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可以有不同的组合状态,各种不同的组合 状态所引起的经济后果是极不相同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国民经济运行正常,经济发展稳定;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国民经济运行不稳,经济增长波动。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通常又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在这种状态下,轻则出现经济萎缩,重则出现经济危机;一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在这种状态下,轻则出现物资供应紧张,重则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与否,是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可观测变量,关系国民经济运行稳定与否,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首先就在于不断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均衡,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中,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衡是并存的。因此,在控制总需求规模和提高总供给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对总需求结构和总供给结构进行调节,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的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在总需求膨胀的背景下,增加总供给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提高积累效果而不是积累率,从而一方面有利于对总需求规模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促进总供给水平的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经济体制转轨为前提条件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找到一条合辙的轨迹,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制度要有创新。对我国当前极具现实意义的制度创新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机制和转变政府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宏观经济总量矢衡表现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它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几年米,我国宏观经济研究在总量分析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但美中不足的是,对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的原因分析过份偏重于需求变最的分  相似文献   

4.
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是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新课题,它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中居于核心的地位,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中,“投资”具有“二重性”,即同时具备需求和供给的属性,因此供给侧问题和需求侧问题交织在一起。分析宏观经济结构,不仅关涉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结构演变,更重要的是需要研究两者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我国宏观经济问题的复杂性所在。本文将投入产出分析改造为一种新的结构性分析,以增加值的形式表示经济联系,从而直接建立了总需求结构与总供给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使生产技术结构隐含其中,为研究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结构的平衡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结构性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在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获得高速的增长,但同时也导致了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结构的形成。在需求侧,投资和净出口的比重上升,消费比重下降;在供给侧,部门内以及部门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且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正相关。所以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问题从结构意义上而言是在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主要是改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总供给总需求分析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量失衡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在事前(ex ante)不相等从而使得宏观经济运行结果与经济主体的预期不一致,所以总量失衡是非均衡的;同时,只要总量失衡现象在所依存体制结构下是可持续的(sustainable)即可以由现行体制结构不断再生产出来,就可以对非均衡系统施行均衡分析处理。因此,在个体市场可能不出清的情形下构造我国的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进而在总体市场出清假设下使用总供给总需求分析框架描述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在方法论上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7.
对一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总需求和总供给状况的判断,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依据。所以,考察我国现实条件下需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以认识我国现实经济状况,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议。 我国社会总需求的状况及其成因 我们首先考察社会需求总量的主要特点。一般而言,总需求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种状况,一种是总需求膨胀,即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另一种是总需求不足,即总需求严重小于总供给。从理论上说,由于总需求的膨胀与不足反映着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总需求的状况可以用供需差额或供需差率来表示。但事实上,供需差额或供需差率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多种矛盾互相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一 问题的提出 一个国家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是一个重要条件;同时后者又是前者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各国的经济发展史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始终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综合性经济参数。 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及其平衡问题上的认识是不足的,在某些年份和某些时期,对社会总需求或总供给几乎是毫无管理,  相似文献   

9.
投资需求是构成社会总需求的重要宏观经济变量。投资需求虽然在数量上小于消费需求,但它却是总需求中最易变动并且波动很大的部分,它的波动会通过乘数过程而引起总需求乃至总需求与总供给关系的巨大波动。因此,作为调节投资需求的投资政策,是稳定总需求增长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投资政策通过对投资总量的约束和调整,可以有效地保持总需求稳定增长,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一般来说,总需求的过大波动如果没有投资政策的作用,是很难稳定下来的。因此,为了稳定总需求增长和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必须要制定和使用科学的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10.
货币供应量合理与否,关系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问题。而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与否,又关系到宏观经济能否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问题。基于此,货币发行量的探讨,不能不从社会经济的多元关系中.去分析、研究它们各自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一、货币供应量的宏观系统及其相关系统平衡的关系 (一)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总资金的运  相似文献   

11.
一存在于我国宏观经济总量上的矛盾是:总需求旺盛,总供给不足,总需求与总供给长期处于非均衡状况。在我国迄今为止的总需求管理中,对偏大的总需求的短期调控往往带来经济发展的震荡和衰退,致使供求大体均衡的状况多发出在经济增长的低峰阶段。1.我国宏观经济的常态及其原因。对我国经济运行的长期分析表明,我国宏观经济的常态是总需求旺盛,总供给不足。这一点已经被很多人所认识。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由于总需求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改革处在全面起步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保持宏观经济的平衡,是深入推进改革的重要条件,也是理论界讨论的焦点。目前主要倾向性的观点认为,解决我国现阶段由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引起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必须从控制总需求入手,宏观总量管理主要是总需求管理。主张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双紧”政策煞住总需求,实现总需求与  相似文献   

13.
宏观经济平衡的全部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货币供应量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内生变量,其任何变动无不根源于国民经济跳动的脉搏,反过来又对经济运行的过程及其结果发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因此,有效地调整货币量对于实现宏观经济平衡就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4,(9):55-59
价格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经济能否健康运行的重要指标。价格水平过高或过低,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因而,稳定价格水平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之一。通过分析影响物价水平的因素,并纵观我国改革开放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管理历史,不难发现:"政府作为"对于价格水平问题往往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影响价格水平高低的原因很多,但价格水平出问题,实际上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失衡所致。因此,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间的平衡,是长效解决价格问题的不二法门。而供需平衡是通过市场均衡实现的,因而在处理价格水平问题上,政府应从自身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着眼,进行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总供给划分为全总供给、意愿总供给、现实总供给和闲置(过剩)总供给;将总需求划分为全总需求、意愿总需求、现实总需求和闲置(过剩)总需求。论述了各类总供给与各类总需求的相互关系,认为现实总供给恒等于现实总需求,其他类型的总供给与其他类型的总需求则经常不相等。认为应以现实总供给与现实总需求的量,作为判断一国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的标准。各国在任何时期里的总供求都是均衡的,但是,存在着高质量均衡与低质量均衡的区别。具体地讨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总供求是否达到高质量均衡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一 需求导向型经济和供给导向型经济是相对应的不同经济发展类型。供给导向型经济,是指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主要受供给的支配和制约。需求导向型经济,是指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受需求的支配和制约。简单地讲,供给导向型经济就是由供给推动经济发展的推动发展式经济,需求导向型经济就是由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拉动发展式经济。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经济总量平衡,为保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进而保证经济正常增长和发展,必须使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保持大致的平衡,这就需要不断的对它们进行调控。调控…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谈到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时指出:“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适当的比例”。“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这是保证经济比例关系协调、社会再生产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明的社会再生产的现实条件,就其基本内容来说就是要阐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因此,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理论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中的具体运用,很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一研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是以顺利通过社会流通过程为前提的。如果在社会流通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生产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能够顺利卖出,  相似文献   

18.
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强化我国财政宏观调控力度刘邦驰,梁宝柱财政历来是世界各国政府干预经济,影响社会经济活动,调节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平衡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矛盾的最基本手段。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财政的职能作用,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先秦百家中有商家与轻重家.商家资料保存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轻重家的资料主要保存在《管子》轻重各篇中.商家总结商人的经营经验教训,形成经营理论,对现代市场经济有借鉴作用.轻重家是政府经济官员,利用政权干预经济,调控市场,平衡各部分人的利益,抑制民间富商巨贾垄断市场、谋取暴利,保护平民利益.秦汉以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轻重家在宏观调控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轻重家是政治经济学者,主持经济工作,对政治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20.
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应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影响,一国宏观经济运行在出现供求缺口(无论是通胀缺口,还是紧缩缺口)时,总是可以通过价格变动来协调,以达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的均衡状态。但由于现实经济运行往往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宏观经济原有的均衡被打破,造成实际GDP偏离潜在的GDP的水平,从而会发生经济波动。从理论上说,这种波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自身作用而加以消除,但由于价格变动的缓慢性,这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经济系统自身恢复平衡;而在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