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史,过去习惯上是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期的历史,即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八十年间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三十年来,有关中国近代史的论著和大中学校的教材,普遍地以此时限来划分中国近代史的上下限。 其实,这个问题大有重新研究的必要。中国近代史的上限问题姑且勿论(不是不可以讨论),即以下限问题而言,以五四运动为断,这样的划分并不科学,也是说不通的。我认为中国近代史应该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一百一十年间的历史,即包括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包括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内的整个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是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点。可是,在苏修御用文人齐赫文斯基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肆意歪曲和篡改中国近代史和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历史,别有用心地把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提前近二百年,胡说一六四四年“满洲人征服封建的明朝统治的中国,恰好与世界近代时期上限——十七世纪四十年代相吻合”,因此,中国的近代史就应该以一六四四年作为开端。齐赫文斯基之流炮制的这个“相吻合”论,是为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推行社会帝国主义政策服务的,必须予以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郭孝义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990年11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第一部适用于师范专科学校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全国统编教材。我通读了全书,感到切合师专历史教学的需要,是该书的第一个特点。 师范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初中教师。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既要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框架,又要拥有比较丰富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才能胜任对中学生进行历史教学。该书问世之前,各地师专所用中国近代史教材内容深浅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统编教材的出现,为改变这种状况做出了贡献。该书严格按照师专《中国近代史教  相似文献   

4.
《新编中国近代史丛书》序言周新国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史时间界限的划分至少有两类:其一,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的历史,即旧民主主义阶段的历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国近代史;其二,从1848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中华...  相似文献   

5.
蒋廷黻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二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廷黻认为近代史是全世界的欧化史,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近代化的历史,也即是中华民族接受欧洲文化的历史。由此出发,他以中西关系为中心,以近代化为主线来建构他的中国近代史话语。蒋氏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有很强的西方思想背景,特别是马士对他影响很大。蒋氏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又是中国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环境的产物。1930年代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及《独立评论》的政治取向是蒋氏言说中国近代史的具体语境。蒋氏希望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能为当时的抗战建国作贡献,他所写的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性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以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是属于中国近代史的范畴,还是属于中国现代史的范畴?对于这个问题,史学界有不同意见。本来,按照传统的习惯,人们把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叫做现代史。但是,在五十年代讨论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时,有同志提出把中国近代史的下限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延长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主张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李大钊对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揭示,对中国民族革命史以及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史的研讨.指出李大钊作为我国优秀的革命先驱,在中国近代史研讨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更是我国早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人,在我国的近代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罗家伦对中国近代史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力图改变中国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开创一种新的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他十分重视近代史研究的意义,指出中国近代史研究不发达的原因。他重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认为历史研究法只是史料研究法,和胡适、傅斯年、顾颉刚等的新史学思想相呼应。  相似文献   

9.
关于1900年8月(旧历庚子年七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两太后仓皇出逃的时间,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中国近代史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均采用了十四日说。而《义和团运动史料》(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与《中国近代史知识手册》(中华书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110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人民进行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前者由资产阶级领导,后者由无产阶级领导。按理,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应该截止至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但是直至自前,依照传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史(从1840至1919年)和中国现代史(从1919至1949年)的分期问题,史学界几乎是进行了不停顿的研究和讨论,并发表了一大批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但是,把从1840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研究它的分期问题的文章却不多见。1989年,夏东元先生在《历史研究》第4期上发表《110年中国近代史应以戊戌变法为分段线——兼论中国近代史体系问题》(以下简称“夏文”)一文,令人欣喜。夏文理论精辟,材料翔实,功力深厚,既有冲破传统窠臼的勇气,又有开拓求索的新论。但笔者认为,夏文的某些具体论述和总体分期尚值商榷。下面,就夏文和110年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谈点不同看法,以就教于夏东元先生和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2.
如何评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个阶级产生在19世纪70年代,消亡(在中国大陆)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共存在80年左右。它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虽然只是匆匆的过客,但却经历过旧、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并在中华民族走过的曲折复杂而又艰难的历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因此,探讨这个阶级的历史地位,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再谈世界近代史的定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时期的划分不同于社会形态的演变.将世界近代史界定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是不确切的,世界近代史是工业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1990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郭孝义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材《中国近代史》。这是建国后由国家教委首次组织编写的全国师专教材之一。它按照师专历史专业《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以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资本主义因素发生发展为主线,以“两个过程”和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中的十大事件为主要内容,按年代顺序,分章编写,共十一章,凡三十四万字。和已经出版的好多《中国近代史》教材相比,这部教材的特点是: 第一,紧密结合师专历史专业的教学实际,具有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恢复自由后,开始接受媒体和专家学者的采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张学良口述历史.张学良口述历史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其中谈历史人物占有较大的比例.张学良评论历史人物,既不像一般政治家那样强调政治,也有别于学者的咬文嚼字,具有鲜明的个人的独到见解:他注重实际,评论人用事实来说话;他强调做人,看人不以成败论英雄;他对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标准;他认为兼具雄才大略者,才能得天下.张学良对中国近代史上诸多人物的评论,对我们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中国近代史同半殖民地半封建史的区别黄爱军中国近代史就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历史。①中国近代史同半殖民地半封建史的关系怎样?从现有的中国近代史论著来看,几乎毫无例外地把二者完全等同了起来。仔细推敲,二者是有区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史是专史,是与半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历史线索问题以及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更新了很多旧的观念,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框架。就东北近代史研究米看,现已出版的论著一般都套用中国近代史的传统理论模式,很难反映出近代东北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限制了研究工作的深化发展。因此,从东北历史的特殊性出发,进行理论探讨,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表征着日本近代史的起始,其间隔近30年.中日两国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封建锁国,又同样在近乎相同的时段被迫近代开国.十九世纪中叶,中日两国面临着相同的时代课题--西方国家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但两国的历史选择与历史命运迥然有别.中日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关系,在1840年至1868年之间,这种关系并没有中断,只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以独特的方式延续着.我们的问题意识是:当此之际,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如何?它又怎样影响日本人的行为方式?近代的思维转型与"前近代"的思维定型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19.
张宝明:大华兄,我们今天讨论一下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开端问题,你对此有何看法?郑大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开端,确实是值得深入讨论的一个问题。众所周知,中国学术界一般都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把此前的历史称之为古代史,此后的历史称之为近代史,也就是说1840年的鸦片战争成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分界线。与此相一致,1840年的鸦片战争也成了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分界线,国内出版的几乎所有中国近代思想史著作,包括近年来出版的几部有影响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著作,都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写起的,或者至多只是对魏源、龚自…  相似文献   

20.
1989年8月20日至23日,由湘潭大学、湖南省社联、湖南省历史学会、武汉市社科院、山西大学历史系、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天津社科院历史所、河南省社科院近代史所、河南省历史学会、南京大学历史所、上海市社科院经济所、湖北大学历史系、广东省历史学会、广州市社会科学所、求索编辑部湘潭师院历史系、益阳师专,湘潭市社联等单位发起和筹备的中国近代史宏观研讨会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40余人。会议自始至终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近代史进行了全面的探讨,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因此,它在史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家认为召开了一个有价值的会,有意义的会,它必将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