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有个形成、发展和确立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与邓小平的革命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联系的。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框架体系是,“科学体系”论;“灵魂”“精髓”论;“基本原则”论;“精神动力”论;“坚持、发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新的时代、新的伟大实践的结晶,它把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体系是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础工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生命观、道德观、理想观、宗教观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体系。生命教育是逻辑的起点,理想观教育是其核心,道德观教育是现实支撑,树立科学的宗教观将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合理参照。  相似文献   

3.
原花香 《南都学坛》2002,22(3):45-50
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支撑着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理想和信念。在困境中 ,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并组建了自己的政党组织———中国共产党作为这一信仰的社会载体。在革命中 ,创新了马克思主义 ,赋予马克思主义信仰以中国特色。在建设中 ,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赋予马克思主义信仰以新的形式与内容。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追求自己的科学理想与信念———马克思主义的光明历史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历史的广阔维度上重新审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梳理中国共产党直接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影响,进而分析确立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现实依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逐步建立起适应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高速发展要求的科学劳动观。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担任五届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的陈独秀为中共安徽早期组织的创建和肇始作出了重要贡献.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安徽建党提供了理论武装,培养革命骨干为安徽建党储备了干部资源,领导中共中央为安徽建党提供了组织保障.陈独秀影响了一大批安徽先进分子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安徽培养了为数众多的党的骨干力量,以及领导创建了安徽第一个城市党支部、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第一个省级党的领导机构.因此,陈独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也是中共安徽地方早期组织的发轫者.  相似文献   

6.
"互助论"无政府主义与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助论”无政府主义在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确立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从1918年下半年到1920年底,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李大钊在思想上逐渐消解、转化并最终摆脱了“互助论”无政府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科学世界观。但“互助论”无政府主义仍对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有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五四前期陈独秀为主“废弃宗教”,“以科学代宗教”和五四后期力倡引进基督教的观点,认为这个转变是由陈独秀文化观中的“科学”与“信仰”的冲突所致,并指出这也是陈独秀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媒介。  相似文献   

8.
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其马克思主义观正确与否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人要想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就必须掌握构建马克思主义观之科学方法。历史经验证明,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以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坚持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为基础、坚持以与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观不断斗争为动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确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非常重要,应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提到更高的地位。要明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和依据,明确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利和不利的主要因素。大学生要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确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应准确、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应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上体现的对理想的坚守、事业的执着和对人民挚爱等优秀品质中吸取精神力量,以他们为楷模;应从身边的典型和朋辈中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应充分利用网络阵地,不断吸取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0.
信仰与健康的联系在人身上达成,人对生命的信仰与对健康的信仰是有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信仰,是因为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也是因为其实践性和发展性,更是因为其对生命及其健康的哲学关照和人性关怀。因此,我们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科学的健康人本观,保障全人群健康;树立科学的健康历史观,保障全周期健康;树立科学的健康核心观,保障全要素健康;树立科学的健康发展观,保障全方位健康;树立科学的健康价值观,保障全量度健康。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乎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对青海省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呈现积极、健康与向上的现状,多数能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但马克思主义信仰意识不足,且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出差异性,信仰缺失、迷失、功利化、空泛化、宗教化明显,这既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与青海省特殊省情和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有关。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理顺机制、明确分工,建设一支政治正确、信仰崇高、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队伍;理解内涵、把握本质,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科学探索、因地制宜,凸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特性;提高认识、积极行动,营造一个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和确立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2.
资本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涉及到《资本论》的哲学意义、《资本论》中的科学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构成的重要概念,它们互为理解对方的关节点。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理解《资本论》对资本逻辑的全面批判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理论关键点,而资本逻辑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中具有理论原则意义的内在部分,是揭示科学的现代属性和特征的钥匙。对资本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关系的研究,重点是阐述《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科学观,论述《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发展中的理论地位,并从资本逻辑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具有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具有系统性、产业性、协调性的特征。当代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实践创新: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把握和理解当代科学体系的内部构成,把当代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产业发展,规范当代高新技术的运用,实现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建党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在社会革命时代为完成党的社会革命的历史使命而进行的执政党建设的新形式,实质是党适应社会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代主题和历史使命而进行的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组织结构建设。社会建党的信仰重建主要是重新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和社会主义观,重新确立共产党在执政形势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5.
新文化运动与十月革命的作用叠加,将本来即与科学具有内在关联的马克思主义塑造为民主与科学的化身,科学也就顺理成章地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的底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话语体系及苏联经验全面系统的理解中,因地制宜地推展、创新对科学的认知,真正解放了科学、科学家群体的生产力,完成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任务。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党更是在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的前提下成功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生态转向,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青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养成,经历了由不反对帝制到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激进的民主主义等的大杂烩,到最终信仰马克思主义三个阶段。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引导及朋友间的相互砥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的影响成为他马克思主义观的养成的三大动因。青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养成对当代青年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观。张闻天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它的历史地位体现在:是马克思主义观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当代价值体现在:深化并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和新中国的不懈追求。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结合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与推进事业发展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这一活动能否将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亦离不开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阚可以看出,科学、正确的国情观既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的必然结果和生动体现,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基石。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两个确立”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群众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蕴涵丰富的理论内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领袖观的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的经验凝练,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对国际国内风险和危机的政治旗帜。从“两个确立”的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领袖观的时代内涵,可以全面理解“两个确立”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