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或理论前提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旧唯物主义自然观有没有一致的地方? “西方马克思主义”完全否认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关系、说马克思坚决反对那种主张“应当在物质和物质过程中寻找一切思想和精神现象的根据”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基础”仅仅指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这里提出了实践、生产劳动是否需要物质前提的问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条件,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著作中,他们的确很少专门阐述自然观和重复一般唯物主义的初步真理,而是集中注意力于社会历史领域、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观。尽管如此,他们以一般唯物主义作为不言而喻的理论前提,仍然是非常明显的。仅举两例:  相似文献   

2.
傅小凡 《东南学术》2002,(4):117-124
"中国向何处去"是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并且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因此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并且表现出两大领域走向统一的趋势.虽然,中国近代哲学自身无法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但其成果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在创始人那里是统一的,但是在理论自身的发展的进程中,二者却陷入分裂.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并且造成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实践过程中,再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邱亿通社会历史既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又渗透着人类自觉的价值追求。因此,要理解社会历史发展,就必须研究历史必然性的实质以及人类价值活动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考察历史规律与价值选择的关系。一历史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组成...  相似文献   

4.
房玫 《江淮论坛》2011,(2):58-6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理论形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逐步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这就是"唯物史观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和"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这两种理解都是合理的,都抓住了唯物史观超越以往历史观的特质,且都有充分的文本依据。但各持一端,用以界定唯物史观,却是片面的。唯物史观是认识维度与价值维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一体化哲学的本质特征。传统教科书把“认识论”与“历史唯物论”割裂开来,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的理论结构和理论高度。因此,停留在原体系范围内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简单嫁接组合,将“历史唯物论”的内容强行塞入狭义认识论的框架,追求所谓的“历史唯物论”“认识论化”,或者用狭义认识论的条文去硬性附会“历史唯物论”的原理加例子,都不是解决二者统一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科学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为我们提供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宏观理论思维,而科学决策是人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程序制定决策和执行决策的过程,实质上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战略思维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关于人类思维的科学原理 ,辩证思维方式是哲学最高层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思维方式 ,战略思维方式是在其指导下的一种具体思维方式。战略思维是认识主体即人的头脑这个“加工厂”实现“两个飞跃”的一种具体思维加工方式 ,是以战略概念为基础的特殊思维运行方式。战略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方式在一定历史前提和时代条件下开拓发展的创新结果。战略思维方式体现在三个层次上 ,在认识论层面上具有相对的普遍性。战略思想是战略思维的成果 ,通过战略思想可以透视出其中的战略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变革的实质恩格斯写于1877年的《卡尔·马克思》和发表于1883年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两文,都明确地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我们要提出的问题是:恩格斯为什么没有把马克思的一般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和认识论看成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和认识论没有实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坚持物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历史发展的条件 ,但这并不足以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全部内容及实质。它的突破在于 ,运用社会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 ,首先把人与世界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环境的关系 ,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转变成人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从而使哲学本体论与社会历史观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又称“实践的唯物主义”,其基础是“实践”。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略作探讨。 一 在早年,马克思恩格斯还没有明确提出“生产实践”的概念,“生产实践”所包含的内容是在“异化劳动”的概念下透露出来的。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露了私有制下异化劳动的罪恶,亦即异化劳动的消极方面。同时,马克思又认为,劳动异化就是人的生命力的对象化,人的力量、人的活动的对象化。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虽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与人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讲究效益和效率。以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认识论应该包括实效思想。研究认识活动的实效、认识活动指导下实践活动的实效,研究实效观念和讲究实效的原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一、实效与马克思的“为我关系说”需要作为一般范畴,表明了有生命的东西的一种摄取状态。人的需要是由主体的内在规定和主体与外部世界的相互关系决定的。马斯洛研究了需要的丰富性后指出了优势需要层次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即某人产生一种优势需要如饥饿时,他的各方面都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如果就书名而言 ,萨特的《辨证理性批判》可以说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仿制品。但是 ,这两部著作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康德通过批判纯粹理性 ,提出和回答的是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 ;而萨特通过批判辩证理性 ,提出和回答的则是辩证法如何可能的问题。康德通过批判纯粹理性建立了他的先验论的、不可知论的认识论 ;萨特则通过批判辩证理性建立了他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萨特认为 ,他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是要把意识介入历史 ,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奠定基础。在萨特看来 ,历史唯物主义虽然是“意识到了自身的历史本身” ,但…  相似文献   

14.
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他伟大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贵的哲学遗产。《实践论》是他的杰出哲学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瑰宝,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实践论》所阐明的基本思想,不仅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起过指导作用,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重要理论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全面系统地研究和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将有助于我国世界历史学科的发展,以及科学地把握当今世界的一体化发展趋势。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受历史发展本身的制约。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尚不了解世界的真实面貌,世界历史观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的认识视野得到极大拓展,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逐渐地纳入人们的认识范围,囊括了世界各国历史文化的世界史著作应运而生。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和新一轮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区、各国  相似文献   

16.
王玉 《天府新论》2000,3(5):36-41
邓小平的价值观是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与评价主体,从人民利益出发的价值观;是发展的价值观。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是邓小平价值观的精髓。“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价值观最根本的价值标准,是邓小平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邓小平的价值观是真理观、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是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墨子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宗教思想的矛盾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哲学家自身思想中的矛盾现象,最甚者莫过于墨子。在《明鬼下》,墨子以其朴素唯物主义的“三表法”,论证了鬼神的存在。他以当时社会上流传着的有人看见杜伯其鬼射杀周宣王等传说,说明“鬼神之有岂可疑哉”!以夏虞殷商西周三代圣王皆以鬼神为有,论证鬼神“何能谓无”,以“鬼神之能赏善罚恶”、“治国家利万民”,验证鬼神之确实存在。本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宗教思想是背道而驰的,但在这里却如此地集中二者于墨子一身,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皮亚杰建构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是对认识本身进行的哲学反思。它的本质和生命力就在于随着认识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在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的水平上、按照认识论本质的性质、特点和要求,反思这些内容和材料,把它们内化为认识论的活的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在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向前发展的必须走的道  相似文献   

19.
理论和现实中的困惑需要我们彻底讲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域中,“以人为本”不只是一个价值观的命题,它同时并首先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命题。因为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看,它本质上是一种从人来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唯物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看,它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因此,“以人为本”实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命题,它对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科学,是十九世纪在工人运动和当时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行动指南。然而在这翻天覆地的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科学技术的惊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