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保证。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诉求。面对近年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及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应依循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内生发展动力、夯实人才队伍力量提升农民发展信心、完善保障机制和治理机制等有效路径持续推进,最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国家战略,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是其应有之义。具体来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旨归,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要求,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标识。从共同富裕的结构层级来看,既包括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又包括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尤其是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跃升,精神富裕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成了乡村社会达成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面向。因此,需要明确农民实现精神富裕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的重要价值,廓清农民实现精神富裕在物质基础、价值方向、公共服务等方面所遭遇的一系列挑战,聚焦物质生活的现实基础、主流精神的价值引领、优秀传统的文化底色、公共文化的供给水平,探索农民实现精神富裕的具体实践进路,从而助力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三农”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应有之义。为切实补齐“三农”问题这一短板,中共中央全面部署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民富裕、农业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措施,是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必由之路。而乡村振兴离不开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乡村人力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总目标与总要求的必要基础,然而乡村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面临着人才吸引力弱,人力资源外流现象显著、剩余劳动力结构与乡村发展需求不适配、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等现实窘境。补齐乡村人力资源的短板,亟需加强乡村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人力资源服务作为提升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拓宽乡村人才引进渠道、赋能劳动力合理转移、助力剩余劳动力的开发等方面,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然而,人力资源服务在乡村的发展存在三方面制约因素:乡村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侧发展不充分,存在客观需求与主观使用意识错位的问题;乡村人力资源服务供给侧效能不足,供给内容与供给主体都无...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乡村文化振兴是解决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作为指导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文本,中央一号文件中沉淀着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容指向,也是党中央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遵循。通过构建“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二维框架,借助 NVivo 12 Plus 质性分析软件对1982-2023年间共25份中央一号文件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政策存在基本政策工具应用全面但结构失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素分布不均、政策工具与目标要素融合程度不够等问题。未来应优化基本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平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素分布、推动政策工具与目标要素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民族地区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场域,乡村生态振兴是民族地区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从理论维度看,经济增长理论、精神生产理论和生态正义理论为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振兴助力共同富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逻辑机理。通过聚焦自然资源的财富属性促进经济发展,助力民族地区乡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通过生态文化的精神产品生产与再生产,实现民族地区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通过环境治理的公共价值构建,促进民族地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从实践维度看,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振兴助力共同富裕面临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文化传承、生态组织管理、生态主体协调、自然环境安全等诸多挑战。未来需要树立系统治理的思维方式,注重前瞻规划,坚持全局意识,促进多元协调,实施整体推进,以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提质增效,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乡村是中国的根脉,是国家大厦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始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其繁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共同富裕成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和历史选择。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是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解决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重要问题,就必然要聚焦于乡村场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乡村全面振兴不可能仅以乡村资源要素实现乡村现代化,更要从上层政策制定、下层举措落实等全方位推进乡村全面建设。通过梳理乡村共同富裕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并基于乡村共同富裕发展建设现状发现,我国乡村共同富裕以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建设为着力点,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阶段性发展目标。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依旧存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共同富裕难以有效推进;乡村生产资源要素缺乏,难以满足乡村共同富裕的资源要素需求;乡村缺乏优势产业支撑,乡村共同富裕建设难以切入等诸多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减缓了乡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进程。新阶段新征程,乡村发展建设现状明显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步伐,故而要从高处着眼,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现实意义,从细节入手,解除当前阻碍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现实障碍,实现乡村共同富裕。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其建设资金投入,加强其规划引导和管护,为乡村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破除乡村资源要素制约,革新村集体产权制度,优化乡村社会保障政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资源要素保障。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加强龙头企业对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切实推进乡村产业化经营,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实现生产资源互通共享,释放要素活力,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乡村振兴实际工作为切入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线,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分析当前乡村共同富裕建设中的发展逻辑和现实问题,补齐短板,提高质量,以探寻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发展阶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基础条件,但是也面临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低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制约因素。新发展阶段,扎实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解决好富裕和共享两个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讲需要把握五个方面的实现路径: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的活力,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渐促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的重要战略要求和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赋予了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新的时代内涵。在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视域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与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内在耦合性,即两大战略推进实施进程中的价值目标、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彼此契合。基于两大战略举措的内在耦合性,把握“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要坚持党政协同发力、合力攻坚,要深化新发展阶段农村制度体系改革,要统筹兼顾、科学推进“五大振兴”、坚持物质与精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全面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人力资本开发,一支文化素质高、多元化、强大的乡村实用人才队伍是乡村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坚持把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是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对推动农民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辽宁省乡村人才队伍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人才体系不完善,发展载体不足等问题。因此,充分发挥政府科学统筹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注重人才分类培养;不断完善乡村人才评价机制,为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解决方案,确保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共同富裕建设的关键期,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农村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以来,在党中央的带领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相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仍不足,主要体现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不畅;农村农业生产率偏低且科技含量不高;农村产业发展要素欠缺,高质产业结构未能形成;乡村发展支撑要素的保障力不强;宜居宜业和美环境的构建短板突出等方面。新发展阶段,实现农村共同富裕需要做到:在明确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基础上,着力于改革身份证制度;提升农业自动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水平;建立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引导的农村综合性改革;加强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和治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对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始终没有变,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是历史性与具体性的有机统一。新时代从共同富裕的视角审视乡村振兴战略,才能深刻理解二者之间内在逻辑关系。从“何以可能”的视角看,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主要表现为乡村振兴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前提、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从“以何可能”的视角看,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方向指引,主要表现为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引领乡村振兴明确“为谁振兴”“谁来振兴”“振兴什么”“怎么振兴”“如何推进”等问题。从“意指何在”的视角看,通过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贫富两极分化”“区域发展失衡”等难题,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两者在其共同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是一脉相承的。《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为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理念是《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价值体现,应当用法治保障的方式和手段,促使乡村振兴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状态,过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美好夙愿,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心使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共同富裕是全国每一个公民的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的法治遵循是:《乡村振兴促进法》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乡村优先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促进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及举措是:建立反贫困长效机制,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目标体系,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3.
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乡村发展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关系是乡村振兴促进法要调解的关系,由此决定了这部法律是发展促进法,以规划和干预促进农业农村农民振兴,依法促进农民发展权的实现,依法调整城乡、工农关系,依法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依法促进共同富裕;实施关键是依法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依法促进人口与人才振兴协同发展,依法保障城乡融合发展,依法促进乡村特色发展,依法进行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4.
新发展格局、共同富裕与乡村产业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提出要更加重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在此视角下,审视了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要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导向,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并采取以下战略思路和对策选择:高度重视农业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多元化综合化融合化发展;引导不同类型产业组织公平竞争、优势互补,注意推进乡村产业适地适度发展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的底线思维,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更好地带动农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深入研究乡村振兴面临的理论前沿问题,准确回答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之问,为全面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对于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现实性意义。文章系统梳理阐述党的新时代“三农”工作创新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并以此为指导从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和脱贫攻坚精神、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理论思考、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意涵、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理论议题、乡村振兴的动力论、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框架、国际乡村发展理论与战略的演进、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论纲等分析了共同富裕视野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深化研究的10个理论前沿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理论认识,从10个方面论述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我国城乡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农村以及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路径。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国家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必须跟随乡村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促使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为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加强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够确保实现乡村振兴,从而促进农村经济上的共同富裕.但是,市场在飞速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因此,政府方面要加大政策上的帮扶力度,同时在制定制度时也要与实际情况相符,了...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指导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要素长期单方面流向城市,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严重缺乏活力,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生产主体、生活主体、消费主体和投资主体缺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急需培育一群庞大的、有耐心的主体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真正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主体的内涵和其培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有效地培育乡村振兴主体的对策建议,并指出了需要高度警惕的培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核心要义是要通过乡村发展系统实现结构性变革和能级跃升,推进乡村全域性的高质量发展,高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应着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障碍破解,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创新驱动,做好以下5个领域的工作:推进产业发展"双融合",打造高能级产业体系;勇于集成式惠民改革,增进高浓度创新策源能力;畅通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推进高标准绿色发展;进一步强化精致服务,全力营造乡村高水平发展环境;促进均衡优质发展,创新高品质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然而,农民精神生活的发展却不平衡、不充分,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在新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对农民的精神生活给予足够的重视,引导广大农民追求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改变农民精神匮乏的现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