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郎元智 《现代妇女》2014,(4):293-293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拥有的文化价值不仅深深影响着当时的中国,时至今日,对于我们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任颖 《职业》2021,(17):90-93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文化交往也日益频繁,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俨然成为大国较量与博弈的重要载体.用传统文化武装技工院校学生,帮助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技工院校责无旁贷.传统文化功能全面、影响深远,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传统文化对于技工院校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卫民 《职业时空》2008,4(10):181-181
一个民族色彩观念的形成,总是受这个民族所处的地域地理环境、历史、民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左右着该民族人的眼睛对客观物体色彩的观察和认识,从而影响着这个民众色彩审美和应用的方式。古代中华民族色彩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同样是饱受这个地域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滋养的结果。不论从色彩基本概念还是对颜色的描述,或是对设色的象征性及其色彩的视觉要求,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从色彩文化的角度,重拾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或视而不见的东西,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佛三家之思想融合而形成的文化三极,内涵丰富,具有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形成了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国和谐思想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推崇的和谐社会相映生辉,和谐社会之理论对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承继与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历史,才沉淀出了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强烈的继承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并且对当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更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但是,当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判断力却比较缺失,尤其是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很多人忽略传统文化能为我国现代的发展带来的益处。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融合的世界,各种价值观都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一定要不断进行反思,从其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中华传统文化能给当代世界的发展带来的价值,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延续传统文化,更要将传统文化进行转换,在继承的基础上,再进行创造,使得中华传统文化真正得到传承和发展。因此,对于仅仅从民族情结和利益的得失出发而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想法一定要摒弃,而应该全面而理性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开创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立足于科学发展观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现实渊源和历史借鉴,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平等。本文首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相关阐述,并叙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特征,最后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相关阐述,力求为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国要想提高当前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弘扬先进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了,我国先进传统文化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先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想弘扬我国先进传统文化,就要让传统文化体现出它的时代价值,明确其中的价值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能塑造出能体现当前时代特征的文化产品。首先,要让我国公民对传统文化重新塑造信心,而且要把核心价值观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从文化软实力的内涵、特征、价值出发,阐述了在文化软实力的塑造中,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并且从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化,来切实提高升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韩静 《现代交际》2010,(12):94-94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孝道在调节家庭关系,普及道德教育方面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社会信用出现危机,家庭不稳定,代际关系不和谐等等问题,与孝文化的式微有着重要关系,所以我们要弘扬传统孝文化中的一些进步思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黄色文明更是我国文化中的特殊形式,而孝文化是黄色文明的重要体现。孝文化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孝文化不仅仅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更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尺度,这是我国价值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从孝文化的基本内容、特征等进行了阐述,对传统孝文化进行了辩证分析,并且叙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普遍重视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相应技能的培训,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育,而成了纯职业训练的场所。致使学生人文素养不容乐观,国学知识严重匮乏。由于对民族文化的漠视,带来了大学生民族情感、社会意识、国家观念、审美情趣的淡化,导致了整体素质的下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知识的教育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任务一定要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融入思想、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努力发挥全校教师引领示范作用,构建互补协作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问鼎世界第一指日可待。近代以来几代志士仁人孜孜以求的富强目标,已接近实现。然而,在彻底摘除"积贫积弱"的旧帽子的同时,百年来纠缠国人的价值危机并未随之消逝。因此,在巨大的经济成就之前,国人却不免惆怅和失落。在这个文明古国里,国人很难接受"经济巨人"、  相似文献   

11.
天问子 《老年人》2008,(3):40-41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代延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姓氏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形成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而在当代中国社会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力,但其重要性却无法忽视,本文试从比较中西根本精神为视角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古代和谐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大核心思想,它融入了许多学派,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古代传统家具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古代的和谐思想出发,研究了受其影响而形成的家具形态,还有古代家具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但如今的现状却是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外语专业学生因自身专业原因一味地追求西方文化,忽视传统文化。以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外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传统文化缺失现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可以从本校出发,逐步解决传统文化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5.
唐玉琴  席兴利 《职业时空》2008,4(4):128-129
和谐文化是安定详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灵魂,具有民族的公信力和向心力。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和经典之石,对建设和谐文化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民间艺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思路和实现途径,并倡导借鉴先进经验及其优势,通过创新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其文化内涵并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本土民间艺术,从而进一步促进新农村的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寒食节忠孝文化发展而来的当今忠孝观,是中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的一种价值理念。介子推所追求的忠国孝亲,是千百年来人们普遍认同的社会意识,也是一种理性文化,对于加强人们的道德自律,规范个人行为;促进人们敬老孝亲,构建和睦家庭;增进人们睦邻友好,共筑和谐社会;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凝聚国家力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解释与解读:不同的认知方式社会科学的认识方法有两个传统:解释传统和解读传统。解读传统的目的不在于寻求事物内在的一种逻辑关系,而在理解和弄懂一些人类活动在一定文化条件下的内在含义或意义。而解释传统的目的则是要试图寻找一个具体事物或事件中的因果联系。美国在六七十年代以后,伴随着后现代化理论的崛起,兴起了一股解读传统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发展。与之相对的,便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滞后,未能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要与中国传统文明相结合。要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从中国传统精神资源中汲取养分。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人处世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不过以何种方式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也是一直为人们所探讨的。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文化背景是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读图时代”,这种以影像和图像为中心的视觉传播时代很契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并有很好的表现力和很强的渗透力,利于大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我们可以选择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优秀当代影视剧作品,通过它们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以达到引导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张吉生 《职业时空》2008,4(9):23-23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里不断发展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它不仅外在地体现在民族风俗、习惯、饮食、建筑、生产生活等内容,甚至也体现在各种经典、文献、制度当中,更重要的是它已经内化成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承受者与创造者,无疑应该具有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这既是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责任,也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与创新的迫切需要。然而在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不能盲目地把所有历史的东西当作宝贝一一灌输,必须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有重点地进行。笔者认为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握这样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