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爱平 《江淮论坛》2012,(1):138-142,133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随着朴学思潮的勃然而兴,文献学研究领域也呈现出新的面貌,考证、辨伪等传统的研究方法重新受到学者的重视,书籍的典藏、刊刻逐渐兴盛起来,目录、版本等专门的研究领域出现转机。凡此种种,文献学各个领域自身的发展变化,既促成了明清之际学术潮流的转换,也奠定了清代文献学发展鼎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连筠簃丛书》问世于清道光、咸丰年间,曾在晚清及民国学界产生过重要影响。随着相关史料的发掘与研究的深入,这一丛书的刊刻始末,即:其刊刻计划的起始源头、书目的策划敲定、书稿的校刊缀补、刻印细务之经理等各环节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复原。这些史实反映着清代刻印书籍的一般情况,折射出清代学者的学术人生;又因这部丛书问世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转折的特殊年代,从中也可见晚清学术风气转变之迹象。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代版本目录学概述(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二、明清时代目录学及图书使用方法一部书或一个碑刻,要把它的标题写清楚,使读者一望而知是某种书籍。一般说来,一部书籍主要有三种内容:一个是书名卷数,一个是著者或编辑者,一个是刻本或抄本的年代。  相似文献   

4.
彝文是一种古老的超方言的音节文字,明清汉文献中称为“爨”文或“韪文”。在我省毕节、安顺、兴义等地区的民间,有不少彝文手抄书籍流传。这些书籍,多以说唱的形式记载着彝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宗族世系、婚丧礼仪、简单的天文地理知识和彝族先民关于天地起源、社会发展的认识,对于研究贵州彝族的历史、政治社会制度和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先有抄本流传。明万历丁巳(四十五年,1617)序本《金瓶梅词话》,有学者认为它是最早刻本(魏子云《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马泰来《诸城丘家与金瓶梅》)。国内和日本所藏明清刊刻的《金瓶梅》约有三十余种,以明万历词话本、明天启崇祯绣像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以往对中国印刷技术、版本流传、书籍目录等单纯印刷史书史视角的研究,2009年7月30日至31日在中国杭州举行的"印刷与市场"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入到了书史与经济史的交叉领域,围绕版刻与印数、从业群体、销售市场、成本价格这一主题,从文化史、经济史、社会史的视角由宏观到微观集中专门探讨了中国宋元明清以至民国时期的印刷业发展,不仅发掘了许多宝贵的文献资料,更是将对中国印刷史的研究深入到微观经济的层面.  相似文献   

7.
谢肇淛是晚明福建文坛著名诗人、学者,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值得重视的作家.谢肇淛一生著述甚丰,尤其是他的很多小说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广泛传播,影响很大.其中《五杂俎》、《麈馀》、《文海披沙》等,在作者去世后流传到东邻日本,并在日本一再刊刻,产生了很大影响.全面梳理这些作品在日本的刊刻流传过程,对当今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失败以后,其刊刻的书籍大部分被清政府焚毁,有一部分流传到国外,保存在一些图书馆和博物馆内。辛亥革命后,随着国内研究太平天国兴趣的提高,这些保存在国外的太平天国印书,逐渐引起去海外留学、访问的学者们的重视,相继被转抄、摄照回国。谁是从事这一工作的第一人?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是程演生,他于1924年从法国巴黎国立东方语言学校图书馆抄录太平天国印书回国。其实不然,据目前已知资料表明,最早从事这一工作的应是梁启超。  相似文献   

9.
苏勇强 《社会科学》2007,(12):139-148
五代十国因其秉承晚唐印刷技术,又奠定了北宋书籍刊刻发展和兴盛的基础,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地处江南的南唐国由于藏书与科举双重需要,其在继承晚唐刊刻书籍母本的同时,又在校勘印刷人才及制度保留,甚至具体的印刷技术上为北宋书籍印刷的兴盛准备了条件。因此,关注南唐印刷传统的意义就等于关注北宋书籍刊刻的继承源头。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15,(2):331
日前,《朝鲜所刊中国珍本小说丛刊》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域外汉籍整理与研究正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所谓"域外汉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流传到域外的中国刊刻的典籍,二是由域外国家刊刻的中国典籍,三是域外作家用汉字书写和创作的文史哲著述和作品。本次会议所发布的《朝鲜所刊中国珍本小说丛刊》,即是上述三个方面的第二个方面,正如书名所显示的,是古代朝鲜时期所刊刻的有关中国小说珍稀版本的影印出版。全书共分九大册,收入中国小说十种。此书由上海师范大学孙逊教授、韩国鲜文大学朴在渊教授和北京大学潘建国教授联合主编。丛刊除搜罗了有关小说的珍稀版本加以影印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东亚汉字文化圈中,杜甫及其诗歌作为汉文学领域公认的经典,在朝鲜半岛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为历代官方所重。杜诗文献的接受度、衍生性和刊行量均为中国集部图书之最,这离不开明清及朝鲜朝王政治文化基础、刻印事业发展、文化深度交流、性理学发展和朝鲜汉诗发展的内在脉络推动。朝鲜王朝对杜诗重新刊刻、编选、注释并广泛典藏,其编纂体例、内容各具特色,既是不同时代的选择,也是自上至下的意志,体现了“本土化”进程,且具有“理学化”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明清实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明中期到鸦片战争前的三百多年间,在宋明理学与近代新学之间,曾出现过一股进步的社会思潮,我们把它叫做“明清实学思潮”。对明清实学思潮的研究,在我国还刚刚开始。本文拟就明清实学概念、特征、分类、阶段,以及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评价等问题,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苏勇强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51-155
宋代书籍刊刻之所以发展和兴盛,科举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北宋学校和科举的存在,导致了当时社会对与科举有关书籍的旺盛需求.由于拥有如此巨大且亟待供应的书籍市场,北宋印刷从一开始就在为满足这样的书籍需求而运作.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序和跋是一本书的前言和后记。通过序和跋能使我们了解成书经过、学术源流及刊刻、出版情况,故而给版本鉴定者确定版刻时间、地点、刊刻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成为后人进行版本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古逸丛书>是清末搜集散佚在日本的古籍而刊刻的一套丛书,对中国近代的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丛书刊刻的源起、底本的搜集、校勘督印等方面论述了杨守敬在刊刻<古逸丛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付琼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22-126
从刊刻数量、刊刻密度和刊刻机构来看,《文选》在明代特别是中晚明时期是一部十分流行的文学经典。它的流行主要不是源于学术驱动,而是源于文学驱动。《文选》流行的程度和文学教育作用的发挥与号称“《选》学中兴”的清代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如果考虑这一事实,清代以来所谓明代《文选》学衰落的定评,就显得失于稳妥。  相似文献   

17.
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我国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到高峰的阶段。当时,地处祖国南疆的广西壮族地区,其经济文化虽仍比中原地区落后,但也有了空前的发展。关于明清时代广西经济的发展.在拙文《明清时代广西商品经济的发展》①一文中,已作了初步的论述。本文主要探讨明清时代广西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提倡实学、反对僵化、主张兼收并(?)和会通中西的学术路线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学者在思想性格和学术路线方面,都具有三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提倡实学;二是提倡怀疑和批判的精神;三是提倡学术思想上的兼收并蓄。由于时代思潮的熏陶,李光地的思想性格和学术路线亦具有以上三个显著特征。第一,李光地通过总结明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存实心,明实理,行实事”的学术宗旨。明朝灭亡后,残明遗老痛定思痛,总结明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矛  相似文献   

19.
略谈辑佚书     
我国古籍典册,浩若烟海。自周秦以迄汉魏、六朝,诸子百家,标新立异,著作之伙,在学术上,真是光辉灿烂,美不胜收!由于古代对书籍的刊印的技术方法上有问题,和交通传布关系,使得书籍的刊印既不多,流传亦不广;所谓“洛阳纸贵”,“一纸风行”,恐怕是很少见的事情;甚至有些著作,仅是手钞本,没经过刊印,辗转相传,极易散失;更因为几千年来,社会鼎革,兵燹灾害相乘,每经一次变乱,我们的典章文物,就遭受一次不可估计的严重损失!至今没有那一位学者,能以概括的谈出来中国的古书典籍,到底散失了多少?虽说有些古书中的某些部分,被别的学者引用,而见于其著作中,但为数究属不多。还没被发现出来的,正不知有若干呢?为了整理国学遗产,系统的研究古代文化学术,这些工作,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具有儒者气质的徽商与书画艺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开始研究翰墨、收藏书画、刊刻书画等方面。徽商之所以热衷书画艺术,其原因主要有徽州的文化氛围、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格、明清时期愈演愈烈的收藏风尚及其徽商雄厚的财力支持。反过来,书画艺术也对徽商产生了深远影响:书画艺术促进了徽商的文化修养;徽商以书画为媒介,便于其在经商中左右逢源,从中获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批珍贵的书画作品;为书画家艺术创作制造了良好的条件。徽商与书画艺术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