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梅 《职业》2016,(32):22-23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德国"双元制"之后,结合该国国情及职业教育实际创设的一种独特的办学模式.该模式被新加坡职业教育学校广泛吸纳,并极大地推动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基于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本文提出创建"潮旅专业群校内实践基地",对创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从"基地定位""管理模式""运行模式"等方面对基地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效梁  刘慧 《职业》2017,(4):93-94
职业教育实际上是就业教育,如何让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吻合,做到学校、企业的无缝对接,这是当前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条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学校与产业部门和企业一道,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姜广政 《职业》2007,(24):96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开展职业教育就必须打破校园教育的单一模式,校外实习作为一种手段,可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理论知识,并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职业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校外实习工作.……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并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服务于本地经济建设发展,提倡订单式培养,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笔者学校大力开展示范校建设,积极探索订单式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实力,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企业提供了高素质的员工,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职业教育专业学科的教育要求会越来越高.专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迅速进入实践岗位,成为新时期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 "理论学习+实训"的专业模式成为职业院校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徐玲 《职业》2009,(27)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此,承担着向社会输送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职教界做出了积极回应.在"办学围绕市场转,课程围绕岗位转,内容围绕学生转"的市场化循环中,各个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育人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征.那么,作为职校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思想呢?  相似文献   

8.
许多中职学校采用"2+1",或"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上课时间减少为两年后,一些学校或专业出于就业考虑,专业课课时只有小幅削减,而基础课课时大幅压缩,其中被认为"对中职学生就业和发展帮助不大"的英语课首当其冲,甚至在部分学校或专业英语课陷入被停开的处境,这种现象在专业性较强的理工类学校或专业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就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问题与对策进行阐述,提出中职学校要探索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为学生全面成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国强 《职业》2017,(3):51-52
近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整合了学校与企业单位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取得实践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改变了我国现行的单一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校与社会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并在与社会进行联系的过程中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而且对缓解就业压力、教育扶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有着重大作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和就业方面都遇到一定的困难,这已经直接影响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同时随着肥城市高级技工学校办学层次提高(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学校历来生源质量低、学生的职业意识差、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少、就业环境不稳定和不平衡等因素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使得企业对员工要求和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加强班级建设,面向企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改变目前困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越来越关注高职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门针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意见,重点强调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提升毕业生就业率,提出了"1+X证书制度"。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和质量,学校应该创新管理模式,顺应教育部门的改革要求,不断实施"1+X证书制度",将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有效统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根据"1+X证书制度"的概念和衔接融合,阐述"1+X证书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张海燕 《职业》2012,(8):36
随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推行"2+1"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校外实习),很多中职学校采取压缩基础课的做法,语文课课时减少,并只在一个学期开设,语文成了可有可无的科目,学校不重视,学生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对此,笔者谈谈对于中职语文教学功能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特色之一,但长期以来面临学校"一头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难题.多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仅停留在就业推荐与接收这个初级环节上,部分学校与企业达成了接收三年级学生实习的协议,并在教师实践、实训设备使用等方面得到企业的支持,但是离真正实现校企融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如何突破现有模式,使学校与企业两头都热起来,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将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模式,提出以下校企合作新模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扶忠 《职业》2017,(21):42-43
技校广告专业学生与其他学校同专业学生相比,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采用"制作+设计+创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学生的专业成长规律,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赵刚 《职业》2008,(23):75-75
<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就业为导向",有专家甚至提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可见就业一直是职业学校的关键问题。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稳定性问题尤其突出,因此就业巩固率成为众多职业学校关注的焦点。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数百名毕业生的跟踪回访,系统分析学生  相似文献   

17.
吴伦华 《职业》2013,(15):53-54
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校企合作的开展有所帮助。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大致有七种,随着学生、工人与教师的岗位工作能力通过学习锻炼在不断深化,给企业和学校带来了双赢的局面。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积极探索学生、企业与学校三者之间的需求关系,对于帮助职业学校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企业招到合格的技术工人,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中职教育的实际,笔者从校企合作对学生学习、教师工作能力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培训三方面分析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杨红梅 《职业》2013,(11):100-101
在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形势下,应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努力提高技工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根据技工学校的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学生入学、专业教学及社会实践入手,分析了如何促进技工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雷 《职业》2014,(29):19-20
中职学校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是企业、学校、学生三位一体、合作共赢的新模式,能有效促进顶岗实习就业基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就业率和稳定率,有利于形成"学校育人、企业用人、供需衔接"的办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职业指导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为求职者稳定就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随着人才供求机制的日益市场化,职业指导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不可缺少的调节手段.学校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职业教育,它不仅要为受教育者未来从事各种职业准备知识和技能,在学校与社会日益紧密相连的今天,还要为学生的顺利就业铺平道路、搭建平台.因此,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