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杨锋 《中国民族》2023,(4):109-110
<正>藏王墓(也称“藏王陵”)是历代吐蕃赞普的陵墓,位于今西藏山南市琼结县境内,1961年被列为西藏自治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在公元前2世纪,吐蕃政权的前身悉补野王国在雅砻河谷内诞生,聂赤为第一任赞普。当到了吐蕃第32代朗日松赞和第33代松赞干布时,历经700年的悉补野王国先后征服象雄、苏毗、附国、阿夏等高原诸邦,统一了高原。自吐蕃第29代赞普赤聂松赞起,诸王室成员陵墓基本营建在琼结。而之前的吐蕃“上丁二王”“六列王”“八德王”“五赞王”等共28位赞普的陵墓,由于缺乏考古和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2.
佛教自七世纪初传入吐蕃,历经吐蕃八代赞普扶持,已具有相当规模。至达磨继任赞普之后,开始了空前的灭法活动,致使佛教在西藏灭绝长达数百年。公元842年,达磨因灭法活动,被僧人贝吉多吉刺杀。王子云丹与奥松为争夺王位发生内战,“嗢末”军的起义将形势进一步恶化,统一的吐蕃政权顿时  相似文献   

3.
鉴于目前藏史学界在表述西藏古代历史 ,特别是吐蕃悉补野赞普世系年代上的混乱情况 ,本文依据藏汉文献的大量资料 ,通过科学地计算和分析比较 ,初步判定聂赤赞普的出生年代应为公元前 2 30年或公元前 2 54年 ,即公元前 3世纪中期左右。并由此推定了吐蕃悉补野赞普世系的时间坐标及各赞普在位的相应年代。  相似文献   

4.
阿贵 《西藏研究》2023,(3):43-52+160
有关吐蕃历史方面的史料,主要有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吐蕃石刻碑文、简牍以及后期的历史典籍等,鲜有其他。近来西藏西部阿里一带发现民间传抄之《吐蕃铁券文书》一份,内容涉及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其家臣结辛·赤旺觉布支拉珂家族授予的敕文,以及该敕文后期在其家族的传承情况。敕文虽提及吐蕃赞普达日聂斯、囊日松赞、松赞干布及赤松德赞时期,该家族的历史人物及其相关事迹,然此等事件未见于其他史料,不便随意揣测。  相似文献   

5.
吐蕃王族族源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族历史的长河中,吐蕃王朝对藏族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吐蕃王朝建立以后,一个统一、强盛的藏族开始著称于世。因此,吐蕃王族族源的研究,向来为学者们关注。 关于吐蕃王族族源,过去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源出印度说,二是源出西羌说。 有些藏史记载,佛陀在世时,曾预言西藏将有人类形成,并预言菩萨猕猴和罗刹女结合繁衍出藏人;又有说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来自印度的释迦族或乌仗那王族。这种观点受到大多数藏族学者的否定。他们指出,佛陀出世之前,西藏的历史篇章早已揭开,并非佛陀寂灭之后西藏才有人类。考古发掘成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聂赤赞普出自印度之说本有菲薄藏区之嫌,殊难令人信服。为什么西藏的赞普不可能出自西藏本土呢?  相似文献   

6.
四附论西藏佛教前后弘期历时年代的分歧及其对吐蕃赞普生卒年代的影响 (一)西藏佛教后弘期和阿底峡尊者入藏据本文考证,公元841年(辛酉)赤祖德赞被弑,达磨继立。但《红史》、《贤者喜宴》、《王统世系明鉴》等却载明是公元901年的辛酉。《青史》、《西藏王臣记》、《安多政教史》中亦有年代前后相矛盾的地方,历来影响着吐蕃赞普生、卒年代的确定。因此,考证吐蕃赞普生、卒年代。有必要找出这些分歧产生的根源,以求得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除了对松赞干布的享年、卒年的不同看法外,还有着对西藏佛教前后弘期历时年代的分歧上,故本文附带加以初步探讨。为了叙述的方  相似文献   

7.
《韦协》是首部系统记载佛教传入西藏的早期重要史籍,记述了8世纪后半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重臣韦·赛囊迎请寂护和莲花生两位大师入蕃传法、修建桑耶寺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有5部分。(1)有关吐蕃赞普拉脱托日年赞至赤德祖赞时期佛教在西藏最初的传播情形的记述。(2)有关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派使者赴唐朝引入佛经和从印度迎请菩提和莲花生大师前来吐蕃传播佛法的记载;记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桑耶寺建寺过程和佛经翻译以及佛法在吐蕃传播过程中与苯教的斗争;(3)记述印度佛教中观渐门派和唐朝禅宗顿门派之争。(4)一小段增补的内容,极其简略的语言记述了9世纪上半叶赤祖德赞时期的宏法业绩;(5)另一段增补的内容,是9世纪初牟尼赞普时期的佛苯之争的一段记述。翻译《韦协》,并附上较为详细的注释,目的是为国内藏学界,尤其是为吐蕃史研究者和藏传佛教史研究者提供这一部史学名著的汉译文,以弥补《韦协》只有英译本而无汉译本的缺憾。  相似文献   

8.
尼泊尔王国位于西藏的西南。在古代,西藏人称其为拍隅或洛拍.敦煌文献吐蕃史料记载:“猴年,赞普(吐蕃国王)夏季居住在拍波(尼泊尔)。”在洛钦·汤拉的记载中:“我们在洛拍(南部尼泊尔)是胜利者”。尼泊尔称西藏为蕃。在公元695年尼泊尔所颁布的古代历史文件中,称西藏为蕃、卫斯提。当时这一文件明白无误地宣称,吐蕃占领着波和达这两个地方。  相似文献   

9.
<韦协>是首部系统记载佛教传入西藏的早期重要史籍,记述了8世纪后半叶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重臣韦,赛囊迎请寂护和连花生两位大师入蕃传法、修建桑耶寺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有5部分.(1)有关吐蕃赞普拉脱托日年赞至赤德祖赞时期佛教在西藏最初的传播情形的记述.(2)有关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派使者赴唐朝引入佛经和从印度迎请菩提和莲花生大师前来吐蕃传播佛法的记载;记述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桑耶寺建寺过程和佛经翻译以及佛法在吐蕃传播过程中与苯教的斗争;(3)记述印度佛教中观渐门派和唐朝禅宗顿门派之争.(4)一小段增补的内容,极其筒略的语言记述了9世纪上半叶赤祖德赞时期的宏法业绩;(5)另一段增补的内容,是9世纪初牟尼赞普时期的佛苯之争的一段记述.翻译<韦协>,并附上较为详细的注释,目的是为国内藏学界,尤其是为吐蕃史研究者和藏传佛教史研究者提供这一部史学名著的汉译文,弥补<韦协>只有英译本、无汉译本的缺憾.  相似文献   

10.
简析新发现的吐蕃摩崖石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此对尚未见史或未曾正确记载的西藏昌都地区丹玛岩上吐蕃赞普时代的摩崖刻文作简单介绍。在过去的藏族史料及近期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吐蕃金石录》、《吐蕃文献选读》等书中没有记载或未曾正确记载。其原因是:西藏史料《王统世系明鉴》中载:  相似文献   

11.
吐蕃末代赞普欧松赞身世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有关吐蕃末代赞普欧松赞身世的著述,统称欧松赞系吐蕃第42代赞普达磨的直系后裔,是赞普达磨被弑杀后,由其小妃蔡邦氏所生的遗腹子.而本文通过对敦煌古藏文文献史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古代藏汉史料的比较分析,认为欧松赞生父并非达磨赞普,而是吐蕃第41代赞普热巴巾.  相似文献   

12.
据《旧唐书·吐蕃传》、《西藏通览·西藏全图》、《隋书》等史籍资料记载,并进行详细的分析、考证后得知,唐文成公主从皇城长安出发,到达吐蕃赞普王宫逻些(今拉萨)的具体路线是: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1月)唐太宗宗室女文成公主从长安(今西安)出发,途  相似文献   

13.
娘定埃增桑波是吐蕃历史上第一位僧相,他一生侍奉三代四位赞普。牟尼赞普被毒死后,他面对各种复杂的矛盾斗争,把赤德松赞扶上赞普位,受封为钵阐布,参与政务,为吐蕃社会的稳定、文化发展和唐蕃关系的恢复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祖国的西藏高原,埋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有待科学工作者发掘,吐蕃历代赞普的陵寝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一、吐蕃赞普及其陵寝由来 <一>赞普之由来据大量藏文史书记载,雪域赞普始于聂赤赞普。其所以称做聂赤赞普,据说因为他是周身皆具福相之丈夫,即玉颜剑眉、齿含螺印、手有蹼膜,行至吐蕃,健步登上神山  相似文献   

15.
根据藏族史籍载述,吐蕃第八代赞普即止贡赞普时期有个重要人物,即罗昂古史家都认为:他弑杀止贡赞普,篡权称王,一度操纵国政,最后被止贡赞普之长子夏赤和茹莱杰等杀死。但是,此人是何许人也,诸古籍的记录却不一致。比如《贤者喜宴》、《西藏本教源流》、《娘氏宗教源流》、《汉藏史集》说罗昂是《红  相似文献   

16.
巴协东嘎·洛桑赤列先生在《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中说:“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编纂的史书《巴协》,有大、中、小三种,其中《大巴协》收录在《洛扎教法源流》内。”又说:“《大巴协》中记载吐蕃晚期历史”。巴赛囊的《巴协》中并无吐蕃王朝后期的历  相似文献   

17.
一、绪论关于吐蕃赞普聂尺赞布的来历,考诸西藏史籍,但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为一桩未得了断的历史悬案。国内外藏学专家则将其目为原始神话故事或预言,认为该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从事研究西藏历史的诸学者,通过分析和研究吐蕃王朝时期的政治、法律、军事等上层建筑,对当时的吐蕃社会究竟进入到何种社会制度问题,各抒己见,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得出了诸多不同的结论。在此,笔者亦欲通过赞普王朝的土地所有制作些粗浅的,初步的分析研究,来对当时的吐蕃到底属于哪种社会制度问题,发表自己的管窥之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赞普继承制度是吐蕃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本文对此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吐蕃赞普多为终身制,赞普人选必须从同一家庭的男性成员中产生,以父子承继为主,兄弟承继为辅,由长及幼,往往给新赞普上尊号,以表明权力的交接或表彰伟业、树立权威。  相似文献   

20.
拉日江妥神山的历史地名与古代西藏早期巨石文化、苯教塞康(神殿)祭祀传统、古代门人及其分支、吐蕃早期赞普世系、工布小邦王系的历史都有密切联系,是多元民族与文化交融荟萃的产物。拉日江妥历史地名的圣地移植特点,以及拉日江妥由西藏林芝地区的地方性神山向苯教第二大神山工布苯日神山的转型,对于象雄与吐蕃关系、后弘期的佛苯关系、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的治藏方略、藏传佛教中国化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