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也随之得到显著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因此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移动支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金融业务更新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互联网金融自从诞生起便迅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金融服务体验。对于传统的银行业来说,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在给其带来一定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持续开来,将导致传统金融业的运行格局和经营模式的改变。虽然从短时间内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会给传统的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危机,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银行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一些优点和模式,不断对当前的模式进行创新。因此,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作用、特点、定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从互联网金融的脱媒、定价、融资、客户渠道、战略等五大方面给传统银行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不断完善反馈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和转变银行经营模式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旭泽 《现代妇女》2014,(12):69-69
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企业融资的需求,但是由于其缺乏完善的立法制度和金融监管体系,民间借贷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本文主分析了民间借贷的主特征和广泛存在的原因,以及在法律规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一些完善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代孟 《现代妇女》2014,(6):144-14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网络市场的日臻成熟,与实体经济并行的网络经济悄然兴起,其中的垄断问题也越加严重。但是,我国目前的反垄断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互联网垄断并不能有效规制,甚至在一些问题的认定和处理上呈现完全空白的状态。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互联网垄断现象的分析入手,通过对我国互联网垄断的竞争现状、立法缺失以及规制建议进行论证,反思我国《反垄断法》的不足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飞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在其发展的背后却隐藏了很多不为普通人所知的风险,甚至在野蛮发展的初期阶段隐患重重,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现在互联网金融已经在国家的强力规范下步入正轨,但是风险问题依然要提高重视。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和如何防范这些风险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是当下热门话题,当前市场上活跃着各种"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互联网大会中提出的"互联网+"的概念,接着总结和分析了其对开发商带来的价值以及潜在的风险,并提出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房地产商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认为房地产金融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在房地产商的机敏、政府的宏观调控、投资者的判断等条件上。并且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房地产金融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具有回归金融本质、分散金融风险、提升市场透明度等的功能及作用。我国目前的管制型立法对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规制失灵,其催生出的过度依赖担保及刚性兑付,会加剧信息的不对称并抑制竞争。文中结合信息工具动态变化情况,分析互联网金融法律规制的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7.
唐方 《现代妇女》2014,(12):50-51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都在谋求与互联网的合作共赢,互联网金融就是其中之一。相应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也随着余额宝的兴起成为了无数人关注的对象,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碎片化理财。然而创新总会带来风险,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未来应该如何发展。需法律的路径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金融业也在不断变革,互联网金融已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阐述互联网金融业的特点,概括互联网金融业的主要形式;二是从金融的消费形式、服务供给、信息安全、竞争模式、货币政策以及反洗钱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互联网金融较于传统金融在机构和监管的影响以及延伸;三是借鉴国外欧美国家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的发展,并且与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优化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以及监管制度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信息智能化的浪潮正推动着金融业向数字智能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金融和科技两个领域的互通的有机融合,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很大的改观,并且衍生出了名目繁多的项目,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风险。结合当前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和现状,本文将重点分析金融科技的各类风险,并提出化解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逐渐发生变化,一种新型的融通资金模式——互联网消费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出现,不仅解决了居民的消费需求,还进一步完善了当今社会的金融结构和体系。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结合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现状做了简要阐述,运用博弈模型分析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必然性,提出政府激励性规制、惩罚性规制以及政府失灵等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政府规制和提高民营资本服务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互联网金融软件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行业标准尚未建立、信用和担保体系不健全、从业人员素养有待提高、法律会计监管体系不成熟、数据库体系不完善等。上海应在建设互联网金融软件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构建互联网金融信息生态体系、建立行业规范、建全数据库,以"互联网金融软件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来提高金融信息化水平、促上海"四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州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具备发展航运金融业的先决条件。本文从航运经济、航运金融发展水平、信用环境、法治环境以及政府行为等方面分析广州航运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建立评价广州航运金融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因子分析。在定量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州航运金融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区域差距持续扩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概念,丰富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困境及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一直占据着金融中介的主导地位。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小微企业及个人的贷款业务来说,商业银行的手续复杂、效率低等不利因素,使得这些客户更喜欢用新兴的网贷P2P模式进行贷款业务,这也使得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受到了巨大冲击。但同时,由于网贷P2P是新兴的金融方式,随着P2P风险事件的频繁发生,国家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规范整治,这样也给商业银行重新介入该类业务带来了的历史机遇。本文对网贷P2P的风险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求从中找到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也随之发展了起来,并成了热潮,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文章从共享经济的概念提出与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对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呈现的矛盾以及共享经济对价值观的改进和认识论的促进进行浅析,在此基础上探析共享经济的影响及存在问题,从而促使共享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其涵盖了支付、融资、理财等众多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冲击了传统金融行业,同时也补充了传统金融行业中的部分不足。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是其最突出的优势。而这些优势也为小微企业融资带来福音。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入手,指出互联网金融融资的优势与不足,并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探讨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及使用互联网金融融资的现状,提出互联网金融更好服务小微企业的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互联网+"这一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与共享理念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依托于互联技术与共享理念的共享单车经济迅速升温。共享单车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模式,商业存在的合理性与核心要求就是盈利。根据共享单车经济运行的自身特点,其盈利模式包括租赁收入、押金收入、广告收入。本文就共享单车商业盈利模式进行分析,试对其风险规制提出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在数量与规模上都有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却不能与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相适应,存在着监管法律缺失,监管结构的不足等问题。文中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及目前监管制度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铁路运输电气化以及技术装备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铁路的整体运输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铁路运输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还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文中首先分析了当前铁路运输企业职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职工培训的作用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