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句群作为语言学中的语言表达单位,在文学作品中同样可以视为一个具有内在统一语意的,形式整齐的表达结构。句群在由《诗经》到汉赋再到宋词等不同体裁作品中的运用,具有结构、情感、审美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其在宋词中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对于词体摆脱诗之影响而独立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关注句群在宋词作品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对作品内容和词体本身做出新的理解,而且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艳霞  李犁 《理论界》2010,(2):150-151
吴冠中和莫兰迪是中西绘画界运用灰色格调极高的艺术大师,本文就他们的油画作品进行分析,从色彩与形式的统一、色彩与意境的统一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寻求出二者的差异,并总结出二者的作品都融合了东方的艺术精神,做到了形式与意境的完美统一,再加之各自的灰色语言,创造了独特的"灰色美"。  相似文献   

3.
新印象主义是在印象派基础上把绘画色彩技法发展到了一个极端的画派,其发起人修拉致力于科学理论于绘画实践研究,把一切对艺术有用的因素都融合到他自己的画中去.其严格按照色彩分割理论来做画,创建了"色差消失"原理在油画技法中的运用,并采用"点彩"技法,改调色板上的颜色调和为"视觉调和",是印象主义画派在色彩和技法上的一个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4.
波斯绘画历史悠久、作品众多,但近代以前相关的理论总结和研究论著却寥寥。伊朗萨法维时期的文人和宫廷画家萨迪基·贝格所写的《绘画原则》作为波斯绘画史上第一部绘画理论的作品,是研究波斯绘画源流及发展的重要作品。《绘画原则》包括绘画理念、写作缘起、制笔执笔、基础造型和颜料配制等内容,是最早提出波斯绘画"七种基础(样式)"的史料之一。本文依照波斯语抄本对其进行了原文翻译及注释,同时运用《绘画原则》中的原理解读萨迪基的两幅作品,以使读者对这部理论经典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5.
写文章主要用文字和语言,绘画主要用线条和色彩。文学和美术各有其自身的不同特点;因此在中学语文课文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绘画这种辅助手段;利用绘画固定、静止、可观的特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圆满的教学效果。 在中学语文课文教学中运用绘画手段,必须有利于突出语文课文的重点,突破其难点,有利于加深理解人物形象、细节描写、景物描写、深奥比喻的精髓,从而一解文章的精巧构思和主题。  相似文献   

6.
朱宏 《南方论刊》2010,(6):89-90
色彩对于绘画来说,不仅是表情达意的手段。也往往是画家们苦心追求的形式内容。现代主义绘画作品色彩构成讲究的对比与调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何使色彩获得平衡或秩序感,这其中,形态、面积、明度、色相、纯度等都是左右其表达的因素,其中变化最丰富,对画面作用最大的当推明度因素。它融色彩与黑白关系为一体,从画面造型到空间表达,从视觉基调到情感表达,处处都能找到它的作用。现代主义绘画利用纯粹的色彩与形态,给人以直觉及震撼的感受,如何运用这些因素来拓展绘画语言是本文关心和思考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佩 《理论界》2012,(1):118-120
吴文英《莺啼序》除注重声韵外,还注意吸收美术手法。第一,构建微型景观。即在长句中运用"以文为诗"、"锤炼词的语言"等方式增加信息密度,力争每韵都提供一组较为完整的信息。第二,运用对绘画的感悟力营造作品的画面感。词人采取了分层次设色、精细描绘细节、晕染背景烘托主体等技巧。  相似文献   

8.
"唐宋词"是唐宋时"曲子"这一音乐艺术形式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以文案形式流传至今的"唐宋词",是当时词曲一体的曲牌体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唐五代时,文人往往称"词"为"曲子词",或简称为"曲子".  相似文献   

9.
新印象主义是在印象派基础上把绘画色彩技法发展到了一个极端的画派,其发起人修拉致力于科学理论于绘画实践研究,把一切对艺术有用的因素都融合到他自己的画中去。其严格按照色彩分割理论来做画,创建了“色差消失”原理在油画技法中的运用,并采用“点彩”技法,改调色板上的颜色调和为“视觉调和”,是印象主义画派在色彩和技法上的一个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10.
新印象主义是在印象派基础上把绘画色彩技法发展到了一个极端的画派,其发起人修拉致力于科学理论于绘画实践研究,把一切对艺术有用的因素都融合到他自己的画中去。其严格按照色彩分割理论来做画,创建了“色差消失”原理在油画技法中的运用,并采用“点彩”技法,改调色板上的颜色调和为“视觉调和”,是印象主义画派在色彩和技法上的一个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11.
李辉 《阴山学刊》2012,(3):33-37
宋代镇江怀古词不乏名作。北宋润州词多写与私人生活相关的镇江,虽怀古情绪滋生,但词人情怀依旧停留在离情别绪上。南宋镇江怀古词的主题发生了明显变化。因山河破碎,词人常登临多景楼北望中原,借古论今,抒发对国运身世的感怀,但不同时期词人的情绪有着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2.
金荣权 《云梦学刊》2007,28(2):44-47
楚辞尤其是屈原和宋玉的作品大量运用古老的神话传说,不仅体现了楚辞的创作特色,同时也折射出楚民族的文化气质与民族精神,具体说来,主要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即:民族文化个性与理性兼融的精神气质、人神合一的文化特色、念祖爱国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曹明升 《学术探索》2010,(2):127-132
从乾嘉开始,清人多用“厚”这一范畴品评宋词,其理论内涵总体上可分为宋词本体之厚与词人主体之厚两大指向。清人认为,主体之厚决定词体之厚,故欲求词中之厚,必先葆主体性情之温厚,然后将家国、身世之感寄于物象,可得内在的有寄托之厚;若能将寄托之意出之以顿挫之笔,给人吞吐沉郁之感,便得外在的浑厚之风;而最高境界则是由主体温厚之性情与词体深婉之特性相交融所产生的由内而外的整体之厚。其他诸如“沉郁”说、“重、拙、大”理论等,在实质上皆以主体之厚为本原、词体之厚为指归。清人以厚论词,不仅为了疗救前期词坛空疏浅薄之弊端.更蕴含推尊词体的深层目的与巧妙策略。  相似文献   

14.
祝东 《殷都学刊》2011,(4):58-64
宋季遗民词将艺术手法与思想内涵完美结合,在唐宋词史上涂下浓墨重彩一笔,对清代词学亦产生重要影响。清代词坛三大主要流派即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他们不论是理论批评上还是艺术创作上都受到过宋季遗民词的影响,但其侧重点却各不相同。清代三大词派在对宋季遗民词的接受过程中,或是注重作品的思想内容,或是倾向艺术手法的借鉴,或是推扬其思想理论,各取所需,借石攻玉,宋季遗民词对清代词学的发展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宋代帝王大都推崇佛教,因此士大夫文人也习佛成风;而佛教(主要是南禅宗)的世俗化转向及简便易行的修行方法,更为宋代士大夫文人在佛禅义理的沉潜中获得精神的超越大开了方便之门。佛教对宋代文学的影响至深至广,特别是在诗歌和散文领域。相对而言,宋词受佛教的影响较小,但词是有宋"一代文学"的标志性"产品",虽然"词为艳科",专主情致,侑酒佐欢、遣兴娱宾是其主要功能,然而填词既然是当时士大夫文人文学活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就不免渗透着他们的文化精神与人生意趣,也就不难从中看到或感受到词人与佛禅的不解因缘。  相似文献   

16.
清人的宋词史研究以扎实的史料辑考来支撑宏观上的理论建构.史料辑考以整理宋代词话,考订词人史迹,编选、校勘宋词为主要内容,其深层用意是要以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的形式来反映宋代词史风貌,通过保存、整理作品来达到"以词存史"之目的.清人在建构词史时,或以词人为基点,或以正变为骨力,或以风格为中心,基本做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但清人的宋词史研究淡化了对宋词原生状态的考察,缺失了宋词中数量庞大的俗词的身影.其根本原因在于词文学在宋、清两代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改变,其直接后果就是使词这一在宋代原本非主流的、雅俗并存的文体被清人人为地抬作了宋代的代表文体与雅文学之典范.所以当下的宋词史研究与书写,不仅要深化、扩展和纠正清人的话语,更要弥补那些为清人所缺失、淡化的部分,最大程度地恢复宋代词史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7.
余敏芳  赵晓岚 《云梦学刊》2012,33(5):101-106
词选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文化现象。宋人词选虽然数量不多,但明显勾勒出由选歌到选派的发展轨迹,在词体文学发展史、词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宋人词选价值主要有三:文献价值、理论价值和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杨雨 《云梦学刊》2002,23(5):59-61
温庭筠的诗词创作实践清晰地展示了晚唐由诗入词的线索与途径 ;作为唐代第一个“专力于词”的文人 ,温庭筠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畛域 ,不仅是晚唐艳情诗坛的重要诗人 ,更以他的艳词创作直接开启了晚唐五代香艳的词风 ,并且奠定了词以婉约为正宗、词为艳科的正统地位。温庭筠的功绩就在于将中国文人诗歌的接力棒从诗传递给了词 ,开启了宋朝一代文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19.
自宋以后,词的审美风格主要呈现为"豪放和婉约"两种类型。豪放雄伟壮丽,婉约清秀优美,其间包含中正在内。与之相似,山水画在宋以后也有"南北宗"的划分,北宗阳刚宏伟,南宗阴柔秀丽。"宗派"来自"禅家",虽不恰当,却得默认,而这二者,就其宏观层面的美学韵味来看,说的是同一个道理。用豪放美与婉约美这对审美范畴,着重讨论宋代山水画的美学特征,并将词评作为评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对照面,发掘宋代山水画展现的"豪放美和婉约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楚辞章句》、《楚辞补注》和《楚辞集注》分别作为汉代和宋代楚辞研究的成功之作,典型地体现了汉、宋思想文化加之于楚辞学的各种影响,以及由这些影响导致的汉、宋楚辞学研究的历史转型:阐释目的由外向经世到内省治心的转变;文本注释由偏重训诂到阐发义理的转变;研究视角由经学原则到文学观照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