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继红 《唐都学刊》2008,24(3):33-36
生态伦理源于生态环境恶化,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发生尖锐矛盾引起生态危机的深刻人性反思.生态伦理的本质是尊重生命,善待自然.日益凸现的生态危机使人类在承受自然的惩罚中深刻意识到确立生态伦理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生态伦理的现实蕴意要求人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郑淑欣 《学术交流》2003,1(5):107-110
20世纪生态或环境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鉴于这一问题正在使人类的生活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生态危机所表达的实质是人类对自我生存的强烈忧患意识。它不但具有新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并且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过程中对人类的历史做了初步的反省。  相似文献   

3.
对气候环境看法的不同,直接源自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系统科学为基础的科学、系统与整体意义上的现代气候观可以使人类从当前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全球性气候与生态困境中走出来。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对自然资源“有来无回”的利用方式。因此,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必须以系统思维方式下的系统化的社会价值意识逐步取代传统、片面、狭隘、自私的社会价值意识,从而指导、支配系统化的科技创新、发明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自然”范畴的演变而不断更迭。西方近代之前的自然观体现了一种素朴的自然中心主义,但伴随着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确立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工业文明与现代性视阈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由相对和谐演化为对抗竞争,导致了现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浪漫主义的自然观虽然重提人对自然的敬畏,却缺失了现实操作的可能性。第二自然的自然主义克服了上述自然观的缺陷,重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5.
林学俊 《探求》2010,(1):22-26
人的生存方式决定着人关于自然的观念以及处理自然的方式。随着人类的生存方式由自然生存转向技术生存,功利主义成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价值导向,自然界不再是一个有生命、灵性的整体,而仅仅是资本获取最大利润的材料和手段,自然生态环境从此遭受严重破坏,人类社会发展陷入困境之中。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主动采取对自然亲和、友善的态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更高水平上重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转喻和隐喻都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模式。从人类语言起源假说、儿童语言习得特征和人类思维发展进程来看,转喻代表了人类思维初级的、也是更基本的认知方式。隐喻思维是随着人类认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转喻思维所处的位置应该是隐喻思维产生的前阶段,因而更具本源性。转喻和隐喻代表了人类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发展阶段,共存于人们的认知结构中,在人们的认识和表达世界中协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此书第一版写于 196 9年 ,发表于 1972年。 30年前 ,当我们时代的大多数人仍沉湎在理性、进步的神话的时候 ,科布教授便以一个思想家的远见卓识看到了生态危机问题的严重性 ,并向人们及时发出了警告 ,呼吁人们反思人自身与非人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布清楚地知道 ,这种反思将既是令人不舒服的 ,也是不容易的。因为现代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占据人们的头脑太久太深了。可谓积重难返。人们总是为短期的或局部的利益牺牲长远的和更大的利益便是一例。然而 ,为人类操心 ,这一思想家的天职 ,使科布并没有沉默 ,更没有知难而退 ,…  相似文献   

8.
人类中心主义分为绝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相对人类中心主义两个范畴,前者盲目强调人的主体价值,片面认识及夸大人的主体能动性,忽视自然对于人类的先在性及其客观规律,奴役与盘剥自然,最终导致人类面临诸多的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后者尊重人类生存及发展权的绝对性,承认自然的先在性及环境承载力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及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时前者的扬弃.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尤其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积极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和文明发展模式的巨大进步.相对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文明都以人为本,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都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符合科学发展观,它们在本质上具有内在同一性.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9,(10):34-37
在当代全球性生态难题凸显的大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涉及国家命运、社会发展、人类未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危机的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重新审思,这在新时代语境下启示中国要坚定"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走出人是自然"霸主"的误区;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思想,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0.
何小民 《社科纵横》2010,25(11):24-27,30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本"原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和客观必然。引发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人类自身,而解决这种危机的关键仍在于人类自身,并且解决危机的目的仍在于人类自身。人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人的需要和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目的,人的需要和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尺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机遇和动力。  相似文献   

11.
生态社会主义对生态危机的现代阐释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一个引人瞩目的马克思主义流派.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者揭示了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必然联系,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生态危机就不可避免.拯救人类生存环境的根本途径就是创建全面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社会主义者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严厉的生态批判,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矛盾提供了新视野;同时生态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的内涵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把消除生态危机视为社会主义的重要使命,不仅弥补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对生态问题的缺位,而且对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2.
生态社会主义抓住社会正义问题并将其作为分析生态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揭示出生态问题的本质是社会正义问题,而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是产生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将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结合起来,从政治正义、经济正义和文化正义等方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的公正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走向公正社会。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价值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理论,对认识生态问题的成因以及有效解决生态危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其内在的理论缺陷,注定其与科学社会主义还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3.
李卫东 《社科纵横》2009,24(2):33-34,59
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因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破坏而使其陷入发展的困境。由于人们对工业文明的理性反思和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转变,现代文明正经历着一场结构性的范式转型。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自觉选择,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必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构建生态文明,需要从思想观念到道德行为、从发展模式到生活方式、从人与自然关系到人与社会关系进行彻底的变革和转型。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性的环境退化、生态危机日趋严重,土地沙化、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物种灭绝、资源匮乏等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矛盾的尖锐化,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自觉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是时代提出的严峻课题。本文认为,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理性与情感的统一在人与自然的矛盾中,人处于主动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理解人是建构人与自然和谐观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15.
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而美国现代主义诗人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体现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意蕴,其对构建生态文明有着很强的的启示作用.迪金森的诗歌传递出人与自然平等的思想、新鲜而又陌生的自然观、神秘而又敬畏的自然观和认为人的生命终结是回归自然本真的人生态度.这些,对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人们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着珍贵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渤 《社科纵横》2014,(5):147-149
顾城离开我们已有21年了,他的诗却仍然鸣响在我们耳际。本文从创作源头、个人信仰、语言形式、审美意象、思维方式等层面入手,试图在生态危机背景下探究顾城诗歌的自然维度,以期对生态文学建设、人的诗性回归、人与自然关系的明晰产生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全球性的环境灾难对整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巨大的挑战,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如果说.远古文明时期自然之"附魅",是朴素直观的神性"敬畏".工业文明时期自然之"祛魅".是机械论视野下的遮蔽和断裂,那么,生态文明时代应当积极寻求自然之"返魅",这是人类在生态理性基础上对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关系的重建,是人类为了拯救自然之"沉沦"的命运所进行的生态思考,也是后现代视野下的"伦理启蒙"和"生态觉悟".  相似文献   

18.
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中相对稳定的深层结构,但它也会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方式的演变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调整而变化。广东的“抗非”实践使人们的价值考量方式发生了调整、理性精神得到弘扬、对传统的反思意识得到加强,从而推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优化和社会文明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一个"环境的世纪",人类面临着如何摆脱现实困境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转变的问题。向一种新的价值观过渡,迫切需要认清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危害和误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把制度变革和生态革命结合起来,强调制度变革和科技进步相统一的原则来解决生态危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是建构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的思想基础,对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完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福源  樊勇 《探求》2006,4(1):12-13,36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和谐社会要求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的本质相统一。社会和谐寓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必须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创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