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上篇:日暮思陵噪晚鸦1644年,北京的春天姗姗来迟。除夕的钟声远去百日,紫禁城的寒风还在流连。让史家无限同情的崇祯皇帝终究没能拥抱甲申年的春天,随着“闯逆”破城,这位有心中兴、无力回天的悲剧帝王把尊贵的躯体、深重的遗憾和277年的祖宗基业一同挂在煤山(景山)的一棵老槐树上。一个王朝只剩下一个远去的背影。这一天是农历甲申年三月十九日。平心而论,以崇祯皇帝的辛苦勤勉历政,他似乎不该成为亡国之君。崇祯以前的几代皇帝,很少临朝听政,甚至很少同群臣见面。他们的热情、才华、时间和精力,大多耗在了后宫。崇祯登极以后,竭力矫正自明… 相似文献
6.
7.
历代楚辞学家以屈原《九歌》为“祭祀歌”,然考屈原的身份、《九歌》的词采、祭祀的礼仪,与此说多有不符。《九歌》当为“祭事歌”,即为一场祭祀之后的记叙与抒情,而非“祭祀歌”。结合史料考察这场祭祀的时间、原由、主祭者等因素,可更加有力地证明屈原《九歌》为“祭事歌”。 相似文献
8.
祁门县马山村叶氏叙伦堂乙酉年春祭活动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祭祖是徽州宗族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过去这项活动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制止,在徽州众多地方很少举行。已经鲜为人知。并且有在徽州消失的可能,人们只能在有关文献资料查找,而在安徽省祁门县箬坑乡马山村却能比较完整进行春祭活动。整个活动环境热烈、过程繁杂、组织完整、程序规范、仪式隆重。有较强的宗族色彩。为研究徽州宗族的祭祀礼仪,以及民间音乐有着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刘邓大军挺进与转战大别山的政治和军事影响非常巨大 ,但刘邓所部也在大别山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 ,经历了艰苦历程 ,付出了重大代价。原因在于大别山的地理气候、经济条件和群众基础都十分不利。大别山斗争的胜利在于刘邓所部全体指战员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性和英勇奋斗精神 ,在于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人能创造性地贯彻军委意图 ,求真务实、灵活机动地调整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