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信息化社会,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没有变化,但是,具体制度有很多创新。规定电子代理人,目的在于确定意思表示的归属。要约、承诺的电子化,使得收讫确认制度有必要确立。为了确保交易公平,通过网络发出要约的主体,应该给予受要约人充分的机会考虑是否接受要约。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应该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承诺可以依法撤销。鉴于网络合同的特殊性,合同法应该规定网络合同成立时间与地点的特殊规则。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律未明文规定要约人或受要约人在缔约过程中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时,要约或承诺的效力是否受影响.根据比较法的对比分析和理论研究,应区分要约或承诺是否具有人身专属性、要约人或受要约人有无相反意思等特殊情形而定要约或承诺的效力.从立法论上看,要约或承诺的效力一般不受要约人或受要约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影响的规则应在我国法律上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3.
合同的订立是一项法律行为,因此,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我国的《经济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就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经过协商一致,经济合同就成立”。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同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过程可分为要约与承诺两个阶段。但在涉及到具有重大价值的复杂交易或进出口交易时,合同的订立并不单纯象“要约—承诺—合同成立”这样简单,它往往要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一面对面或书面的一而达成。也就是说,它是遵循这样一个程序:“要约—反要约—新的要约……—承诺”。 然而,关于要约和承诺的法律特征,在各种看法之间显然存在着差异,这样就给实务工作带来了困难。而且当事人双方就合同订立问题常常发生争议。本文拟对要约和承诺的法律特征作一些讨论,以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要约(Offer)的法律特征。要约的含义。要约是一方不当事人作出的订立合同的明确意思表示。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4.
承诺的方式,一般并不会影响承诺的生效,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承诺方式的论述,将着中解决要约中规定承诺方式时,可对于承诺是否生效的影响,以及承诺生效后合同内容的确定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理论界对于网上交易过程中的意思表示区分尚无定论。正确界定网上零售交易合同的要约、要约邀请、承诺等概念,可以解决网上零售交易合同的要约与承诺是否可以撤回、撤销,消费者单方解除权与承诺撤销权的区分等问题,因此,讨论并解决相关问题很有必要,可为构建网上交易基础理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承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承诺邱本(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长春130024)关键词承诺契约诚信约束承诺,人们通常都只把它看作是订立契约的一个要件,但它的内涵和意义远不止于此。契约的订立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程序,但要约和承诺并不是对立的两极,在本质上,两者是相通的,即要约也是承...  相似文献   

7.
借鉴两大法系完善我国法制董海涛两大法系是指主要源于罗马法的大陆法系和主要源于日耳曼法的英美法系。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都包括在这两大法系之内。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确立以及世界各国经济和法律趋国际化的历史前提下,客观分析并合理借鉴两大法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美国《统一商法典》和普通法有关合同成立要件中的要约和承诺的相关规定作了对比研究,进而指出:我国合同法对要约和承诺的规定虽然借鉴了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和判例学说,但要让其科学地规范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大量的经济行为并同国际惯例接轨,仍亟需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西方的确立,形成了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深远的两大法系: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这两大法系都是在私有制基础上,继承了剥削阶级的法律传统,反映资产阶级意志  相似文献   

10.
法系是指根据法在结构上、形式上、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以及法律实践的特点、法律意识和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对法进行的基本划分。资本主义国家有两大法系,即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两大法系的认识比较可以充分了解世界法律的规定,从而为我国法律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文章从对两者的概述,特点,区别出发,对两者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司法第七十六之规定,明确了股权继承的法律效力,是立法的一大进步,但是,该法条也存在概念界定不清,标准不严密的缺陷,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比两大法系相应内容,力图寻找突破点,为完善该法规提供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12.
自 2 0世纪中叶以来 ,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 ,逐渐形成了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后荣格分析心理学派 ,它们对荣格心理学思想既继承又修正 ,共同把分析心理学推向前进。本文概述和评价了荣格和后荣格流派之间较为微妙的关系中的 3个基本问题 :一是后荣格流派不被荣格正式认可的原因 ;二是各种后荣格流派对荣格的心理学思想的继承、修正和发展 ;三是后荣格流派不是“非荣格”的 :分析心理学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生代员工,构建内职业成熟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关系模型,运用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方法,对内职业成熟度对离职倾向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内职业成熟度与离职倾向关系中两个重要调节变量:自我职涯管理和职业承诺。结果表明:内职业成熟度四个维度对离职倾向均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新生代员工职业承诺程度的提高、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职业价值和职业目标、职业自主和职业自信就有越高的要求,更有可能因为自身内职业成熟度得不到提升而有更高的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14.
Little is known about fertility in Armenia and Moldova, the two countries that have both, according to national statistics, experienced very low levels of fertility during the dramatic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his article fills this gap and explores recent fertility behaviour and current fertility preferences using 2005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 data.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in fertility decline a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and fertility preferences are considered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Special emphasis is given to determining whether and how diverging economic conditions in the two countries as well as crisis conditions may have influenced fertility. Second parity progression ratios (PPR) reveal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decline from 1990 to 2005 and education, whereas third PPR declines appear the greatest for women with both the lowest and highest education. In both countries,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working women are more likely to want a second child, as well as want the child sooner university than later in Armenia, and the wealthiest women in Armenia have a higher odds of wanting a third child. Dual-jobless couples are less likely to want a second child in Moldova and more likely to postpone the next child in Armenia. These findings offer some insight into the shifts in fertility behaviour in these two post-Soviet countries and suggest that despite diverging economic trajectories and a lessening commitment to the two-child norm in Moldova, determinants of fertility behaviour and preferences have remained similar in both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5.
对55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投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专业承诺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规范承诺、情感承诺、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学习投入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情绪投入、认知投入和行为投入;专业承诺、学习投入各因子与学业成就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情感承诺、理想承诺、继续承诺与情绪投入均能正向预测学业成就;情绪投入在情感承诺、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与学业成就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旨在为《京都议定书》2012年第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签署新协议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在达成了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落幕。《哥本哈根协议》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双轨制的谈判机制,就全球升温上限、资金、技术以及透明度等问题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其制度框架为进一步开展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开创了一个新起点。由于协议的形成机制、实体内容和制度约束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法律局限性,因此,如何将协议中的政治意愿变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与义务将成为后续谈判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7.
《唐律疏议》中的"杀人移乡"条与"亲属为人杀私和"条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封建国家对待复仇行为态度。"杀人移乡"条文的历史沿革展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的增强以及法制力量的递进,而"亲属为人杀私和"条文代表的是"亲亲尊尊"的礼制原则,其在封建社会一如既往的被贯彻执行,体现了"礼"的基础地位。两个条文不同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封建社会"礼"与"法"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不法侵害”的判断标准,大陆法系刑法理论普遍认为,只有在不法侵害真实发生的条件下,才存在正当防卫的余地(客观说);反观英美刑法,只要防卫人有理由相信存在着不法侵害,即可进行防卫(主观说)。但客观说和主观说在处理结论上大体一致。这表明,世界两大法系的刑法理论在不法侵害的判断基准问题上具有相当程度的共通看法。  相似文献   

19.
内外控人格特质与组织承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联通安徽分公司131名销售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内外控人格特质、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内外控人格特质与组织承诺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内外控人格特质是组织承诺的一个重要的预测变量.个人属性中的工作年限、月收入、年龄、学历对组织承诺也有显著影响,并且推断个人属性不通过内外控人格特质对组织承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组织承诺理论及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如何处理好组织与员工的关系是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组织承诺就是探讨这种关系的重要课题.高组织承诺员工队伍是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提升员工组织承诺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组织承诺具有多维特性,不同维度的组织承诺具有独特的预测效力.人力资源实践对组织承诺存在显著影响,以往研究很少考虑人力资源实践系统对其整体组合效应及其作用过程机制的研究.从理性逻辑推理和研究成果而言,组织承诺对绩效具有较好预测力,其关系模式受到自主性等因素的缓冲作用.近期研究聚焦于组织承诺与相关概念间的区别,关注变革型领导对组织承诺的影响过程机制,聚焦于组织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间的影响模式.上述研究成果,为深入分析组织承诺形成过程及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