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人创造了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繁荣。但是,现代人也需要进一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而体育可以完善人的素质,发展人的体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现代人需要体育并有力地发展着体育.体育也需要社会化,需要被更多的现代人接受、利用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上帝也疯狂》是一部经典的喜剧片,同时又向我们传达了一种严肃而深刻的信息:现代社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它的"物质发展过分地超过了它的精神发展";现代人出现了越来越突出的精神危机。分析这些问题及其原因,有助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向着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现实及发展,对现代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我们现代人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锻炼成强健的体魄,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归根结底一句话,现实生活要求现代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进而形成完善的发展型人格结构.在现代人所应具有的这种人结构中,审美素质的地位相当重要,因为它是发展型人格培养的最后阶段和人格构成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4.
福柯以独特的方式对现代人的基本形象进行了经验描述,并认为现代人是"把人变成主体"的产物,"把人变成主体"过程实际是知识-权力建构现代人的过程。知识-权力对现代人的改造非常严厉,可以认为这种改造是一种全面的奴役。福柯的批判揭露现代西方文明泯灭差异性、用普遍性凌驾一切的本质,但也存在着片面性。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需要与科学发展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需要从宏观上规定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向,科学又促使抽象的需要转化为现实的需要;科学的发展通过相应的技术中介既满足已有的社会需要,又引发新的社会需要,从而构成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社会需要只是科学发展的外在利益驱动;科学家对真理的追求、对未知领域的强烈好奇,以及科学问题的提出、确立和解决,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是现代技术的基础,现代技术是科学的具体应用。直接满足社会需要的是技术而不是科学。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那种尊崇应用技术,轻视理论科学的功利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6.
儒家人文精神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儒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及其要旨,然后论述了儒家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积极作用,认为儒家人文精神仍然有不少合理的因素可以为现代社会、现代人所继承和借鉴,为现代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思想家们从人相对于动物的尊严出发,区分了人具有的需要和人的需要。马克思则从人与动物不同的存在方式出发,指出了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需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使人的这一本质需要被遮蔽,使人囿于占有的、粗陋的实际需要,人的本质需要沦为谋生的手段;另一方面,又使人类形成新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由此形成新的能力、新的感觉和新的需要。它内在地包含着使劳动成为人们乐生需要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理想社会不仅是合规律的,也是合目的的,它将满足人的真正需要。  相似文献   

8.
诗性主体和审美需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后现代历史语境里,主体一方面深陷于文化之全方位的意识形态化藩篱,高度理性化和逻辑化的思维方式,消解了内在的审美感性和审美冲动,失落了诗意化的生存期待和终极的审美信仰;另一方面,沉迷于消费社会的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由此产生心理的物化需要,追逐奢侈的消费欲望和沉醉于知识、商品、名利、权力等现实性对象,导致审美物化的悲剧结果。主体丧失了审美需要和审美判断力,成为感官欲望、技术需要和消费活动的奴隶。在历史和心理的双重情境下,美学呼吁重建诗性主体,既拒绝物化需要,也拒绝虚假和庸俗的审美需要,恢复和强化真实的审美需要,使审美需要的心理动机得到净化和升华。这要求我们必须认识诗性主体和审美需要的逻辑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必须对审美需要有一个审查、清理、澄明而后回归其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已深入人心,因而对人需要的研究也成为管理者研究的重要问题。需要对社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企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了解现代企业成员需要的内容、特点,能使成员的需要系统在组织发展中得到及时地表达、反映、体现和满足,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企业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也是现代企业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呼唤──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的要求,它的提出是当前我国教育观念的重要更新。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培养现代人的整体素质,突出创造性与个性化,同时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化与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1.
从知行辨证发展关系观照近代史历程是一个恰当的角度。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目标是中国近代史上关于民族前途命运的第一个真知识。以劳工阶级为依靠进行反帝反封建是中华民族获得的关于近代史的第二个真知识。中国共产党是近代史两大真知识的坚持者,因而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思想意义主要在于对近代史革命经验作了总结,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现当代史的意义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中国现当代史的任务应是发展与增强“民族、民权、民生”。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吸引力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吸引力就是道德所具有的使人们趋之若鹜、乐于为善的力量,它源自于道德的合需要性:合乎社会、时代的需要;合乎人们解释世界、解释生活的需要;合乎个体追求幸福的需要.据此,我们必须从道德知识、道德教育形式以及道德行为三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道德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个性化教育的涵义及特点,阐述现代教育应遵循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即必须尊重人的基本特性,满足人的求知欲,为求知和探索搭桥铺路。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认识史上 ,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近代西方哲学可分为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派别 ,无论是经验论者还是唯理论者都探讨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两大派别争论的结果是人们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逐渐认识到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电视连续剧《亮剑》,具有英雄主义励志传奇的特点。该剧与中国传统作品相比,表现出的时代性;与现代流行的影视作品相比,具有突出的积极意义。在当前这个缺乏英雄的时代,面对“新写实”文学对英雄和崇高的消解,《亮剑》迎来了英雄的回归。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尤其需要这种英雄主义精神的激励。励志类电视剧可以对观众传递积极思想和激励精神。中国励志剧未来的发展有机会也有挑战。  相似文献   

16.
民间工艺是涉及到人们的心理、情感、思维方式、民族、习俗等各个方面,并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我国民间工艺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还有很好的审美功能即“怡神”的一面,同时保持着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它反映了我国传统思维中重综合、归纳和感性,顿悟,以及强调辩证的整体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高度统一,具有自身的优势。 中国的现代设计包括工业、商业、公共事业、环境等的造型计划,它相对于传统设计而言,是一种现代物质文明、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直接来源于西方的工业设计,反映的是西方工艺设计特点即唯实用功能主义,淡化了人性的原则一味强调科学的理性原则,它和西方人重演绎、重分析以及个体性、间断性、结构性、组合性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有其局限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人与自然亲和关系越显突出,科学的绝对理性在人性原则面前碰到了它的现实障碍。从而,越来越证明我国传统文化与思维方式有其合理内核。诸如老庄哲学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观点重又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而以传统文化和思维为其内核的我国民间工艺文化的重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整个社会认知的多元化使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也趋于多元化,当代社会的多元化、个性化使得当代人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审美观念,这就造成了现代设计没有单一的衡量标准,创造空间更加广阔。认清多元化审美需求产生的必然性和进步性,把握时代对设计艺术的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在设计中更好地体现当代人的审美理念,是适应时代需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职业伴随着劳动分工而产生,职业教育则是近代大机器工业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对职业教育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以不同的名称表述,赋予不同的功能。"五四"时期职业教育的多元共生,反映出人们对职业教育概念、功能的不同认识,这也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跨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近代市镇研究的方法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所言近代指1860年代至1940年代,市镇指介于城市和乡村的商业性实体。近代市镇研究虽然开启于清末民初,但迄今为止专精研究仍不多见。近代市镇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近代中国复杂面相尤其是农村问题的了解,加深人们对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认识,亦有助于人们摆脱宏大叙事的思维定势,从另一种角度思考工业化、城市化、近代化等问题。就现实层面而言,近代市镇研究对于当代方兴未艾的小城镇建设亦有借鉴作用。作为一项有待拓展的研究课题,近代市镇研究在方法论层面尚有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需要学界同仁从理性思维角度予以审视,这对于相关研究的持续和深入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本位是现实的人、价值目标是人的需要的满足、价值原则是人的主体性。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了“以人为本”理念,而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对“以人为本”理念产生了误读,有矫枉过正之嫌。我们必须正确解读和合理构建高校“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用以指导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