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就,如城镇数量增长较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城市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发展方式更趋合理,城乡关系进一步改善。但同时城镇化也存在城市平均规模过小、集中度偏低,城市群紧凑度不高,城镇化地区差异显著,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彻底、"半城镇化"现象突出和城市病日趋严峻等问题。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不能再延续传统城镇化模式,必须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促进融合、深化改革,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能够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从拉美国家的城镇化陷阱分析入手,认为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的高城镇化率、高度集中的土地问题、严重滞后的社保制度、追求短期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念等衍生出了一系列具有关联性、连续性,且难以逆转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深刻影响了拉美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和持续发展,高度集中的土地制度是拉美国家陷入城镇化陷阱的重要原因。继而阐述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安排对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影响,通过对土地制度安排与城镇化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的土地制度安排对跨越城镇化陷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其内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乡村城镇化地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镇化动力、区域基础的差异、城镇与区域的关系等因素 ,可以把山西省乡村城镇划分成都市郊区型、工矿区型、传统农业区型以及贫困山区型等地域模式。针对不同模式的城镇化的特点、发展阶段和发展道路 ,应采取不同模式城镇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城镇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机遇.然而,现行的一些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存在诸多发展弊端,如城镇化中的空城现象、伪城问题、病城问题以及黑城现象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而探索人的城镇化发展将成为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就目前而言,为有效推进现代城镇化,需要在发展理念、户籍制度、城乡统筹、财政体制以及管理创新等发展路径方面不断加强人的城镇化建设,进而促进城镇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与新型城镇化的破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开启了新型城镇化的新模式,通过信息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形式来扭转农村"信息化"滞后于"四化同步"中其他"三化"的局面;在信息时代中凸显农村的固有优势,弥补农村的地域局限,避免陷入城镇化中的"现代化思维的陷阱";从城乡产业链不对等关系入手,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来缩小城乡之间的"剪刀差",促进人才的城乡逆向流动。因此,通过加快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促进电子商务的就地发展等措施,可以高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近些年我国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但衍生出诸如大中城市普遍出现的交通日益拥堵、人口不断膨胀、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差距拉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问题,而且也出现了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缓慢、城乡二元格局不断拉大、农村的"空心化"以及留守人口等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审视和思考,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也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实质上就是要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评判城镇化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与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牢固确立人的城镇化建设的社会质量路径。西方社会质量理论范式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的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实质与核心,改变传统的以“物”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思路,从而在大力促进资源的城镇化、价值观念的城镇化、社会关系网络的城镇化和制度的城镇化进程中大力提升城镇化的社会质量。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城镇化呈现出城镇化率较高但增长速度缓慢、以政府主导型为主的特征,“十二五”将是辽宁省城镇化突破瓶颈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城镇化道路内涵为基础,对辽宁省城镇化道路进行分析。辽宁省城镇化应选择与工业化同步适度发展模式,采用在城市反哺农村基础上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选择大中小城镇结合并举的城镇规模结构,选择集中与网络相结合的空间布局,运用市场推动、政府导向的实现机制,走多样化和集约化相结合的实现道路。  相似文献   

9.
通辽市是全区、全国蒙古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地区,因此,本文以通辽市城镇化发展为例,对蒙古族聚居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探析。通辽市凭借着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和自然、人文条件,根据实际,选择分散式的城镇化道路,以产业支撑城镇化发展,以科尔沁文化为主题塑造通辽市旅游形象。因此,城镇化发展成果比较明显,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必须时刻注意,以健康城镇化作为发展的终极考量,防止"中国式城市危机"在通辽翻版。  相似文献   

10.
结合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特点,确定该地区城镇化开发原则以及城镇化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特色产业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候鸟型生态城镇化"战略模式,分析了该模式在城镇人口、产业发展以及城镇空间方面的特点。最后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提出环青海湖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城镇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并产生了大量的学术文献。有关城镇化的研究集中于城镇化的内涵及特征、城镇化动力机制、城镇化模式、城镇化发展道路、城镇化政策等。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可以发现有关城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进一步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人口城镇化的标准也随之改变,不再以城镇人口比重而是以综合发展水平来衡量。对环渤海地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综合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分为上升型、下降型和停滞型。在空间分布上,除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大连市,以及山东省的济南市和青岛市等大城市外,其他城镇人口比重较高的地区人口城镇化综合水平较低。针对人口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下降和停滞的城市,结合其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新型人口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5,(5):85-90
城镇化剧烈冲击着乡土社会,给其带来农村社会的碎片化、生产生活方式的非农化、民俗规约传承的断裂化、农村乡土认同的消解化、村落共同体的零散化等影响,但也不可否认,乡土传统依然能为推动新型城镇化起到很大的作用,乡土传统有助于化解现代性危机、为农村城镇化提供内生动力、改进城镇化发展方式、重塑村民社区认同、保持城镇地域特色等,而"乡土型城镇化"能为两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提供一种特色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郊村落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在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近郊村落城镇化实质是一个近郊村落由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的复合性社会变迁过程,内在地包含着众多方面的社会转变。近郊村落的城镇化势必以国家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为宏观背景,根据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和原则,确立"一体多元"的城镇化总体格局,建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共促"的城镇化发展机制,通过"边缘创新"探寻近郊村落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式和新路径,实施"公平公正"的近郊村落城镇化发展政策,走出旧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近郊村落"中国式边缘化"误区,破解近郊村落"痛感性变迁"和"怨恨式发展"的城镇化难题。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概念模糊,"城镇化"的提法在实践层面上难以准确定位,学界对城镇化命题尚无广为认同的内涵界定。相关研究对"乡土中国"、"中国现代化""中国特色"未能作出确切的理论回应,因而难以切中城镇化的精神实质。建国以前我国的城镇化历程、不同区域间的城镇化比较、城镇化失败的个案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群体文化和个体心灵变迁、城镇化与海洋强国战略互动关系等方面,是城镇化研究的短板。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受体制、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等各种因素制约,城镇化模式与进程因社会类型和社会结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转型期中国推行的城镇化是政府主导的以工业化牵引的农村青壮年农民为主体的城镇化模式,缺乏农业现代化支撑和制度体系保障,城镇化质量不高、可持续性差。休闲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发展方向,具有提升农业经济、融合城乡社会和传承农耕文化三大功能,有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最终达成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使人们对"城市与乡村"关系的思考更加科学、理性。农村是城镇化的主体之一,乡土社会仍然能为城镇化提供动力,因此,"乡土型城镇化"或许能够回答"村落命运"这一问题。而要构建乡土型城镇化,必须要把握城镇化与乡土社会变迁的一般规律,为乡土社会和新型城镇化营造适宜的互动机制和空间。  相似文献   

18.
政府管的过多、治的过深,是我国城镇化历史上的一大特点,政府的过多干预使得我国的城镇化陷入了窘境:发展不均衡、土地城镇化过快、大兴造城运动、市民化受阻,低质量的城镇化难以持续。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重于速度,政府要以"大历史观"的视角来建设我国的城镇化。城镇化的过程也是政府职能再构的过程,政府需对自身职能进行准确的定位,由原来的"主导"向"引导"转变,重点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按照以实现"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标准重塑政府职能,从人、地、业、房、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完善政府职能,推进城镇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甘肃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进程中,应重视省域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区域差异以及城镇化均衡发展,更应关注全省人口城镇化、区域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影响,构建生态城镇化建设与扶贫开发协同发展模式和机制。应坚持全省两大区域和四个分区生态城镇化一体建设,以新型城镇化推动生态城镇化和贫困人口城镇化,通过构建生态城镇化建设综合支撑体系和保护补偿机制,健全全省城镇化建设生态评估体系,重点推进兰白榆生态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与精准扶贫目标趋同发展效应,最终推进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近年来推行农民就地城镇化,形成了“两区同建”德州模式、“多村社区”诸城模式、“生态文明”蒙阴模式,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降低城镇化成本、避免拉美城镇化陷阱和缓解农村“三留守”问题等方面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中国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户籍改革、职业培训、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