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应当强调把学生当作主角,以学生的视角和学生的生活事件来呈现德育的话题,以学生(特别是初中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来组织和表述德育内容,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留出空间,提供方便,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将德育目标转化为内在需求和自主发展,使学校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教育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德育是未来的灵魂,处在全球社会经济大变革的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有义务主动忧化盘活一切德育资源,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富有特色与魅力的德育实践活动,给学生以幸福发展的强烈体验.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以"德才兼备"来夸赞青年,而不是"才德兼备",这就是很好的证明.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尊敬.因而自古以来教育工作者都将培养高尚的品德视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就是德育工作.在德育教育的探索中,我校坚持"德才至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和面向世界的新型人才"为德育教育目标,提出了"和雅德育"的教育模式,并进行了有效尝试,已产生了良好的收效.下面结合典型案例谈谈我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推行"四雅"德育模式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沈阳医学院坚持以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目标,从"培养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和医学专业特色出发,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以"特色化、专业化、常态化、开放化"为支点,构建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四化"新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一、工作目标与思路1.工作目标。明确医学院校特色、医学人文精神、志愿服务精神  相似文献   

5.
成飞 《科学咨询》2008,(14):13-13
小学德育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学生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德育课程性质的具体体现、课程地位的落实、课程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有效的德育课程教学,而适度地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有机地、科学地把握好一个度.  相似文献   

6.
何为"育德",通俗的说就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学校工作德育为首,育德要以生为本,以德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德育素养、健全人格为中心,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育德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诚善中学德育课程改革,以"诚善"为学校文化核心,生成办学理念"诚善修身,自主立人"及校训"至诚至善,至真至美"。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自发组织诚善文化活动、开发诚善校本课程,在打造诚善学校文化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幸福,为未来发展奠基,进而达到"立人"的目的,也是成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如何在"主题班会"中实施自主德育,形成科学的德育教育模式?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笔者有机会作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了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和健全人格发展的主题班会自主德育模式:自主设计--自主构建--自主参与--自主评价--自主感悟--自主反思.现将其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曹向利  孙坤 《决策探索》2007,(16):38-40
德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和道德境界的提升,促使成长中的人人格不断完善,良好的德性不断生成.这是德育的本真存在.德育课程实施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立足于学生鲜活的生活基础,变僵硬的道德教条的"灌输"为美好的道德生活的"体验",变单向的教学流程为师生双方的互动、对话.教师要从既定道德品质的教育者转变为学生品德发展的导引者,从学生外围走进学生中间.教师应改变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观念,本着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把促进学生德性成长作为自己教学的唯一目的.这是"生活德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马建华 《经营管理者》2009,(19):312-312
“德”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标准,也是一个学校首要工作,更是一个国家素质教育的灵魂。长期以来,我们学校的品德教育流于说教,使学生的知、行难以统一,存在着很多弊端。其实,在我们多年教育的探究和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德育的时机更多地蕴藏在学生经历的经验和教训中,蕴藏在学生现实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行为中,蕴藏在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和价值追求中。学生的生活就是重要的德育内容,就是重要的德育课程资源。只有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参与管理、走向社会的体验中,才能实现德育的教育价值和育人目标。因此,努力挖掘学生生活世界的德育资源,使之成为学生道德品质生成和发展的源头活水。将成为我们每一位教  相似文献   

11.
一、目前学校德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德育目标上,强调统一性,忽视层次性,以社会的需要代替个人的需要,把先进性要求当作广泛性要求,把提倡变成规定,把发展当作现实,以认知代替行为.比如,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大公无私的思想等,这肯定是不现实的.这种拔高要求,脱离实际的德育目标既不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必然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小学德育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学生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德育课程性质的具体体现、课程地位的落实、课程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有效的德育课程教学,而适度地教学  相似文献   

13.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智商、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五育"并举,德育领先.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也是德育为先.有种说法是"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可见德育的重要.德育教育的最主要学科是政治课,如何利用政治课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突出德育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真实的心灵世界.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在自我参与、自我探索、自我认识中发展自我,成就自我.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怎样走出说教的窠臼,体现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的德育?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改革的春天已经来临,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一次全新的考验.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张扬学生健康个性,并且面向未来,注重创造,与时俱进,"新"务"实".求新,即用全新的教育理念诠释德育的"育"字,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新思想;务实,即彻底杜绝虚假德育,实现德育目标的多元化和德育实效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可见,德育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不言而喻.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意识.本文从教师自身德育水平的提高,在课堂上寻找德育闪光点等几方面,来谈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张海碧 《科学咨询》2009,(24):I0001-I0001
教育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德育是未来的灵魂,处在全球社会经济大变革的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有义务主动优化盘活一切德育资源;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富有特色与魅力的德育实践活动,给学生以幸福发展的强烈体验。然而在实际德育工作中,我们又做得如何呢?以笔者一孔之见,就存在以下积弊: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很大的进步,但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的小学生唯我独尊、缺乏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弱、社会适应能力差等心理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和谐发展."三生"德育关注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三者的有机整合,为我们如何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立足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原则,力求提高课堂效益. "边学边导、边练边清"的"四边"政治课堂教学体现三原则,四环节.三原则是:学生自学为主体、学生训练为主线、学生发展为主旨,四环节是:目标揭示、学法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巡导;学生展示、教师精导;边练边清、巩固提升.  相似文献   

20.
德育为先是学校办学基本的指导思想,把校园建成孩子茁壮健康成长的乐园,是德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实施"阳光德育",促进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需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依靠一定的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