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性格特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性格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中心,但又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海丝特.白兰的性格特征不是单一抽象的,而是勇敢性、反抗性中包含着妥协性,并以妥协性为基础,携带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美国殖民时期,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的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围绕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身上佩戴的红色字母A (Adultery:通奸)而展开,讲述了她在清教社会曲折的人生经历。但通过她的矜持与努力,海斯特最终成功地将象征耻辱、罪恶的红字“A”变成了象征能干(able)、天使(angel)、可敬(admirable)和爱(adore)的标志,真正实现了自我。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大多数学者认为《红字》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勇敢女权战士。这不可否认,但是细读小说,就会发现,虽然她抗争了,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和社会力量的强大,经过命运一次次残酷的打击后她屈从于清教传统,完成其抛物线式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4.
周庆贺 《南都学坛》2001,21(4):65-67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探讨人性与宗教、道德习俗关系的作品,它讴歌了个性解放之于宗教的狭隘意识及道德习俗偏见的胜利,呼唤顺应人性正向追求的健康的宗教与道德体系的建立;同时,它也是一部反映妇女不幸的哀歌和女性追求解放的颂歌。这一切主要由海丝特·普瑞思反抗的人生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红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经典之作.小说以海丝特·白兰和阿瑟·丁梅斯代尔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两人私通后的心理活动和自我救赎之路.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入手,运用自由意志、理性意志、伦理身份、伦理困境、伦理选择等理论,重新审视小说主人公海丝特痛苦挣扎的内心,分析海丝特的精神世界和伦理选择,并追寻作家霍桑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霍桑与海丝特在追求和境遇上的种种相似之处的考察,论证了霍桑在《红字》中所表达的一名艺术家的苦涩和孤独。由于这种孤独感很大程度上与当时社会大众对艺术和自由思想的漠视有关,霍桑只能将它隐藏在“面纱”之后加以传达,以免使作品遭受读者的冷遇,同时他又精心设置了铺垫,帮助真正能读懂自己的读者去认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霍桑小说《红字》虽然不是一部研究道德哲学的著作,但却是一部反思自己祖先宗教信仰,表达自己宗教态度的作品。他在作品中塑造的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一个具有"真正的人性"的人,即"罪与赎统一"的"完全人性"之人。对于这样一个天使般的人却遭受自己祖先无情的迫害,作家道德良知让他不能不承担为这样一个天使般的女子鸣不平的道德责任。虽然,作者从始至终没有一句对主人公海丝特与当地牧师阿瑟·丁梅斯代尔相爱生女之事做出明确的道德评价,但字里行间却渗透着作家深沉、繁复的思想命意,彰显着作家对宗教、对人生复杂的情感,宣泄着作家不可遏制的创作激情,也高扬了作品丰沛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的《荆棘鸟》于问世后便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极大的轰动。该书通过克利里一家三代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展现了爱情和命运的主题。本文通过三代人四位女性:玛丽·卡森、菲奥娜、梅吉及朱丝婷来剖析她们的爱情观,分析她们在传统女性命运面前的不满与反抗,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9.
19世纪的美国曾进行过一系列对国家身份、价值和命运的探索。出生于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一个没落世家的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也加入了对价值观和命运的讨论。在其著名的小说《红字》中,他为主人公海丝特违背当时宗教和社会法律的"罪过"进行正名,同时积极地倡导自然法则高于上帝之法的启蒙思想,并通过对海丝特命运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封建政权与教权的激烈抨击,以及对美国人权主义人文理念的热切向往。  相似文献   

10.
海丝特的反抗精神--评霍桑的《红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描写了海丝特·白兰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形象.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视角重读<红字>,从几个方面探讨海丝特·白兰身上所具有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1.
妇女形象在关汉卿杂剧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在现存的十七种杂剧中 ,有十二种是以妇女作为剧中的主要人物。这些妇女形象虽然都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但各自所属的阶层、出身、遭际多有不同 ,决定了她们的反抗必然不是针对同一种社会罪恶 ,而是分别指向那个特定时代的各种主要矛盾与罪恶 ,并且这些形象又合起来结成一个形象整体 ,构成对整个反动制度的揭露与批判。  相似文献   

12.
论徐渭的狂狷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渭狂狷人格的形成是有其时代背景和哲学思想基础的。基于“利人皆圣”的平等意识,形成了徐渭蔑视权贵、傲世独立的人格风范;基于“本体自然”的自由意识,形成了徐渭“疏纵不为儒缚”的人格特点;徐渭的狂狷人格体现在诗文创作中,则突出地表现为愤世嫉俗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中,鲁迅对猫头鹰的钟爱,在绘画与文学文本中获得了多层次的延展性呼应,从而构成了他独特的“猫头鹰情结”。其意义不仅在于充分表现了鲁迅“自在暗中看一切暗”的批判意识,还在于强烈地显示出鲁迅与黑暗捣乱的幽默精神和能飞鸣就偏要飞鸣的叛逆性格。其产生与绍兴这一“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地”的特殊文化传统和吴越地区的鸟图腾崇拜有着密切联系。周作人也热爱猫头鹰,但却是借替猫头鹰翻案为自己的汉奸罪行作开脱,其卑劣与鲁迅的伟大存在着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儒家思想是非常复杂而实用的,可以有效地指导个人的生存。清教思想来源于基督教,但却偏离了基督教的本质意义,转而走向世俗化的利益争斗。而产生于清教的海丝特,却能反其道而行之,在逆境中她忍辱负重、宽容忍让、默默生活、吃苦耐劳,完全是一副讲究仁义、礼节、宽恕等道德信条的逆来顺受的形象。于是,我们从一一个年轻英国女人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在潜意识里奉行着儒家经典思想的、改变了自己厄运的海丝特,看到了一个袁了凡式的人物,因为这种人生哲学是人们在恶劣环境下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和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5.
《简·爱》是19世纪中期兴起的女权主义热潮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部极具女性主义色彩的名著。《简·爱》中女性主义思想不仅集中体现在反抗男权社会的女主人公行为上,而且作品的语言叙述也处处彰显女性意识,从而使得《简·爱》成为诠释女性主义思想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6.
以爱尔兰著名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为分析对象,试论这部小说的表现主题.通过"寻找精神家园"的论述,力图阐明作者的反叛创作意识,以此说明这部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以及作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家,多丽丝·莱辛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创作出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的文学作品。本文将通过莱辛作品中人物所反映的两性关系,揭示传统与现代的反叛意义和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在研究莱辛所表达的女性主体意识及觉醒的同时挖掘她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意境的创构与人格生命的自觉--宗白华美学思想核心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白华从意境创构、层次结构两个方面对艺术意境作出独特分析,站在了美学的现代高度。他对中国艺术意境的追求与其个人的艺术美观念有着内在联系,主张"芙蓉出水"是意境创构的最高目标,是中国艺术的理想的美感类型。对艺术意境的追求,涵容着宗白华的人格精神追求。把美学视界主要落在中国美学,特别是中国艺术意境的研究上,是宗白华内心个体生命感受的现实展现,是他生命本真的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