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八指头陀在中国近代佛教界身居领袖地位,是个富有传奇人生的奇僧、深受各界敬重的高僧,"诗名赢得满江湖"的诗僧.他踏入人生旅途,就遭受种种磨难,后来因缘成熟,披剃为僧.佛寺使他找到了安身的地方,更可贵的是使他找到了人生的信仰,同时使他踏上了诗歌创作的征途.他一生写了近两千首诗,出版了好几部诗集.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与诗有缘,巧遇良师;以诗会友,诗名于世;善写梅花,诗表身世;学佛咏诗,通诗于禅;以诗言志,爱国护教.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名列唐宋八大家之列,其散文除了内容充实,文备众体等特点外,更承载了他内心深处的感触。欧阳修人生起起落落,坎坷多艰,苦楚与孤独往往不期而至。身世悲苦之孤、仕途偃蹇之孤、体弱多病之孤、亲朋零落之孤,他在著书立文时,不可避免地把这些反映到文中,使其文始终透露出孤独寂寞之感。  相似文献   

3.
“死水”和“静夜”是闻一多《死水》诗集营造的核心意象 ,它隐喻了现实和文化环境中的阴暗 ,表现了诗人直面丑恶和否定传统的人生情趣与美学情趣的心态 ,这种与《红烛》不同的情怀和心态 ,实际上也孕育着闻一多后来全面反思传统文化 ,并进而对它进行尖锐的理性剖析的契机 ,由此使他的《死水》诗集成为五四以来启蒙主义传统的诗性赓续。  相似文献   

4.
试论李煜诗词中的佛教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和探讨南唐后主李煜诗词中的佛教文化意蕴,主要从空虚梦幻的感受、悲苦愁恨的体验和清凉幽寂的禅境三个方面展开论析.认为后主诗词中所表现的浓厚的空幻感、悲苦感,既是他对人生的切实感受,也是他后期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深受佛教"空观"、"苦观"影响的结果;而后主诗词中清凉幽寂的艺术境界的创造,既是他高雅艺术情趣的体现,也与他深受佛教禅宗美学思想的熏陶有关.  相似文献   

5.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诗坛大家,文采斐然,在诗歌上的成就尤高.但其晚年诗歌却深受佛学影响,这与他晚年降清有很大的关系,诗歌中充满了浓郁的悲苦感、空幻感.钱谦益后期诗歌中那种独特的悲伤痛苦的人生体味以及空虚梦幻的切身感受,形成了一种悲凉幽寂的诗歌意境,真实地反映了钱谦益晚年心境的悲苦凄凉.  相似文献   

6.
论鲁迅与绍兴戏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母体文化的绍兴戏与鲁迅存在着互动关系。一方面,丰富多彩的绍兴戏对鲁迅的思想与艺术进行了最初的启蒙与滋养,不仅使鲁迅从中承传着越文化精神,而且使他接受了社会人生的教育,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底层悲苦的人生状况有了初步的认知和理解,还使鲁迅受到了戏剧教育,积累了戏剧知识,培养了戏剧审美的经验与情趣,奠定了鲁迅赏戏论剧,指导戏剧创作的基础,同时还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鲁迅对绍兴戏十分的钟爱和关心,既高度评价了它的艺术成就,形成了引领人们走进绍兴、了解绍兴戏、把握绍兴文化的强大内驱力与裹挟力,又对绍兴戏存在的不足给予了诚恳的批评,饱含着对保存和发掘这一家乡文化资源的真挚期待,而且鲁迅丰富而伟大的人生与文学作品为绍兴戏的创新和发展积聚了先天性与血缘性的营养与资源,为绍兴戏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是一代国学大师,也是近代悲观主义者著名代表之一。王国维的诗词中弥漫着一种末世情怀,是把悲苦与孤寂生命诗化的载体,同时王国维又将其悲苦与孤寂生命的知性化、哲理化,为其悲情化的人生寻求了学理的支撑,最终将其悲苦与孤寂生命极端化。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是一代国学大师,也是近代悲观主义者著名代表之一.王国维的诗词中弥漫着一种末世情怀,是把悲苦与孤寂生命诗化的载体,同时王国维又将其悲苦与孤寂生命的知性化、哲理化,为其悲情化的人生寻求了学理的支撑,最终将其悲苦与孤寂生命极端化.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爱尔兰著名诗人谢默斯·希尼20世纪70年代末出版的诗集<田间劳作>.分析了西方文学传统和爱尔兰国内复杂斗争对这部诗集的影响,及这部诗集的多篇诗歌表达了希尼在创作过程中遭遇的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矛盾,诗集中有他对诗人的诗学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以及他最终找到的解决之道--"艺术的终极是和平",可以说希尼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两者的忠诚.  相似文献   

10.
时空超越的艺术表现在李贺诗歌中非常突出。诗人打破了现实时空的界限,让他自由的心灵在古往今来不同的时间;在现实、幻想不同的空间恣意翱游。表现了他理想不能实现的悲苦和沉重、艰难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1.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绘画理论与绘画创作中对于"逸格"的理解,在黄休复"得之自然""笔简形具"的基础上,融入了他的遗民情结。他选择用简淡的笔墨、自然的物象、"摄情"的手法隐性地表达出明清鼎革之际的家仇国恨以及画家内心深处的悲苦与无奈。同时,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恽寿平在绘画中又超越了世俗利害得失,通过简淡的笔墨、荒寒的意境表现他的宇宙情思与对人生的思考,以实现对"道"的观照。  相似文献   

12.
李成明所作<日月风情>诗集新近问世.作为以古体格律诗这一艺术样式抒写现代都市体验的诗集,<日月风情>引领现代人体验了一把久违的诗意栖居,令人惊喜.因为工作关系,和李成明君有所过往,印象中解读他乃现代社会的"入世之人",疲于工作冗务.直至他送来<日月风情>诗集,才有机会感性体察其人"入世人生"之外为生活的另一半所留守的复古与诗意.  相似文献   

13.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李白的博学多才、匡时济世之志令人敬慕:他的命运多舛、壮志难酬又让人悲叹。人们为李白诗中的豪情与洒脱而沉醉,却往往忽略了他作为丈夫、父亲这样平凡的人生角色其内心的挣扎与悲苦。换个角度看李白,诗仙的光环悲情了许多。  相似文献   

14.
朱湘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走上文坛的。他在1922年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名为《夏天》,其中比较成熟的作品很少,然而他秀丽清雅的诗笔却表现出一种异样的作风。作为文研会成员,他虽没有严格实践文研会提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主张,但却努力与人生靠近,使自己由自然诗人逐渐过渡到面对人生的社会诗人。到1927年出版的《草莽集》,比之《夏  相似文献   

15.
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以奇诡叙事的方式成功地介入了中国当下的生存境遇.他以神农架为叙事架构,从奇人和奇事中表达了令人震惊的社会内容,从梦魇和幻觉中叙写了弱者悲苦的人生况味,从诡象和异境里描叙了大千世界的荒诞景观,而所有这一切都隐含着他对当下现实的焦虑不安与对和谐生态的吁求.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叙事艺术与对和谐生态吁求的人文底蕴,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才获得了全新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学者小畑薰良英译的《李白诗集》是英语世界的第一部李白诗集单行本,深受英文读者欢迎,颇具影响。译者的中国情结集中体现在这本融译诗与史料于一身的诗集中。他的散体译诗策略秉承了埃兹拉·庞德的译诗传统,颠覆了以往汉学家的中国诗歌翻译风格。1926年,中国学者闻一多对小畑薰良英译的《李白诗集》进行了评介并得到小畑薰良的回应。双方的译事商榷重点探讨了选诗考证、“诗意”能否翻译与翻译对文化、文学的影响等问题,于当今的诗歌翻译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莫须有先生传·序》中,废名借庖丁答梁惠王的一句话作为对莫须有先生的嘉奖:“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正是解读《莫须有先生传》的“立身之本”,借助戏谑与反讽,废名通过近乎“疯癫”的莫须有先生表达他的人生之“道”、生存之“道”,体现出废名从“自我”的感知出发,对儒、道、释思想的融合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林庚先生香港佚诗一首袁良骏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楚辞唐诗专家林庚先生,青年时代曾热心从事新诗格律化运动,他的诗歌主张和实践颇引起30年代诗坛的重视。他诗作甚丰,诗集有《夜》,收诗43首;《春野与窗》,收诗57首,此两部诗集均收入“北平文学评论社丛书”...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发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篇佚文——他为彭丽天的新诗集《晨夜诗庋》写的《跋》。这篇《跋》,似少为人知,不仅《闻一多全集》未收入,连有关闻一多的年谱、传记、论著也未提及。众所周知,闻先生是一派诗宗。他影响、鼓励和帮助过一批青年诗人,彭丽天就是其中的一个。彭在《晨夜诗庋·后记》中说:“我在此尽忱谢谢闻先生给我许多的教益和帮助。”闻先生在《跋》中也说:“当丽天初碰见我的时候,我对新诗还是热心的,自己热心作,也热心劝别人作。丽天之走上诗的道上来,总算是因为我的鼓励而感着更起劲的。”《晨夜诗庋》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四月,这时,闻先生虽然已停止创作,但他仍然作为这个诗集的发行人,使它得以问世(代售处是北平佩文书斋);还为它作了  相似文献   

20.
吴以先生是河北省以医药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他的奖章与成功花环的璀璨中,有著一部充满荆棘与坎坷的历史。老父亲的一摞书,使吴以於彷口中找到了人生的座标。大学刚上一年,他就着十年苦续的底子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创下了一个奇迹1976年正在故城中学读高一的昊以崇遇上了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致使他“考清华、当工程师”的理想破灭。正在他彷徨无助时,他的父亲——当地一位非常有名望的老中医给他抱来一振厚厚的医书,使他找到了人生的座标。从此,他便朝夕与日书相伴。60年代的中国农村,条件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