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西部大开发与以往不同,中央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先、科技为要、人才为本、环境为重.国家在支持西部大开发时将进一步改进支持方式和支持机制,在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时,更多地通过政策引导,利用市场的力量,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西部大开发.土地既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市场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市场之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西部地区土地市场建设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地市场建设到位了,可以很好地服务于西部大开发和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土地市场建设不到位,就会拖西部大开发的后腿.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开发的战略重点已由沿海地区逐步转向广大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传导城市文明的有效载体,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总结东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如何加快西部小城镇建设,以期为振兴西部地区提供一个启动点.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21世纪前十年内经济工作的重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央提出这一战略构想,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变我国西部贫穷落后的面貌,对于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跨人新世纪以来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腾飞、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必由之路.鉴于西部地区的特点和现在的市场条件,我们不能套用当年东部大开发的模式,必须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因此,当前认真学习和运用江泽民的创新思想,对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思路.贯彻和实施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我们根据新的历史发展环境和条件,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要结合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状况,探索新的发展战略思想.西部与东部发展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现代经济文化建设水平严重地落后于东部地区,造成这种发展差距的主客观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西部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恶劣与封闭,长期小农经济文化等诸多不合理因素仍在制约着地区的开放和发展,不合理的开发观念和与市场经济不适应的生产行为,不但影响到现代化建设,而且造成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现实生活中,西部发展中生态、经济、文化相互关系间的矛盾和问题深层次地制约着地方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在新世纪实施西部大开发,研究西部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问题,对于实现西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已经实施近十年时间,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举措促使了西部地区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已经减少到规划指标之下.一方面说明了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西部地区建设用地和耕地的矛盾突出.在新形势下,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开展将①从空间上保护基本农田,②从质量上控制基本农田,③从类型上保证基本农田,以确保地区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地质地貌复杂,人少地多,土地利用相对粗放,是我国未开发利用土地的主要分布区,同时也是气候干旱多灾、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项建设事业对土地的需求将会十分旺盛.如何根据西部地区特殊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来讨论西部土地资源的利用形式、利用方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中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承接着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春风,我国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也进一步发展和深入,为保障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中当地居民的利益,实现资源开发利益与资源地居民的和谐共享,就必须对资源地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本文就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坚持政府、学校、企业和个人有机统一的开发模式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生产力宏观布局的战略性转移,是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与中部、西部地区的开发结合起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实现中国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逐步由东向西转移,其旨在于达到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共同繁荣.这一"决策"既重大又英明,既现实又深远,既为西部地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是对西部地区经济跨入新世纪新技术产业化的挑战,作为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党中央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和发展科技、教育,抓好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以及退耕还林还草和江河之源的生态保护.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宏伟战略,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面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西部大开发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和良好效果,固然受到多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但关键在于西部地区能否实现超前的全面的大开放.如果说国家要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实施扶持优惠政策的话,着力点要放在对外开放上,围绕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下功夫、做文章.  相似文献   

13.
努力实现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部地区“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西部地区的客观实际出发,实现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从总体上遵循如下原则:一、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原则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的物质资源。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就数量而言,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其中的一部分是不能利用或难以利用的,如西北地区有500多万公顷的沙漠和1500万公顷的荒漠化…  相似文献   

14.
周艺怡  沈佶 《城市》2016,(4):9-12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地区之一。笔者认为,充分利用环渤海地区的独特地缘优势,从交通、产业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加强与我国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多方位区域合作,有利于加快我国西部地区发展,促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仡佬族是贵州的17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是贵州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探讨了依适合仡佬族地区经济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旅游开发,并分析探讨了开发的几种模式:建设生态型旅游村寨,开发原汁原味的生态旅游;深挖文化核心价值,形成民族特色文化旅游;对传统工艺的再开发等,从而实现发展转型,促进仡佬族地区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文  杨昊  杨上广 《城市观察》2015,(3):138-146
本文以上海为例,在对上海参与西部开发十多年来的做法和成效回顾基础上,探讨新形势下上海参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应该注意的基本原则、几个关系、战略选择与策略选择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根据西部不同地区的基础和情况,上海在参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时,上海应在以互利双赢为前提,选择非均衡协调合作战略。上海参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基本原则应坚持对口支援与共同合作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应理顺"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等关系。在策略选择应注重重点经济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地区和对口支援地区不同区域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民族地区开设双语教学是一项基本教育政策,承担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独特而重要的一个群体。本文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现状和特殊性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多元文化培训模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民族地区开设双语教学是一项基本教育政策,承担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中独特而重要的一个群体。本文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现状和特殊性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多元文化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8.
笔者基于2006年—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试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DID)检验西部智慧城市建设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西部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推动地区绿色发展,且存在长期促进效应。笔者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是西部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为西部地区拓展绿色发展途径、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卢向虎 《城市》2015,(8):53-58
2010年5月~2014年10月,重庆两江新区、甘肃兰州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相继经国务院批复设立,《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城市新区悉数获批,标志着以“国家级新区”建设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国家级新区的规划建设,既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也对新区范围内经济管理体制提出了全新挑战,管理体制机制的构建直接决定了新区预期目标能否实现。西部地区五大国家级新区成立时间相隔不远,基础条件、地缘环境、资源禀赋等差异不大,分析比较西部地区5个国家级新区管理体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淑慧 《现代交际》2014,(5):105-106
我国乡村旅游在迅速发展中出现了如生态破坏、过度商业化而忽视利益主体的利益协调、缺少特色产品等问题,其实质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乡村地区的旅游开发而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更现实的意义。本文旨在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构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