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亦称“生存主义”、“实存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的主要哲学派别之一,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代表。十九世纪丹麦的克尔凯郭尔是它的思想先驱。克尔凯郭尔反对哲学的理性,反对哲学研究客观事物,强调哲学应该研究非理性的个人的心理状态。这种非理性主义的人生哲学和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存在主义的理论来源。存在主义正式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创始人为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的中心转到法国,其主要代表人是萨特、马塞尔、卡缪和梅洛·庞蒂等。存在主义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有神论的存在主义之分。二者共同主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的问题。他们所说的“存在”,不是指物质,而是指个人的“自我意识”,即排斥理性知识的感情意志的内心体验。存在主义认为,人只是个别的人,而这个别的人是纯粹主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存在主义哲学思潮通过更多的渠道传入中国。本来,对这种哲学思潮加以研究、批判,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条件。但是,有的人不加分析地推崇这种思潮,宣扬什么“自我设计”、“自我选择”和“个人奋斗”的“理论”,有的地方演出宣扬存在主义的戏剧;有的在文学创作中宣扬萨特的存在主义。一部分阅历不深、缺乏鉴别能力的青年学生,盲目崇拜,企图从存在主义找到“人生的真谛”和“人的价值”,从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对西方哲学思潮的研究和评介,抵制和消除资产阶级的精神污染,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是摆在每个严肃的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以此为宗旨,对存在主义哲学作一下剖析。 一、存在主义的产生和流传 提起存在主义,人们就说到法国哲学家和文学家让·保尔·萨特。其实,萨特是受德国海德格尔影响成为存在主义者的。因此,要了解存在主义,应当追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  相似文献   

3.
在学术研究中,有一些人是反对阶级分析的。有的口头上同意阶级分析,实际上在宣扬超阶级的思想;有的口头上不谈阶级分析,内心里是反对阶级分析的;有的口头上就在反对阶级分析。既然有资产阶级思想存在,当然要有反对阶级分析的见解,这反映着资产阶级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的战斗。刘节先生在“怎样研究历史才能为当前政治服务”一文里,明确反对阶级分析,就是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4.
人何以在生存?不同的哲学流派有着不同的回答。意志主义认为是“自由意志”,存在主义认为是人的“自由选择”。他们都是把人存在的根据归结为个人内在情感体验,在论证的过程中都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困境。唯有马克思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关联的“自由劳动”出发,才真正科学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5.
存在主义哲学家及其追随者,都以“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自居,仿佛它专以研究人的存在状况、强调人的价值为主题,成功地摆脱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这个哲学根本问题而“独树一帜”。现代修正主义者也跟在资产阶级哲学家后面赞扬:在存在主义那里,“不是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而恰恰是人的问题、人道主义问题才是它们的中心问题”;因而“在形式方面吸引人”,“在内容方面也最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但是,全部哲学史证明:任何一种哲学归根到底都是一种世界观,不能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来回答认识论的基本问题,而归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阵营,中间的道路是没有的。当现代修正主义者大肆吹捧存在主义把“人的问题”“正确地提了出来”,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空白点”,可以“充实”、“补充”马克思主义,力图掩盖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对立时,我们从认识论的角度揭示存在主义的反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西方思想的发展来看,“存在的勇气”问题曾经曾一度以隐性的形式遮蔽在伦理学、生物学、神学和其他学科之中。但是随着“上帝死了”的哲学思潮和虚无主义的到来,人的生存受到无意义的威胁,使“存在的勇气”这一问题开始在哲学的视域以显性的方式彰显。无意义的威胁在人的意识中被体验为一种焦虑,被存在主义所充分揭示。存在主义充分传达出现代人对“存在的勇气”的强烈吁求而成为一种揭示世界和人自身的存在根据和意义的思想活动,它体现出人时自身存在状况的忧虑和对人自身有限性的揭示。与存在主义一样,保罗·蒂里希对人的生存处境的关怀是从人的存在性焦虑出发的。蒂里希认为,面对空虚、无意义的威胁,只能深入到人生存的本体结构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而面对人的本体性焦虑这种深层困境,必须用“存在的勇气”加以克服。保罗·蒂里希试图超越哲学和宗教的界限,从存在论角度对存在的勇气问题进行深刻发掘,希冀为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挖出一条林中小遭。其恩想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个人之存在的意义、价值的自觉澄明无疑也是通达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目前学界已有初步共识.而(准)悲剧风格是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的艺术表现形态之一.虽然中国文学历来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悲剧意识资源,但经典存在主义的悲剧意识经由王国维到鲁迅传递到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中,体现出一种既具西方因质又兼容东方底色的悲剧品格.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的悲剧品性呈现出三种表现方式:其一是"过客"式悲剧风格类型,它崇尚由尼采的酒神冲动所导致的毁灭意识和创造精神,因而最逼近经典存在主义文学的悲剧格调;其二是非理性的生命冲动与理性的现实存在之间冲突所引起的生存之悲,它更倾向于对悲剧精神所承担的艺术拯救,也更富于审美蕴藉和艺术冲淡意味;其三是对庸常性生存和经验化存在的一种悲切之思,其沉沦化存在本相的书写与东方式命定观的相互制衡形成了悲剧性的张力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 什么是意识呢?一般都认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有的甚至把这说成是意识的本质,以致人们习惯于认为,意识就是认识、反映,意识活动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意识的功能就是反映。意识能够认识存在、反映存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说意识等于认识,等于反映。  相似文献   

9.
<正> 人的本性是什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应该怎样?这历来是一个争执不休的问题。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爱尔维修,曾提出“自私”与“公益”说,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他的这一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今天,正确评价爱尔维修这一学说,对于我们增强对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的免疫力,树立和发扬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现实意义。一十八世纪的法国,正处于封建制度崩溃、新兴资产阶级奋起革命的社会大变动时期。爱尔维修提出“自私”与“公益”说,阐发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伦理观。爱尔维修的整个伦理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他所说的那个由“自然界产生的个人”。他说:“人是什么?答:人是一种据说有理性、然而确实有感觉、软弱而且适于繁殖的动物。”  相似文献   

10.
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论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在认识论范围之外,无所谓真理和错误。所谓真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或正确认识),就是主观符合于客观的认识。真理,从表现形式上看是主观的,但又不是纯主观的东西;从内容来说它又是客观的,它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内容,但它又不等于客观现实。所以,真理有其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人的主观认识,包括思想、理论、学说等,只有符合于客观实际的,才叫做真理。所谓错误,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的反映,就是主观不符合于客观的认识。错误,也有其  相似文献   

11.
阐明认识的任务是要达到真理性的认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发展真理,并通过真理性认识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对真理的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是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属于意识的范围。只有人们的主观认识才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而客观事物本身无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的内容又是客观的,这是因为人们的正确认识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的客观性,表明它包含着不依任何个人、集团、阶级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就是客观真理。唯物论承认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客观物质世界。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反对形形色色的主观真理论。  相似文献   

12.
台湾现代派小说主要是通过对畸形的性心理的剖析和潜意识的揭示,展示出变态的恋情和人物的精神裂变。并反映出在异化、荒诞的现实中,现代人无所适从的困境。在个人选择问题上,表现出存在主义坚持选择的自由和选择给人们带来的责任的观念。精神分析学说和存在主义哲学,是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心理和哲理内涵。  相似文献   

13.
宋国栋 《兰州学刊》2007,(6):25-27,77
作为存在主义的先躯,克尔凯郭尔通过对思辨哲学的批判来建构自己的关于"个体的人的存在"理论.他对思辨哲学的批判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个体生存与哲学逻辑的对抗;生存个体对普遍性的置换;"主观真理对"对"客观真理"的颠覆.  相似文献   

14.
“存在先于本质”是由让·保尔·萨特提出来的.按萨特的理解,各种存在主义者们有一个共同点——都相信“存在先于本质”.它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 什么是“存在先于本质”或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呢?按萨特的意思是说,人最初只是一种单纯的存在,而人的本质,人的其余的一切则是完全由人自己按照主观意愿,自我选择才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的.  相似文献   

15.
人、人性、人道主义的问题,是现代西方哲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在研究中,不少西方学者把这些问题同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考察。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等同起来,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反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则宣称马克思主义本来是“真正的人学”,马克思后来抛弃了对人的研究,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的空场”,因而要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这些观点从不同方面歪曲了马克思主义,首先是歪曲了马克思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学说。马克思在探索新世界观的过程中,同时展开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产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广为流传,七十年代以来被它的对手结构主义所代替。当今存在主义已不是西方世界的时髦哲学了。但是,近几年来,存在主义特别是萨特之学说在我国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让——保罗·萨特(1905—1980年)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他一生发表著作五十多种,其主要哲学著作有《存在与虚无》(1943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年)、《辩证理性批判》(1960年)。他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当今世界上影响广泛的哲学家。由于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更多的是以丈学、艺术、电影的形式流传,所以较容易被人们接受。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国不少人未能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其哲学思想,只是津津乐道于他的个别结论,而对其哲学体系实际上模糊不清,使之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作为哲学理论工作者有责任承担起研究、评介和批判这种哲学思潮的重任。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实事求是地还存在主义本来的客观的面目,使一些人消除对存在主义的神秘感。  相似文献   

17.
别尔嘉耶夫的人格主义是俄国白银时代俄罗斯哲学的一个重要代表。别尔嘉耶夫主张在生存的层面直接进入对存在的把握 ,无需通过逻辑的方法 ,达到对存在的生存层面的超越 ,生存本身就具有形而上学的基础 ,因为生存本身就是自由。为此别尔嘉耶夫的哲学具有与海德格尔、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所不同的特质。俄罗斯东正教文化是别尔嘉耶夫哲学深邃的来源 ,别尔嘉耶夫人格主义的根本特征就是将基督教与生存论结合在一起 ,在神性整体中寻找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托尔斯泰研究老子30多年,深得老子学说之精髓,将老子的深生态意识自然观融入自己的深生态意识自然观之中。遗憾的是,他们的这一思想少被人们重视;其深生态意识自然观的特质,即人自然化、观念德化和社会原始农业化等思想;是一种新的生存规范,对人重新认识自己、重新确定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与自然的关系,都有着极大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人的存在问题是存在主义产生与兴起的关键,亦是萨特以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的着眼点。马克思主义之中应包括存在主义。将人的偶然性存在状态作为人的生存基本结构是萨特思想的一个独特方面,它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文章,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深刻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对立,批评了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所谓社会主义“异化”的错误理论,阐述了为什么要宣传、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澄清了多年来在这些问题上的思想混乱。胡乔木同志指出:“跟历史唯心主义相反,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以抽象的人、人性、人的本质等等的概念为出发点,而是以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为出发点来解释历史。”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是人的本质观上的二次根本变革,为无产阶级解放学说奠定了思想基础。学习这一理论,对于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对于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道路是有益的。 一 马克思在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在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创立是关于人的本质观上的一次根本变革。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在人的本质问题上,众说纷纭。在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们为了反对神权统治,曾为人的感性的存在和需要进行辩护。他们把意志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