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界定了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概念,构建了涵盖环境氛围、主体活力、活动成效三个维度的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的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组合赋权法进行赋权,基于第四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实现了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创新创业活跃程度的跨区域、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与全国创新创业活跃度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创新创业活力仍整体偏低,创新活跃度水平整体高于创业活跃度。(2)从四大经济区域来看,创新创业活跃度总体呈“东部地区高,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低”的分布态势,区域内部也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3)从三大经济圈来看,珠三角经济圈创新创业活跃水平最高,长三角次之,环渤海经济圈内部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显著。(4)按聚集程度分组来看,区域间创新创业发展各具特色,优势地区发展均衡、高度活跃,其他地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短板仍需补齐。  相似文献   

2.
在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环渤海经济区将发展成为我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但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仍处于一个相对分散和边缘化的状态.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成将极大地推动各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的合理布局以及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外部竞争力等都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增长极,迫切要求依托绿色技术创新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探究绿色技术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并识别绿色创新的节能减排渠道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节能效应”是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有效路径,但“减排效应”存在明显的遮掩效应;因技术异质性和城市区位异质性,不同特征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虽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影响机制存在明显差异性。应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政策支持,推动绿色创新协同发展,加大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完善产学研绿色创新合作机制,优化节能减排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圈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世界经济圈如欧、美、日等国的都市经济圈都在其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决定着经济圈发展的速度和效益.通过分析比较美国大纽约经济圈、日本大东京经济圈和中国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发展环境、结构和质量,初步预测估算,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继续推进,在2025年前后,最迟到2030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地区在经济总量上能超过大纽约和大东京经济圈,位居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5.
科学研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规律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推进入境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识别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析入境旅游流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入境旅游流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变异系数和相对基尼系数呈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研究区入境旅游流相对差异总体较为平稳。空间上呈显著集聚特征,但高低集聚区渐趋缩小,入境旅游流分布日益空间均衡化;入境旅游流重心轨迹呈“东南—西北”移动趋势,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增长速度较快;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长三角中部偏东地区,椭圆面积样本末期大于样本初期,东部是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区域,入境旅游流发展的溢出效应逐渐增强。入境旅游流存在显著的“状态锁定”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整体有序向高水平方向跃迁,与高值区为邻自身向上转移的概率将增大。入境旅游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是推动本地及邻地入境旅游流增长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交通条件显著促进本地入境旅游流增长,对邻地的溢出影响则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6.
基于“双循环”视域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交易效率,对于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内循环”视域构建交易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全国31个省(市、区)交易效率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交易效率。结果表明:交易效率由市场经济治理水平、交通通信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三个维度构成,且呈现“东高西低、中部居中”的空间格局,其中,四川省的交易效率在全国位于第七名,重庆市的交易效率在全国位于第十七名。进一步研究发现:2012—2020年重庆市三大片区和四川省15个市的交易效率综合得分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其中,重庆市中心城区和成都市的交易效率稳居前两位。从“外循环”视域运用引力模型测算成渝地区与贸易合作国家及地区的交易效率,结果显示成渝地区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东盟等联系密切,交易效率得分较高。基于此,提出要增强区域整体“硬实力”、提升协同发展“软实力”、稳中提质“四环”贸易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8—2021年我国三大经济圈18个省市的相关统计数据,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该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物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三大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最高,呈“M”型阶段性变化特征,物流发展未能形成良好态势,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相对平稳;地区之间三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总体上表现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优于物流与经济系统;三大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物流—经济整体协调发展水平处于勉强协调状态,长三角地区比较稳定,珠三角地区呈现省份之间耦合协调程度极差较大的特点。从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资,提升物流效率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已经成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我国沿海地区仍然存在四个经济低谷区,江苏沿海地区就是其中之一.尽管江苏沿海地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资源条件,但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针对目前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状况,构建了该地区开发的“三联动”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快长三角城市的绿色发展转型,是长三角城市在一体化进程中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运用2012-2019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长三角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同时考查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和城市群扩张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增加城市创新投入可有效缓解城市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长三角城市群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行政体制和财政投入约束下,效率提高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以2011—2020年为研究时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识别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效率呈现波动递增态势,纯技术效率时序变化幅度最小,规模效率变化特征与综合效率一致,三大经济圈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呈现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效率整体一般,尚未达到理想状态,纯技术效率空间分布最为均衡,规模效率空间分布较为均衡,临沂市基本公共服务效率最低;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效率整体呈现随机分布与离散特征,相邻城市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热点区主要分布于北部、东部和西部,冷点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部。因此,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效率的协同提升可从要素关联、区域协调和主体协同三个路径出发。  相似文献   

11.
准确把握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是科学制定有效环境规制政策的重要依据和前提。基于2005—2017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的空间效应,得出了以下结论:环境规制和绿色创新在空间上均具有显著正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俱乐部”效应,大部分地级市表现出“高—高”“低—低”的集聚特征。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的直接、间接效应影响系数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环境规制不仅具有显著为正的本地绿色创新效应,而且还能产生更大的邻地绿色创新效应;稳健性检验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基于此,提出相应可促进绿色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站在创新驱动改革的前沿阵地,长三角城市群在转变经济驱动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007—2017年创新活动数据,运用超效率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其创新效率溢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两阶段创新效率整体空间外溢效应显著,其中研发创新阶段的效率对周边城市经济价值转化起到抑制作用,经济转化阶段的效率对周边城市研发创新起到促进作用;两阶段效率间存在价值链外溢效应,其中经济转化阶段对研发创新阶段的价值链外溢效应为0.188,研发创新阶段对经济转化阶段效率值为0.071。  相似文献   

13.
基于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绿色税收、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来揭示技术创新在三者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2)绿色税收对碳排放的影响是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绿色税收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有间接的抑制作用;(4)在绿色税收对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关系中,技术创新均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ESDA模型测度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2010—2020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并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该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先后经历“低速增长期”“瓶颈衰退期”“平稳发展期”三个阶段,Malmquist指数呈上升趋势,总体发展趋势良好。(2)城市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连片“区块状”分布,高效率“隆起区”与低效率“塌陷区”形成鲜明对比,且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3)政府支持、研发投入、开放程度、教育水平、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起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水平与产业集聚具有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寻求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已成为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推动统一市场体系建设是实现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保护与提高绿色增长效率等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基于市场一体化视角,首先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3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总体来看,在2004年到2018年这一考察期内,长三角城市群大多数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值有了显著提高,但绿色发展效率不平衡发展的空间格局较为突出;(2)采用地理距离矩阵、经济矩阵以及地理距离和经济嵌套矩阵的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确存在显著正向空间交互效应,即当长三角城市群内相邻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水平上升时,受影响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水平也跟随上升;(3)从空间异质性来看,市场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出空间连片特征,上海、南京、苏州、扬州、杭州、温州、宁波以及合肥等城市,其中大多数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大的系数。  相似文献   

16.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区域资本流动和市场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为此,本文采用了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在基本非线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效应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资本流动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储蓄率与投资率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且2010年以来资本流动性呈现增强态势。长三角城市群储蓄率对投资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储蓄率位于门槛值左侧时,储蓄率对投资率起到暂时的抑制作用;当储蓄率位于门槛值右侧时,储蓄率对投资率的抑制作用减弱。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储蓄率均值位于门槛值右侧,长三角区域应采取扩大储蓄转化为投资机会等措施,提高资本流动性;温州、滁州、安庆等市的储蓄率均值处于门槛值的左侧,这些城市要进一步适当提高储蓄水平,满足更多投资需求,增强资本流动性。长三角城市群的储蓄率和投资率都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关系。这些结论对促进长三角城市群资本流动和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主要动力,研究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传统的测算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DEA模型没有考虑非期望产出和要素“松弛”的情况,本文以2008~2017年各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结合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评价研究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静态和动态变化,并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与纯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区域间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认为,各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区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总体处于“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纯技术创新效率要优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大多数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态势,并且技术进步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低效率的L L象限和高效率的H-H象限;完善技术市场环境机制、扩大经济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对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对创新效率发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环境政策在短期内造成的挤出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长三角城市面板数据,运用DPSIR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本地—邻地”(本地及邻近地区)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就本地效应而言,伴随绿色发展绩效分位点的上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积极影响也随之增强;就邻地效应而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绩效的空间溢出随地理距离增加呈现“W”型冲击,并且溢出范围大致在360公里以内。机制分析表明,促进人力资本空间流动、加强交通网络共建共享、提升绿色创新研发水平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增绿色发展绩效的有效途径。异质性分析显示,江浙沪地区、大型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地区以及专业化、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绩效的边际溢出红利更为强烈。本文结论为长三角产业转型及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数字经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剖析3者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门槛模型,收集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外)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测度其绿色创新效率,并分析数字经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大小。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在不同发展时期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非线性“U”型的门槛效应。第二,纵向上,有为政府调节数字经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效应在初期与后期显著为正,中期不显著为正;有效市场调节数字经济提升绿色创新效率的效应在初期不显著为负、中后期显著为正,且边际递增。第三,横向上,“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分别在初、中、后期主导调节数字经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第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区域协同水平可分为政府市场双高型、政府市场双低型、有为政府加强型、有效市场加强型。基于此,需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调节数字经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结合政府与市场在不同时期的主导作用,依据不同地区有为政...  相似文献   

20.
精准识别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理,对于我国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机理出发,运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2005—2018年全国112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借助GMM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112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主要呈W型变化且存在区域差异;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整体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特征;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效应、要素替代效应和溢出示范效应对绿色发展效率产生间接影响,其中,技术创新效应表现为“遵循成本效应”大于“创新补偿效应”,要素替代效应表现为要素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溢出示范效应则表现为外资技术的“减量效应”大于“提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