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空间权     
空间权是一种新型权利,空间权法理是传统土地所有权理论的新发展。空间权与土地权利的关系密切而复杂,准确恰当地定位两者的关系是空间权研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空间权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尤其是在空间权利的构成方面,学者间的认识仍不一致。笔者认为,空间权由若干个权利类型构成,但物权立法的重点应在于“空间地上权“。由于空间利用目的的不同,我国空间利用权也存在着不同的分类,而分类后的空间权利类型应分别称为“空间建地权“和“空间邻地权“;在一定情形下,空间建地权是可以单独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对空间地上权的性质认识有两种不同见解,一种观点认为空间地上权是一种特殊地上权,权利客体是土地,权利来源为土地所有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空间地上权是一种新的物权种类,权利客体是空间,权利来源为空间所有权.文章认为基于立法考量、保障土地所有权人利益以及增强法律的通俗化等原因,应当将空间地上权的性质界定为:产生于土地所有权的特殊地上权.  相似文献   

4.
大陆法系各国突破传统民法理论,赋予空间独立的物权客体地位,从而创制了空间权制度,这主要表现为扩张地上权客体范围规定空间地上权。对于空间役权,论文认为没有立法的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了对土地地表、地上、地下利用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建立了类似于传统大陆法国家的空间地上权制度,值得赞同,但规定稍显简略,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5.
论空间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城市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 ,对土地的利用逐渐由平面趋向地面之上空及地下 ,形成垂直式的立体发展 ,空间权的概念因而产生。目前 ,土地空间法律制度在西方国家相继建立 ,而我国对空间权的立法尚属空白 ,对其的研究也十分匮乏 ,尤其是对空间权的基本理论问题还存在较大争议。基于此 ,笔者拟从空间及空间权的内涵、空间权的构成及空间利用权的法律性质三个方面对空间权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以期对我国的相关立法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空间权概念与产生背景入手,探讨了空间利用权与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关系,据此提出了确立空间权独立法律地位的必要性,进而重点论述了采取基本法与单行法并举的空间权立法模式,论述了空间权的设定、客体、取得条件、权利限制等相关立法内容,并就上述内容中需要加以明确的若干问题做了专门说明。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原有的物权法体系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与现代民法相衔接的《物权法》的制订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广大学者对此各抒己见 ,而其中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现行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出发 ,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征收取得土地特定空间的使用权,必须对土地所有权人补偿。这种补偿的性质应该是财产权之限制所生特别牺牲之补偿。土地空间征收补偿的原则一般包括完全补偿说、相当补偿说及折中说三种。征收取得土地空间,应采取完全补偿的原则。征收取得土地空间的使用权后,其土地补偿的价格,与一般征收土地,取得其所有权的征收补偿不同。区分地上权之补偿因仅使用土地之上空或地下空间,其补偿系参酌临近土地或类似土地之正常交易价格乘以该特定土地立体利用阻碍率计算。  相似文献   

9.
我国应确立空间权作为独立物权的地位。因为我国不仅具备了独立空间权的理论基础,而且还可以借鉴美国《空间法》的大量经验。我国现行法对空间权的保护仅仅限制在建设用地使用权中,不仅不利于空间资源利益的开发和保护,而且留下诸多法律空白,对现实中的相关纠纷束手无策。在实践中,应注意与不动产相邻关系、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相关权利的区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应确立空间权作为独立物权的地位,因为我国不仅具备了独立空间权的理论基础,而且还可以借鉴美国《空间法》的大量经验。我国现行法对空间权的保护仅仅限制在建设用地使用权中,不仅不利于空间资源利益的开发和保护,而且留下诸多法律空白,对现实中的相关纠纷束手无策。在实践中,应注意与不动产相邻关系、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相关权利的区分。  相似文献   

11.
"人类共同继承遗产"是外层空间法律体制存在疑问和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由于确定的财产权规则和执行机关的缺位,外层空间的商业化容易产生混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认识到建立一个促进外层空间探索和开发的稳定体制的重要性.以国际海底管理局为模板,提议建立国际空间管理局.外层空间商业化不再仅仅是一个构想,需要用务实的眼光来审视这一问题,并设计可行的规则和机关来防止这一事业走上错误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权威     
本文首先通过对人类社会演进历史的考察 ,发现了始终或至少是至今为止始终伴随人类的社会现象———权威。权威有三种基本类型 ,即神灵权威、帝王权威、法律权威。现代文明需要的是法律权威。然而目前法律权威在中国却是一个普遍的缺失。中国在法治化进程中必须要克服这许多障碍 ,加快法律权威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真理权威的本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合理性的价值认定和自觉的服从,是对人的自觉能动性及其现实性的提升,是主体自由的进一步实现.真理权威对人类的价值:一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理论价值目标,使人类社会实现向高级形态跃迁;二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实践价值目标,使人类的生活和实践获得科学思维的规范.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宪法权威的产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行贪污治国必须要确立宪法权威,宪法权威同人们的宪政信仰有密切的联系.其原因一是宪政信仰影响着宪法的正义性进而决定宪法的权威性;二是宪政信仰影响着宪法的强制性进而影响着宪法的权威性,所以应培养人们的宪政信仰信念.  相似文献   

15.
党的权威和法律权威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从本质上讲 ,党的权威和法律权威是一致的 ,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但在实践中 ,党的权威和法律权威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冲突 ,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和缺失现象 ,亟待加强。为此 ,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大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改革 ,加强法制建设 ,以维护和加强党的权威与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16.
法律权威是法律的基本属性,且法律权威必须具有现实性,法律权威体现在实在法的实施过程中。实在法以法律体系的方式存在,法律体系由权威的实体规定和权威的程序规定构成。法律权威的现实性直接反映在公共权力的运行中,也与公民权利有着内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论东汉士人阶层的政治权力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汉时期,士人阶层的政治权力基础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选举等四个方面:土地资源的大量占有是其经济基础,宗族势力的不断增长是其社会资源,学术文化的普遍积累是其文化基础,仕进特权的初步形成是其选举基础,由此构成了东汉士权与君权政治相颉颃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法治社会的根本特征是法律权威的至上性 ,树立法律权威是进行法治建设的决定性前提。树立法律权威须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以法治权、制约权力 ;二是以法济民 ,实现守法的自觉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有意志行为的管理,必须具有权威。主客体管理的权威,来自主客体双方意志的实现,没有限制的权威将可能导致腐化与堕落,使主客体发生矛盾与冲突,进而导致权威的丧失。  相似文献   

20.
结合机关效能的内涵提出影响机关效能的关键五因素,即“组织、个人、技术、文化和激励约束政策”,并针对新时期高校机关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提高高校机关管理效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