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从实际出发,把农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联系起来,把农业和农村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推动农业的第二个飞跃,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一、农业产业化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仍很脆弱,比较先进的工业和比较落后的农业并存的“二元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农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的矛盾愈来愈加突出。我国农业自然资源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却较少,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为世界的1/4,人均森…  相似文献   

2.
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2004年5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7届亚太区域部长级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词。他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对保证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以进一步开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四川社科界》2010,(1):24-27
“十一五”时期,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在粮食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成绩显著。在“十一五”良好发展基础之上,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将不可避免地发生重要变化,农业发展模式也随之发生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4.
“两高一优”农业发展模式评估韩俊,姜长云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实现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不仅日益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日益受到农业和各级农村部门的广泛关注。本文将通过对农业传统发展模式运行的分析、对农业发展模式转型内...  相似文献   

5.
政府·市场·农民──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顾焕章,王培志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农业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民对国民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并成为其增长的基础和波动的起点。我国十五年来农村渐进式改革的实践也证明,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胡宝刚,梁珍平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加强农业生产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农业新机制,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新发展,为实现“九五”计划和ZOIO年目标奠定...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一直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内容极其丰富,构成一个具有突出特点的理论认识领域,成为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习这些光辉思想,对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牢固确立农业基础地位,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邓小平指出“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看农村能不能发展”①。邓小平之所以把农业放在基础和首要的地位,重要的原因是基于他对中国国情,特别是对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现状的准确分析和把握。邓小平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农业现代化思想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农业现代化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科学总结,是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明确了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指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具体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江泽民农业现代化思想,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协调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八五”时期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大幅度增加,农业全面振兴,有效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的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致使我国农业发展的综合能力较低,基础脆弱,后劲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切实加强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关键是落实农业投入问题。本文从分析目前国家对农业投入的状况入手,探讨了导致农业投入不足的诸多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切实增加农业投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歙县农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基础支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切实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历来对农业和农村问题非常重视。因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问题解决得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最终实现,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关于这一点,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论述对于搞好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加强和发展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始终把农业作为整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指出:“我们整个经济发展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又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九十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有效途径──实行农业产业化开发韩亚珠一、农村深化改革必须进行农业产业化开发中国农村经过15年市场取向的改革取得瞩目的成就,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体制和经济结构,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支持了80年代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地总结了农村改革20年的成功经验,并根据十五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针。这对于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大意义。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但是,由于各个…  相似文献   

15.
长沙县是一个拥有21个乡镇、2100平方公里的土地,80多万亩耕地、近80万人口、40多万农村劳动力的传统农业大县。改革开放10多年以来,长沙县农村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速建设农业强省的决定》之后,长沙县适时提出了“农业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战略,确定了从1996年起,用三年时间建成农业强县的奋斗目标。对此,我们进行了广泛调查、认真研究、反复论证。一、长沙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具备近期内建成农业强县的基础和优势。突出表现在,一是有明显的区…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肩负着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农村基层、带领农民勤劳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重任。如何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这是迈入新世纪,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要加快农村发展,保持农村稳定,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我们的基层组织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永葆生机与活力。1、加…  相似文献   

17.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第一个飞跃”。然而,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未来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将出现何种形式,这是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解决的重大问题。邓小平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必然有“第二个飞跃”,即“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本文试对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初浅的探讨与分析。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实…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关于发展的新的战略思想,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体现。根据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上通过的“登博斯宣言”,农业可持续发展可定义为:“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农业(包括牧业、林业和渔业)能维护土地、水和动物植物的遗传资源,使环境不退化,并且技术上应用得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从而…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的经济理论马建堂杨正位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贯坚持经济工作要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①的思想。他高瞻远瞩,指出“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内在原因是传统的“倾斜战略”所导致的农业劳动效率的极度低下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危机。从1978——1998年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忽视农业不仅农业发展滞后,工业也无法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将失去平衡;相反,重视农业,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整个国民经济也将处于良性运行之中。我国的制度安排必须探索和找到一条工农协调稳定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