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对我国网民进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网络“非理性”被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理性”所操纵.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资产阶级文化殖民的需要及其意识形态上的傲慢,互联网的文化包容性以及活动主体的技术性隐身,“去意识形态化”成为互联网娱乐精神的主旨.维护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既要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和抗颠覆力,又要在技术操作上主动应对,建立全方位意识形态战争的防御体系.网络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和强化需要在内涵与技术两个层面树立新的理念,发动新的防御,开拓新的路径.占领互联网意识形态阵地,是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建构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互联网治理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互联网治理体制存在很多不足,无法很好地应对和解决网络空间的一系列治理问题.我国互联网治理体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统筹规划互联网治理体制,建立高层级的领导和协调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分工,实现有效的多元统一监管;建立各监管机构之间、公私部门之间的信患共享机制和协调机制;改革教育体制,加强互联网治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完善政府采购机制,鼓励开发互联网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4.
张晶莹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0(5):139-140
分析了互联网上信息污染产生的原因 ,阐述了信息污染的分类和信息污染的危害 ,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立“法”管“网”;以“技”控“污”;提高用户的素质和信息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6.
乡村治理贯穿于乡村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的乡村治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通过类型化的分析和梳理可以发现,我国的乡村治理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并且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相互关联但又截然不同的治理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看,法治化治理是当前乡村治理的应然选择.由于...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传媒时代.它的兴起和发展给我们的交流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与此同时,国外资本主义思潮、腐朽文化的传播,给我国意识形态的构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正确理解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冷静应对挑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行理论创新,实现意识形态的人本化转向,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实现在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在线数据的增长及其可获取性为开展人类社会行为与互动的互联网治理研究提供了机会,同时催生了新的问题与方法。当前,互联网社会风险治理的核心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虚假信息、公共危机事件、网络欺凌与极端主义等。在问题与技术的双向驱动下,社会风险治理结合数据技术与计算方法,广泛运用数据收集与存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群体智能等方法,一方面拓宽了社会风险治理的工具视野,另一方面也为风险感知和预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选取面向互联网社会风险治理的三大议题,通过对新近研究的梳理,揭示未来互联网社会风险治理的技术应用趋势和挑战,从而为更广泛的社会治理提供前沿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及蕴涵其中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的思想走进当代、参与当代社会和思想对话的鲜活的精神资源.探释马克思批判思想的萌芽、生发与衍进,阐释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其所做的创造性延展,对于我们自觉继承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和弘扬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回顾已有的中国学术界对政府治理的研究成果,从政治学角度出发,以批判性的视角并从中国具体的语境出发,结合学者们的文本,梳理了中国学者对政府治理概念的理解,以及政府治理研究的主题。在此过程中,试图回答中国学者如何理解治理与政府治理,中国学者对政府治理的研究涉及哪些主题,未来中国政府治理研究的重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规制体制改革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尽管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放松规制乃至取消规制的呼声此起彼伏,几乎成为世界潮流,但半个世纪以来,规制非但没有被取消,在某些方面还得到了加强。对于在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而言,规制是否多余?针对日益复杂化的微观经济活动,是强化政府规制,还是放松政府规制,抑或取消规制?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齐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1):92-102
运用分析软件CiteSpace,对2004-2019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收录的主题为网络治理或互联网治理的662篇CSSCI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辅以Excel等软件进行统计,可以从定量角度整体把握网络治理的研究脉络与现状.通过对作者和研究机构共现分析、高被引文献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及关键词突变分析等,呈现了国内网络治理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特点、研究主题分布等情况.国内网络治理研究的热点包括网络治理内容、网络治理主体及网络治理目标三个方面,研究的前沿集中在大数据、网络主权及"互联网+"等领域.未来网络治理研究应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并在网络空间发展、演进的动态过程中进行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郭超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5):99-105
精准化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目标旨向,大数据的强劲赋能为达成精准治理目标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以思维为先导、以技术为根本、以实践为抓手,是推进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精准治理的三重向度.就思维向度而言,关键要坚持创新思维、整体思维、靶向思维、动态思维;就技术向度而言,关键要利用大数据预测技术精准防患潜在意识形态危机、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精准满足网民思想文化需要、利用大数据推送技术精准传播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利用大数据还原技术精准追查不同治理主体责任;就实践向度而言,关键要精准实施治理方略、精准优化治理机制、精准打造治理团队、精准净化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5.
陈优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5):90-98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迫在眉睫,但网络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落后,治理工作面临治理对象局限于网络空间、协同治理格局尚未形成、网络法治体系尚待完善等主要问题.区块链技术所包含的时间戳技术及其可溯源防篡改特征、分布式账本技术及其共识机制、智能合约技术及其自动化特征将助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区块链技术具有一定的限度,其所包含的匿名性问题、去中心化特征、代码治理模式将给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带来监管机制、传播机制、立法机制的挑战.对此,必须坚持开发区块链技术与监管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区块链技术与战略性前沿技术的配合、区块链技术赋能与党的舆论工作的融合,构建全方位、全天候、多层次的网络意识形态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周红禄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67-70
乡村治理作为农村事务的主要一项,从新中国成立起经历基层政权与农民共同主体,人民公社单一主体及农民单一主体的三个不同主体阶段。三个阶段中显示出了认识村治主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家力量与非国家力量间关系以及主体与土地制度间的关系。随着村治主体的稳定,党组织建设,宗族稳定又在影响着村治。因此,必须要明确国家中心任务,以便促进村民自主意识,以便更好推进村治。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现代化包括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科学的社会治理体系才能孕育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体系的效能,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解决中国各种社会问题,实现各项既定目标,关键要靠社会治理现代化也就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谓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社会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使社会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法、法律制度治理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社会的效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我们准确把握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理念、价值取向和基本路径,进一步改革社会治理体制、不断丰富、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管理研究在中国:进路与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带来诸多问题进而需要人们认真关注的促动下,社会管理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检视已有研究,研究者主要是沿着“为什么要研究社会管理、何谓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前行脉络、社会管理的当期重点”等进路展开分析.梳理发现,社会管理研究缘起于社会转型的现实推动;对于何谓社会管理,当下是多维解说却尚无定论;社会管理的现状及未来趋势是匍匐前进但趋向明朗;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任重道远.相对而言,社会管理创新成了一个永不陈旧的焦点话题.从根本意义上讲,社会管理创新是在寻求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深入分析可见,当前研究亟待关注四大重点议题:谨慎思考西方社会管理语义在中国的适用性;精细考量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明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的关键是重构政府与社会的互信;当前基层社会管理实践缺乏创新的激情和有为的胆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相关措施与制度,从古代到现代是不断发展的.农村社会保障性质从古代农业文明时期补救性质,向现代社会的制度化方向转变,社会保障范围从狭隘性、单一性向社会公共性、综合性转变,社会保障理念也从传统的注重社会整体和国家控制,到现代的强调个人权利和政府义务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3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和后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因为在执政基本思想、执政理念、路线方针和管理手段上的差异,不同时期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的表述也不尽相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就是在承认个性化、多元化的基础上,通过沟通、对话、谈判、协商、妥协、让步,整合为各个阶层都能接受的社会整体利益,最终形成各方都必须遵守的社会契约,并用"社会政策"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