制度.生态补偿立法需要准确厘定生态补偿的法律性质,正确确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系统化架构生态补偿的多层机制,多元化设计生态补偿的实现渠道,合理化设计生态补偿的计算标准,制度化完善生态补偿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森林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逐步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目前,我国森林生态补偿立法存在生态补偿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不清、补偿范围窄、补偿标准低、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及缺乏市场化机制等问题。建议生态补偿立法应明确界定生态补偿的主体、建立科学的补偿标准、采取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完善立法,为加强森林生态补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我国不同领域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中,森林生态补偿开始得最早,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可为其他领域生态补偿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江西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关系到深、港及珠江三角洲东部城市饮水安全及东江流域沿线城乡经济的繁荣。从介绍东江源生态保护的背景入手,分析东江源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论述东江源生态保护的必要性以及生态补偿的主体、形式和标准。  相似文献   

11.
论和谐西部视角下的生态补偿与生态赔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决策。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生态保护区的农民逐渐成为生态贫民,为此专家呼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但是生态补偿机制的作用只是暂时性和表面性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大力推进生态补偿向生态赔偿转变。  相似文献   

12.
西部生态环境面临重建与破坏并存,局部改善与整体恶化并存,一方治理与多方污染并存的矛盾。因此,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西部生态环境要得到有效的改善必须建立多层次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试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机制是为促进补偿活动、调动生态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和谐社会生态的途径.企业是其运行的基础,遵循生态补偿机制把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融为一体,实现生态补偿和自身的科学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需要协调区域共同发展,完善补偿方式和税收制度,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将生态补偿机制法制化.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法律关系主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补偿主体不必然是实施主体、接受主体不必然是受偿主体、受偿主体不必然是申诉主体,国家不是唯一的补偿主体、受偿主体或监督主体。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利益,利益的表现形态既包括作为国家、社会组织和自然人的"人",还可以是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是对生态利益、经济利益的均衡,生态补偿不等同于生态赔偿。  相似文献   

15.
北京山区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介绍了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方式与途径及实施补偿机制的措施,并结合北京市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实践,对北京市关于山区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文章旨在为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通过调节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取得人与人、人与自然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制度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调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关系,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河南生态补偿发展现状,探讨河南当前构建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所面临的形势与主要问题,提出构建河南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补偿机制中的政府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简要说明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原理的基础上,突出分析了在生态补偿机制中的政府干预,即,政府对生态的规制应择优采取有效的规制手段,并有效混合使用多种规制手段。在借鉴国外立法的同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一是建立健全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建立我国生态领域产权的管理体系;三是政府与市场的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以及使用;四是确立多种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使生态补偿的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刍议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机制是对生态环境的恶化的必然反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对生态补偿法理的分析,探讨了我国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战略思路以及在具体的补偿方式方法中应当着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推动人类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过度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内化过度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负外部性,实现生态公正,有必要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通过概述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对现存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的问题进行剖析,建议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现有补偿制度和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机制三个方面来构建中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生态利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界定生态利益补偿内涵。运用产权残缺理论分析了生态利益受损的原因,提出了生态利益受损的本质在于产权残缺。从生态利益公平与效率互动的视角分析了生态利益补偿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利益补偿的原则、资金来源、途径、保障机制,进而分析了生态利益补偿的实施机制,并提出以政府为中介的生态利益公共补偿是解决生态补偿公平与效率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