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贞节观萌生于春秋时期,是由女性所提出。它的产生是个人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女性“人尽夫”而无婚姻自主权的现实,人与人之间的忠德和明确的性道德,是贞节观产生的社会环境因素。女性对爱情的执著、自尊意识以及对“屈辱和难堪”的婚姻环境的不满所形成的逆反心理,是贞节观产生的个人内在因素。萌芽时期的贞节观是妇女自我保护的工具,是以人为目的的。贞节观不是父权制私有财产的直接产物,一夫多妻的婚姻家庭关系和男尊女卑的两性关系才是贞节观产生的社会前提。  相似文献   

2.
明清拟话本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贞节烈女形象,从这些形象,尤其是那些典型形象身上,可以透视出封建时代女性贞节观的性别特点及其对女性思想行为的支配作用。以明清拟话本小说中的贞节烈女形象为例,中国古代女性视角所理解的贞节观体现出了贞节是女人的“本分内事”、守贞具有双向性和贞节重于孝道、实利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当代农村孝道流失的社会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农村传统孝观念的断裂和孝道的流失则是客观的现实。孝道流失的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家庭结构变化疏离代际情感;城市化进程弱化原有孝观念;伦理教育途径缺失阻滞孝道传承;社会保障制度缺位增加秉承孝道的负担。遏制中国农村孝道流失,伦理道德和社会制度需要携手共担。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伦理的性质及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伦理的适用范围是“网络社会” ,而网络社会是一种“虚拟的存在” ,因而网络伦理只是一个虚拟的概念 ,网络伦理只不过是传统伦理道德在网络社会中的应用 ,而不是一种新的伦理道德观 ,网络伦理的建设要基于传统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5.
清代甘肃列女群的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宋以降,理学贞节观便被当权者奉为规范妇女行为的伦理准则。明清时期贞节观对于广大妇女的束缚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由于甘肃政府对理学贞节观的极力提倡和家庭的传统教育,深受影响的广大妇女有的对已死去的丈夫忠贞不贰、不愿改嫁,有的为保贞节而不得不选择死亡,有的未婚守贞,逐渐形成了节妇、烈妇和贞女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9年12月对重庆市6所高校00后为主型大学生的1101份调查问卷,对其中11个具体孝道观、2个具体孝行及1个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孝道观、孝行及整体孝道观、总孝行进行定序logit逐步回归以深入剖析00后为主型大学生孝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应问题,立足代际伦理问题治理的现实需求,从孝道培育过程中的整分结合模式以及观念与行为适度平衡的要求、家庭范围内的代际互动机制、社会伦理的整体框架、社会治理的网状协同体系、融合型孝道发展途径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叶公通过正直的儿子证实父亲偷羊的案例,把孝道置于正义的对立面.孔子的回答是,“直者”不仅是父与子的正义观,也是父子那个社会的正义观,因此,“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直”是社会正义自身的要求.“隐”是父子同样享有的权利,既不是孝道专属,也不是孝道强加给社会正义的非分要求.叶公追求的无限正义无视社会伦理的客观存在,是对正义的扭曲.“亲亲相隐”符合正义的诉求,是正义赋予的正当权利.  相似文献   

8.
明清贞节观嬗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宋以降 ,贞节观便被当权者奉为规范妇女行为的伦理准则 ,而且一代盛于一代 ,明清时期贞节观的束缚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也出现了反对传统礼教的新思潮 ,尤其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造就了妇女解放的社会氛围 ,广大妇女逐渐突破了封建礼教的禁锢 ,在一定程度上争取了个性自由 ,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众多家境贫寒的中下层丧偶妇女 ,为了自己和已有子女的生存而再婚 ,这无疑是对贞节观念的极大冲击。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古代女子的伦理道德观,如:男尊女卑的女子社会观;礼教统治下的女子贞节观;无才便是德的女子价值观;三从四德的女子伦理观。并指出了这些封建伦理道德对古代女子的危害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玲娣 《南都学坛》2007,27(1):39-41
汉魏六朝时期道教的孝道问题是一个受到儒、道、释三教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道教的孝道充分吸收了儒家的孝道伦理思想,使孝成为道教的基本宗教伦理规范。同时,道教孝道也体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为六朝以后道教伦理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孝道的贯彻方式上,道教通过强调“孝”的必要性,在仙道中注入了“德”的内容,改变了纯粹修道成仙的个人利己倾向;在孝道的内容上,道教孝道只是在整体上认同儒家孝道,当某些具体细节与道教的宗教追求出现矛盾时,道教开始区分教内外孝道伦理义务之别。道教的孝道伦理还是一种在整体思维模式下协调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更为科学的生态型伦理。  相似文献   

11.
窦娥形象的萌生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经两汉、六朝、唐、宋时期的不断发展,至元代登上戏曲舞台,成为关汉卿剧作中一位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其展衍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先秦庶女,汉代孝妇,六朝至宋之孝妇,元代窦娥形象的成型。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大学生是以德育人的重点对象之一 ,而高校又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就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师德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又称"官德")问题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键.作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官德"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领导干部加强以"爱岗敬业"为中心内容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转变干部作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金建锋 《南都学坛》2008,28(3):41-44
《世说新语》以记录魏晋名士风流为主,但还选录了大量的女性。通过这些女性,我们可以了解到魏晋时期女性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名士妇是名士的配偶,是其中的特殊群体,受名士风流影响,名士妇亦风流。名士妇有三个特点:出身士族、受教育机会多、受名士生活影响。名士妇大致有五种类型:识见型、谏夫型、讥夫反击夫型、追求幸福型、恶妇型。《世说新语》选录大量名士妇的原因是编撰者有儒家倾向、妇德下降、尚奇之风、显衬名士风流等。  相似文献   

15.
岛崎藤村是日本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家》是其自然主义作品之一。主人公"种"身为木曾马笼旧驿站老板小泉家的长女,嫁与门当户对的福岛镇药材批发店的桥本达雄为妻。"种"性格刚烈,年轻时为爱不顾一切;出嫁后遵从家父训诫,恪守妇道,勤俭持家,虽痛斥丈夫的不忠却愚忠旧家、夫君;信奉封建门第观念;行使代理家长的权力;反对危及传统家业的行径,是一位典型的以家长身份自居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忠实维护者。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品德课建设是需要人们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心得,提出当今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师胜任教学应具备的五个主要方面的修养:(1)美好的爱生情结,高尚的敬业精神;(2)良好的政治素养,开阔的环球视野;(3)深厚的文化蕴藉,广博的知识素养;(4)和雅的道德情操,优秀的为人品格;(5)科学的育人思想, 艺术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塑造追求美好爱情的少女形象———雯雯、桑桑 ,带着道德审美的眼光 ;王安忆探求性生命的本体价值———“三恋” ,带着性审美的意识 ;王安忆描写渗入生存欲念的“乖”形态———《长恨歌》 ,带着文化审美的理念。从道德审美到性审美到文化审美 ,作者审美意向的转移 ,表达了性话语时尚中隐隐不安的内心渴望。  相似文献   

18.
虽然《吉姆老爷》被许多评论家称为"没有女人的男人",但作者康拉德不仅在文本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意识与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形象,而且以其"守护神"般的勇敢和智慧改写了男人守护女人的文学传统。女主角珏儿的独特形象为《吉姆老爷》的成功锦上添花。而康拉德特有的悲剧意识及其对女性道德的悲观却注定了珏儿的悲剧命运,这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小说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9.
玛丝洛娃是托尔斯泰《复活》中女权主义的代表,玛丝洛娃在作品中给大家呈现出一个主动背离传统道德,用特殊方式反抗男权社会的形象。她也清楚地明白,聂赫留朵夫想与她结婚的想法不过是为了替他自己的灵魂赎罪。这就让当时男权社会有效的统治工具——家庭以及婚姻约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也在本质上就否认了男权的道德规范,极大地显示了自己女性的价值以及尊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借用雷蒙德.威廉斯的理论,以麦琪的两条情感线路——兄妹情和爱情为轴心,分析她的兄妹情、爱情及其两者的交错发展,揭示贯穿小说的服从、责任、义务、自我压抑的道德观念以及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意识和情感结构。通过文本分析,管窥爱略特道德观与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