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6-2019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合成环境规制强度指数,结合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及空间收敛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强度的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十大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均保持上升趋势,但不平衡性显著,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明显高于中原和关中城市群,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态势,群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大,平均贡献率达到68.7%。大部分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的核密度分布曲线呈现右移趋势及右拖尾现象,主峰分布经历了高度下降、宽度变宽的发展过程。十大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均存在显著的空间β收敛,但各城市群的收敛速度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协同提升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南北两大区域的双重划分视角,在用熵值法测算全国总体及各大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应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探讨区域的差异来源及分布动态,进一步利用变异系数与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区域数字经济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2012-2020年,全国总体及各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稳定增长势态,但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异常突出,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且各区域的核密度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与极化特征。同时变异系数表明全国总体及南方和北方区域存在明显的σ收敛。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后,全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南方区域存在显著绝对β收敛;纳入区域因素后,各大区域均存在条件β收敛,但收敛速度均不同步。文章通过对我国数字经济的空间分异与收敛特征的概括性总结,为决策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政策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我国省际节能减排效率,并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节能减排效率总体上表现为东中西递减的特征,并呈现波动中略有下降的趋势,各区域纯技术效率都维持着较高水平,规模不经济是造成各地区节能减排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区域节能减排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因此,各地区应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改善地区规模不经济现象,并通过合作共享促进趋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熵值法测算2016—2020年青岛居民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对青岛居民多维相对贫困的区域差异以及空间收敛性进行分析。从区域差异来看,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部差异不断扩大,区域内部的协同作用较弱;从收敛性来看,青岛市整体不存在σ收敛,但呈β收敛,在加入教育发展状况、社会保障和就业状况以及医疗卫生状况等控制变量之后,条件β收敛的速度加快。因此,在青岛居民多维相对贫困治理的诉求下,应将多维相对贫困治理与政策工具相结合,以强化贫困群体可行能力建设为主线,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构建特色医疗保障体系,将健康青岛融入多维相对贫困治理,实现对青岛居民多维相对贫困的科学高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SBM-NDEA和ML指数相结合的测度模型,评价我国汽车制造业节能减排效率改善的动态演化过程及收敛特征。研究表明:我国汽车制造业节能减排效率虽有所提升,但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节能减排效率改善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趋势和条件收敛发展趋势。条件收敛存在区域差异,Ⅰ类地区多依赖新技术研发和产业规模,Ⅱ类地区多依赖对外开放和技术创新,Ⅲ类地区多依赖技术转化和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6.
运用区位熵指数测度中国八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并对城市群的空间差异及收敛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八大城市群产业协同集聚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算总体差异及其来源后发现,珠三角-关中平原城市群间产业协同集聚差异最大,八大城市群产业协同集聚总体差异主要源自城市群间的差异。同时,八大城市群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不存在σ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收敛条件,并提出三个假设;然后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四个层面,对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我国30个省(除西藏、港澳台地区以外)分为三大区域,再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的方法,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为:2010~2016年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存在两阶段的σ收敛、显著的空间β收敛和空间俱乐部收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区域能耗结构的优化促进了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收敛。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中等收入阶段劳动收入份额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区域差异进行分析,进而采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检验法研究我国及四大区域劳动收入份额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呈逐步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劳动收入份额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劳动收入份额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东部地区劳动收入份额在后期呈σ收敛,中部及西部地区劳动收入份额整体上呈σ收敛,东北部地区劳动收入份额在中期表现出σ收敛特征。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劳动收入份额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而东北部地区劳动收入份额未表现出β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区域节能减排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在我国2000~2006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节能减排效率进行测算发现,我国节能减排效率TFP年均降低1.9%,其中东部地区降低4.7%.西部地区降低0.7%,而中部地区却提高了0.1%.与此同时,东部地区指标变量的投入冗余最高,西部地区最低,并且从更小的区域划分来看投入冗余结构具有区域相似性.提高我国节能减排效率要推进耗能企业的节能,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实施节能减排目标监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差异变化轨迹及区域差异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常态 ,但是现阶段中国的区域差异已超过了合理的区间 ,区域差异还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中国的区域差异不仅表现为区域间的差异 ,还表现为区域内部的差异 ,特别是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 ;不仅表现为绝对差异 ,还表现为相对差异 ;不仅表现为结果的差异 ,还表现为过程的差异 ,即要素投入规模和获取要素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从数字贸易的特征出发,通过构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面板数据熵值法测度中国十大城市群127座城市2011—2019年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其动态演进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十大城市群2011—2019年数字贸易水平不断提升,数字贸易发展较好的城市群是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以北京市、深圳市、广州市、上海市、杭州市五座城市为引领。(2)十大城市群数字贸易发展差异较大,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差异是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3)十大城市群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梯度效应和多极化现象;各城市群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稳定,改变类型的概率相对较低。(4)总体、成渝、海峡西岸、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存在收敛过程。基于此,对城市、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不同层面的数字贸易发展提出明确定位、优化布局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升宏观经济韧性是抵御外部冲击,实现经济复苏的关键,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采用面板熵值法测算2008—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韧性水平,并结合Dagum基尼系数、DSAR及HSAR模型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韧性的区域差异、差异来源及动态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宏观经济韧性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但总体内部相对差异日益扩大,形成“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其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差异,而近年贡献率出现下降趋势;中国宏观经济韧性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在时间上具有显著的累加效应,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大于持续累加效应,两者交互形成正向的动态空间溢出效应,但三种效应在不同区域均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的节能减排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的节能减排制度是一项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中国的节能减排制度有坚实的法律依据和政策基础;中国的节能减排制度有很高的权威和很强的效力;中国的节能减排制度的内容全面、具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中国的节能减排制度是一项创新性制度。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基于数字经济的内涵特征,将结构化数据与文本分析相结合,构建了地级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法,测算了2011—2020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进一步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研究了城市群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城市群数字经济在考察期内实现了显著升级,但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十大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态势。从空间依赖性来看,我国城市群数字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聚集效应,并且空间相关性总体呈现增强的趋势。为量化分析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分析范式与数据支撑,也为促进城市群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的经济体量和化石能源消耗在全国占比双高,以其为研究对象,基于Tapio脱钩模型,利用山东省2006—2019年各市化石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揭示山东经济增长依赖化石能源消耗的事实,进一步测度山东各市经济增长和化石能源消耗的脱钩指数,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山东经济增长与化石能源消耗脱钩指数的差异和来源,最后借助收敛模型分析脱钩指数的收敛性。研究发现:山东整体及区域经济增长与化石能源消耗显著正相关,二者脱钩状态涵盖扩张连结、扩张负脱钩和弱脱钩,且在绝大多数年份处于弱脱钩状态;样本期内,脱钩指数区域间差异明显高于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是构成山东经济增长与化石能源消耗脱钩指数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大小呈现出收敛趋势,区域重叠效应呈增加态势;山东省及胶东、鲁西、鲁中、鲁北四大地区脱钩指数不存在绝对σ收敛的态势,呈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9至2019年中国四个国家级城市群6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其建筑业的碳排放效率及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采用排放系数法测定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进行碳排放效率分析,最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碳排放量在时序上呈现倒“V”字型;(2)建筑业碳排放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在时序上总体呈上升趋势,城市群间空间差异显著;(3)建筑业碳排放效率与建筑业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及节能技术呈正相关关系,与行业规模、资源禀赋及区位熵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从政府角度提出了技术推广和资源利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23个二级指标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31个省份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揭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通过收敛性分析考察区域差异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发展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分布特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呈现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分布特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β收敛趋势。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掘农村发展内在动力以提高乡村振兴水平、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等,从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9.
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地区保险市场发展不协调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保险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本文引入泰尔指数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区域数量差异和区域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区域内的发展差异,区域数量总体差异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区域效率差异水平的走势比较复杂。中东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保险业发展差异也略有不同。基于此,文章提出三点对策建议:(1)在东部地区应改变经营模式,发展集约化经营;(2)在中部地区应该变潜在的资源优势为现实的增长优势;(3)在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经济,加强政策对保险业发展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遇到难得的机遇。该文基于2006—2015年金融相关比率,运用泰尔指数方法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各城市群金融发展存在不均衡,除兰白西城市群与黔中城市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其中城市群内的空间差异总大于城市群间的空间差异;另外,城市群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程度大于城市群间差异的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