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2.
蒋银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5(2):47-50
国家理性的根据有赖于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尊重。立宪的理性使得国家安全和秩序成为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宪政的有效实施内含着分权原则,通过对人权的有效保障,通过构建国家义务体系并予以法定化、程序化,并切实有效履行,这为构建现代理性国家奠立了正当性基础与可行性方案。国家义务论具有构建现代理性国家的型塑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宪政的含义引申出宪政之下的国家权力的几个特点,并结合我国实践,论述了我国进行宪政建设须处理好几者关系,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张国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3):5-11
本文旨在探索黑格尔理性宪政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黑格尔宪政思想的基本框架,接着考查了黑格尔对理性国家的设置,对市民社会存在理由、基本缺陷和克服途径的论证,然后揭示了黑格尔宪政思想的实质,即个体自主自由与国家制度正义的和解;最后,本文对黑格尔宪政思想作出了重新评价,认为黑格尔理性宪政思想为我们依法治国尤其是依宪治国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启示,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忠告。 相似文献
5.
康德的哲学包括知识论、道德哲学和美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相比之下,他对政治的思考是零散的,因此,需要把康德的宪政思想放在他的哲学体系的语境中加以研究。康德的宪政思想自有其逻辑,他把宪政建立在普遍的伦理和道德基础上。这正是康德在其道德哲学中体现出的思想。康德以其道德哲学中的"自由"理念为线索来论述他的宪政思想,包括宪政的可能、宪政的必要、宪政的原则和宪政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7.
刘琳璘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65-67
虽然近年来我国警务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警民关系却一直未得到有效改善,警察权滥用现象屡见不鲜。综合西方宪政国家中警察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应从制度、程序、警察权的执法主体三方面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警察权。 相似文献
8.
刘金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2,39(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和非殖民化浪潮的兴起使大英帝国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在这种新形势下,英国被迫及时调整殖民政策,在各殖民地推行了一系列宪政变革,塞舌尔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宪政变革的推行,使得塞舌尔在独立前短短的20-30年间迅速建立了现代政治体制,并且以一种和平方式迎来了独立地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认识到,宪政变革的推行,是英国在新形势下的一种无奈选择,从其出发点和目标而言,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英国的利益,这就是宪政变革的实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郭怡萱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89-92
国家审计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监督权力,它与民主宪政建设具有非常密切的内在关联性。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的模式是政府领导下的行政型国家审计模式,由于时代原因,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重新建构立法型审计模式,改进审计结果公告的法律制度,完善监督国家审计监督的机制,以促进我国国家审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国家财政权界定入手,分析了国家财政权的特点。国家财政权作为公权力,如不能有效规制必然被滥用。宪政伴随国家财政权而产生,对国家财政权的规制是宪政精神所在,同时,宪政能保障国家财政权合理运作,规制财政权是宪政的核心内容。从宪政视角看,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规制国家财政权的宪政运行体制。我国宪法对国家财政权的规定以及实践中对于国家财政权的规制还存在一些问题,由此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完善我国财政立宪的内容,建立和完善监督国家财政权行使的相关立法,健全司法机关的财政权监督机制,科学配置国家财政权和公民财产权以及国家权力间的分权制衡,构建科学的宪政框架是有效控制国家财政权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有三种宪政理论影响中国:形式宪政论、实质宪政论和程序宪政论。通过比较,程序宪政应当最契合中国法治变革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2.
政党与宪政关系的二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5):48-52
从立宪史的角度看,政党曾被作为派系斗争的工具或纯粹的市民社会组织,而为立宪实践所敌视或漠视。随着政党国家现象和政党异化现象的出现,通过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将政党纳入宪政体制之中遂成为现代立宪实践的世界潮流。从逻辑的角度看,政党不仅是基于公民自由结社的市民社会组织,更因其组织的准国家机构特性和党权的准公共权力性质而在宪政体制中发挥着不同于一般市民组织的宪政功能,理应获得“宪法机构”之公法地位,成为宪政规范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14.
荆向丽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5):115-117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领域的“帝王条款”,文章从国家主权的有限性、强行权力性、公益性等方面论证了诚实信用原则在宪法上的适用性,并由此提出了诚实信用原则成为我国宪法原则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谢进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4):43-46
在推行宪政主义的法治国家政制构架之中,宪政与司法的联系可概括为两种对待问题的方法和理念:“宪政司法”与“司法宪政”。“宪政司法”关注司法的宪政品性,着眼于司法运作和司法改革的宪政主义视角;“司法宪政”则极力倡导和探索宪政的司法进路,强调司法的宪政功能以及司法改革对宪政建设的意义。中国宪政建设与司法改革积极推进,当前应致力于塑造宪政型司法,建构司法审查制度,在宪政程序中导入司法理性,正确处理司法改革与宪政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肖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2):1-6
就一个大型国家的立宪设计而言,一种什么样的立宪设计理论有助于化解设计难题、整合立宪设计中众多的价值目标?该文的研究表明,基于复合共和政治理论建立的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国家统一与区域自治、宪政制衡与民主参与、权力制约与有效治理的多重立体平衡,因而复合共和作为立宪设计理论将有助于化解设计难题、整合立宪设计中众多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徐德刚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2):62-66
宪政需要是公民、国家对政治形态的宪政特征、功能的认知而产生的一种期待,宪政需要是法律需要的下位概念,法律需要是宪政需要的逻辑前提。宪政需要具有层次性,由低向高分为三个层次:宪政权利需要、宪政规范需要及宪政秩序需要。结合中国宪政实际,按照宪政需要规律,提出宪政需要层次论,完善宪政需要层次结构的相应对策,以此来维护公民的宪政需要,推进国家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18.
张子喜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152-15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两大政治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广大人民去努力完成的历史任务。宪政国家的精神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有颇多契合之处。宪政制度是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要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政国家)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9.
郑琼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6):113-118
马克思对小农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马克思所言小农的这些特点,可以解释相当一部分国家宪政道路坎坷蹒跚的缘由:小农的脆弱使它呼唤专制和集权;小农的隔离状态使它淡漠民主;小农的安于现状使它排斥政治变革;小农的听命于天扼杀了对自由和人权的强烈需求;小农"打土豪分田地"的均平渴望开掘了财产权的坟墓。就宪政的角度而言,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实现农民向公民的身份转变。 相似文献
20.
刘小林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1):136-140
中西方学者对宪政概念的阐释都呈现出多重视角.所不同的是,西方学者对完政概念的研究往往从单一维度进行,小切口而深分析,有大量可资借鉴的元素;中国学者之宪政概念往往是一个整合性概念,多维度但欠深入,有必要予以反思和整合,进而重建.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基础,以民主为基石要件,以法治为制度框架,以控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核心主线,以有限政府为基本精神,以人权为终极目标,以程序为实现方式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