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者认为,灾害社会学是以与社会相关的一般灾害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它探索包括自然型、人为型和天人型在内的一般社会灾害运动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一般过程、特点和规律并寻求适用于一般社会灾害防治的通用理论、原则与方法。在中国开展灾害社会学研究,应在正确的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多个侧面和多个层次上逐项展开,从而在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基础上求得社会均衡、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家庭关系变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过程中家庭关系的两个方面———情感关系与权力关系———各自的变化状况以及相互影响的变迁过程,认为劳动力外出就业对传统的家庭关系有较大影响,建立在感情与权威基础之上的现代型农村家庭关系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冯婷艳 《现代妇女》2014,(8):147-148
通过恩格斯对前法律阶段中氏族制度从产生到走向崩溃的过程阐释,论证了国家和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法律从来就不是抽象的,只有从社会与法律的互动中才能真正理解法律,发现法律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情权与隐私权是一对矛盾对立的法律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与知政权、社会知情权、个人信息知情权的冲突。要解决这些问题,一般使用社会政治及公共利益理论、权利协调理论、人格尊严理论三种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是一个价值关系范畴和社会历史范畴,研究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批判地总结了20世纪西方社会运动和革命理论的发展轨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社会运动和革命的三大视角:社会变迁、国家和社会的结构及结构性行为以及社会运动的话语(即变迁、结构,话语)。任何社会运动或革命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这三个因素,但这三个因素之间却没有一成不变的逻辑关系。因此,建立一个不随时空和情境而变的社会运动和革命的系统性理论是不可行的。但是,这三个因素之间也不是没有关系。特别是对于一场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或革命来说,这三大视角的核心和有机连接点,也就是说这三个因素对社会运动或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宗教作为共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二者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关联。从目的指向看,都调整人们的行为与生存方式;从内容来看,早期的宗教教义被法律吸收,宗教为法律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从功能上来看,法律与宗教对社会都具有稳定社会、凝聚社会力量、维系社会等功能。在当今社会,正确认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组成的一个关系大集体。所以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对于当代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理论中关注人的存在,重视人的价值,既从社会关系中思考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从文明生态的角度进行了思考,使该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又从政治实践和意识实践等角度对马克思人与社会关系理论进行了阐述,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却存在片面性,过分强调思维的作用,而陷入了理论主义的洞穴中。国内对该理论的研究更加注重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诠释,表现出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性的内在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观念里,法律规则威严而神圣、公平且正义,它是立法者、法官、律师、警察等法律人员构建起来、支撑法制秩序的系统。同样,在“法律与社会”这一研究领域里,传统的理论范式隐含了把法律与社会置于二元对立关系的取向。然而,尤伊克(Patricia Ewick)和西尔贝(Susan S.Silbey)  相似文献   

10.
孟利民 《职业时空》2005,(18):42-43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法律职业日益成为社会最热门的职业之一。特别是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统一了法官、检察官、律师在内的法律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标准。法学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法律专门人才的专门性教育。根据《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研究报告》所得出的结论,我国培养的法律人才,应该是具有高尚品德和完整人格的、有坚实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基础的、系统掌握法律知识和综合知识并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身体健康的复合型法学应用人才。尽管我国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明确的,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历来存在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之争。这种争论制约了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有必要澄清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统一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制度与结构:中国社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莺莺 《社会学研究》2012,(2):60-85,243
非正式关系渗透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正式组织和科层体系之中,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特征。本文梳理韦伯以来讨论中国社会关系的重要研究,归纳出四种讨论中国社会关系的不同路径:"特殊主义"和科层制、庇护主义、儒家社会理论与"关系",以及社会网络研究。这些路径在理论背景、研究主题和写作时间上各有特点,有些路径中还隐藏着不同程度的价值判断。梳理显示出三支讨论社会关系的脉络:侧重特定政治经济背景的制度视角、侧重伦理涵义的文化视角,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所代表的结构视角。本文认为,应当将文化、制度与结构视角相结合,分析社会关系的结构特征与伦理内涵为转型社会的科层制建设以及制度变迁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行动力与制度限制:都市运动中的中产阶层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研究以社会运动理论为基本视角,通过对目前中国城市中普遍出现的中产阶层市民组织化维权运动之现状及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探讨市民组织化、行动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国家—社会关系的演变路径作出说明。作者认为城市中产阶层在房产物业纠纷的维权运动中表现出了相应的权利意识和行动力,而对市民自主组织的政治/法律限制已构成市民组织化表达行动和社会发育的制度瓶颈。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问题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比探讨中国与西方在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上所持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提出应从制度层面上将人类的道德理想与原则外化为法律规范。同时,强调程序的重要性和公开性,从而为实现中国司法实践中真正意义上的程序正义提供良好的法制现代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潘吉平 《职业时空》2010,(2):171-173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在其社会化过程中,生活情感体验观念和结构与社会同龄青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也具有自身特色,文章运用调查分析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就此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和道德是法学理论研究中一组重要的关系。首先,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相互联系;其次,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相互包容。一般而言,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但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社会支持、求职意向与求职行为的关系对于大学生就业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观支持对求职行为有正向影响,来自于亲人、朋友等社会资本的扶持及其心理上的情感支持尤其影响求职行为;另一方面,求职意向在社会支持和求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个体可以积极寻求主观支持,调整求职意向的强弱,进而实施求职行为促进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工运动:现象、问题与理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对劳动过程、劳动体制、劳工权益以及劳工运动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血汗工厂的重现集中体现了全球劳工面临的苦境。90年代以来的“反血汗工厂公司行为守则运动”作为关注劳工问题的新社会运动,代表着全球化背景下劳工维权和劳工赋权的第三条道路。本文将以过去10多年该运动在美国的发展过程为分析对象,探讨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借助卡尔·波拉尼(KarlPolanyi)关于“市场—社会”间“双向运动”的理论透镜,对“反血汗工厂公司行为守则运动”中多元化的行动者及其行动进行分析;其次,结合相关的社会运动和劳工运动理论,剖析该运动不同于传统劳工运动的特质;最后,以推进具有社会运动理论视角的劳工研究为出发点,围绕该运动对于劳工维权和劳工赋权的影响力和局限性,提出未来研究面临的现实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整合与链合——法人团体在当代社区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社区整合是当代社区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社区理论研究的一个难题。在传统社会理论研究中 ,社区整合是指一个社区道德秩序的自然生成过程 ,社区成员在共同的信仰和情感基础上 ,通过习惯、习俗和自身传统 ,相互之间形成那种涂尔干所谓的“机械团结” ,也就是那种面对面的、建立在共享的规范秩序基础上的“社会整合”。在滕尼斯那里 ,对应的社会“共同体”也是指这种自然生成的社区秩序和天生的和谐状态 ,它是建立在自然情感的一致性基础上的、排他的社会联系或共同的生活方式 ,是一种具有亲密关系 ,守望相助、极富人情味的生活共同…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家拉德克里夫·布朗作为结构—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不仅对社会结构、社会功能进行了解释,还将社会结构放入对社会功能的研究中,是人类学重要的研究范式,他的社会进化理论认为,"适应"在社会进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在《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从社会适应的视角对社会中的制度、仪式和法律世界等进行了研究,探讨制度、仪式和法律等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与社会系统的演进结合在一起。现代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与实践是基于不同社会系统所产生的二阶观察。不同社会子系统通过不同的二元符码区分来观察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从而也不可避免地产生系统理性的冲突。需要通过系统间的结构耦合来弥合系统理性间的差异。结构耦合不易形成,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福利主义政策失败便是例证。基于社会科学与政治福利政策环境因素的介入,使得法律的条件程式判断与未来发生的事实便存在冲突的风险。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判断不能舍弃,也无法通过道德话语的构建弥合。引入具有未来事项判断的反思法模式和关系性程式是缓解法律事实判断与未成年人发展之间冲突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