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题组 《江汉论坛》2004,(12):26-28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方兴未艾,借鉴国内外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和教训,构筑我省三大城市圈,形成江汉城市群,是促进湖北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学术界展开热烈争论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关系 ,作者选择了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WTO和APEC进行剖析 ,阐述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殊途同归、互动发展的关系 ,并进一步提出利用APEC建立的独特的合作机制及其与世界贸易体制的和谐的创新体制 ,创立更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更紧密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世界贸易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带动了建立在地区经济合作基础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它对今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并促使区域政治联盟成为可能.不容忽视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际法对边境贸易的界定主要是以WTO关于最惠国待遇的例外中的规定为依据,各国在边境贸易的政策与实践中均有一些特殊的做法.规范边境区合作面临的差别和问题需要法律条文和框架的支持,逐步推进边境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要科学建立中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发展框架,发挥中国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必丰 《中国社会科学》2012,(8):107-130,205,206
我国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治理机制,有区域行政协议、区域性组织、区域协作立法、区域行政规划和区域行政指导五种。在国家与社会维度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治理是一个行为法问题,是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其依据是宪法第15条,内容的合法性在于遵循区域平等原则,程序的合法性在于公众参与。其中,区域平等源自公民个人的平等权,既约束国家对不同区域公民的公权力行为,又约束不同区域政府机关间的行为;公众参与在区域治理中具有更丰富的特点,既是促进区域平等的途径,又是在行政内部机制失灵时推动制度运行的动力机制。在国家组织系统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法律治理是一个组织法问题。其中,区域行政指导和区域行政规划,实践了宪法和组织法上规定的领导,蕴含着领导事项、领导方式和领导区域等要素。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人大的作用应在各方支持下按照政府治理的要求予以加强,以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民意基础。各地开发区管委会的设立并非都具合法性,其职权中不得包括行政强制措施权、冻结和拍卖权以及有关人身自由的处罚权。行政区政府机关之间的主要合作机制是区域行政协议。它是宪法上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和对市场主体的尊重,它对缔约主体的约束力有赖于缔约各方的诚实信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创新途径.从法律的视角指出作为转型时期的大庆市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时可能存在的有关环境保护、地方法制以及主体定位等问题,为在法律框架下更好发展一体化经济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实践--评CEP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通过市场机制联结各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则通过国家(地区)间的谈判联结国家(地区)的经贸关系,风险得到控制与化解。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实践——CEPA,与传统的制度安排相比具有独创性,为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自由贸易的实际运作中,应当将CEPA及其他影响两地经贸关系的各种法律因素有机整合为一体,使之起到协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拉美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幼苏 《文史哲》2001,(4):103-106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拉美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1. 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进一步动摇了当时还占统治地位的独裁政权。2.经济与政治上日益密 切的合作制约了国家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从而形成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的和平的大环境。 3.经济一体化框架也为拉美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外部支持。4.对外开放、参与经济 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成就使民主制度得到了巩固。  相似文献   

11.
WTO语境下的刑法观念重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刑法有着不同的要求。中国加入WTO ,使人们感受到检讨和变革传统刑法观念的迫切性。强化人权保障 ,提倡刑法的谦抑主义 ,平等保护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 ,破除重刑主义的神话 ,树立程序公正的理念 ,倡导刑法的人文关怀 ,应是现代刑法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刑法观念重构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叶玉 《兰州学刊》2007,90(7):96-99
WTO法上的救济"前瞻"而不"后顾",在国际法上是一个独特的体制,这是实践发展的产物.保存未来关系的考虑并不意味着救济在WTO法领域没有意义;损失难以计算也不是WTO弱化救济的充分理由.以救济的弱化为代价,换取争端解决程序上的越来越司法化,这是问题的实质.救济不足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问题,但是在WTO法领域确立完全的救济制度过于理想,在现有框架内提高救济的效率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13.
孙南申 《社会科学》2006,(5):158-166
WTO(世贸组织)体制下的司法审查对象从总体看应为各成员政府的对外贸易管理行为或措施,实践中往往反映为各种贸易壁垒措施。司法审查对象针对的是被审查行为的性质,解决的是被诉主体及其行为的可诉性问题。从WTO各成员的国内司法审查和WTO/DSB的国际司法审查来看,司法审查对象亦有国内与国际之分。前者根据各国不同体制而异,但以具体行政行为或措施为主;后者以各成员的抽象措施为主,但并不涉及可诉性与非可诉性问题,而有违反之诉与非违反之诉之分。  相似文献   

14.
WTO下的美国国家主权保护机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明韶 《学术研究》2002,(1):103-107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在加入WTO之时 ,为防范和化解WTO机制可能对国家主权造成的影响所采取的立法措施。其启示是多方面的 ,包括对国际化和主权概念的正确认知 ;制度化的公开和广泛的咨询 ;创制参与WTO的立法等。  相似文献   

15.
刘松柏 《东岳论丛》2002,23(2):29-3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入WTO使中国经济和企业的运行环境发生和将要发生重大的变化。弄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技术、文化、经济、政治和环境方面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以及WTO与全球化的关系。有助于中国经济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和加入WTO后在国有企业、劳动就业、农业发展、政府职能和跨文化冲突等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严瑞珍 《河北学刊》2001,21(4):6-12
中国加入WTO大局已定,中国经济将要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本文从我国经济的全局着手,分析加入WTO后,我国经济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风险,提出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利用加入WTO的几年过渡期,紧急行动起来,提高自身素质和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迎接挑战,化解风险,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7.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WTO的争端解决制度是交易费用理论的要求 ,WTO争端解决制度的价值目标之一是程序效益 ,合作博弈产生效益要求争端解决的非诉讼性贯穿WTO争端解决制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入世”不仅意味着中国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成员 ,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将和世界上众多经济大国在同一规则体系下开展合作与竞争 ,这一因素势必对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与法律体系产生极大的影响。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中有许多与WTO规则不相适应 ,特别是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相关投资和知识产权等联系最为密切的民商法律制度尚显稚嫩 ,很不健全。如何遵循WTO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我国民商法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 ,这是我国法学界所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从WTO的制度缺陷看我国“入世”的正确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霍布斯规范定理”分析了WTO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接着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层面讨论了WTO难以克服的制度局限性;然后从WTO的制度非中立性分析了我国“入世”抉择的必要性;最后从大国主权的角度论证了我国“入世”抉择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20.
WTO框架下我国竞争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国际经贸角度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竞争政策的影响。指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竞争政策的协调统一迟早要纳入WTO的谈判议程。竞争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正成为一些国家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必须加快竞争政策的调整和竞争秩序新框架的构建 ,弥补入世后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功能的弱化。实现竞争政策与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 ,以适应国内深层次改革和加入WTO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