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幸福是人们终其一生的追求,而"对幸福的根本看法"构成了幸福观.新时代的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幸福观的历史性嬗变."人民幸福"是新时代幸福观的核心要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当前大学生对幸福观的理解具有时代特征,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进行科学指引,有利于大...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每个人都期望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和永恒话题.对幸福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幸福观,不同的幸福观会导致不同的人生态度.只有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引下,坚持物质与精神,享受与创造,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才能享受美好幸福的生活,创造充实丰富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一种把幸福与道德结合起来思考的、强调奉献的德性幸福观,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应该以它为导向和归宿。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在章节结构上应该包括“幸福与大学生的成长”、“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在实践中创造幸福”等教学内容,主要观点强调“精神幸福高于物质幸福”、“创造幸福高于享受幸福”、“社会幸福高于个人幸福”。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兼有幸福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特点,它应该坚持主体性、引导性、实践性的原则,可以采用“理论解释法”、“情感体验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此外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还需要发展的社会经济、公平的社会制度、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幸福感带来一定冲击,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高校不仅要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更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培养善于体验幸福、积极创造幸福、正确享受幸福的时代新人。从目标维度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主要包含促进生命健康的教育目标、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目标、遵守法律法规的教育目标;从价值维度看,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将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感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相统一;从实践维度看,教育者要更新幸福观教育理念、创新幸福观教育方法、拓宽幸福观教育渠道,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时期,激励大学生在感恩中体验幸福、在担当中创造幸福。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幸福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为人民的幸福开辟了通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幸福观。需要传统幸福观向现代幸福观的嬗变、更新和转型。树立以人为本的幸福观,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将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与追求国民幸福总值,将追求个体幸福与追求社会幸福,将追求物质幸福与追求精神幸福等结合起来,以科学的幸福观丰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学角度,幸福被界定为个体内在的主观感受,幸福获得也注重人格等个体特性的完善。然而无论是幸福观还是幸福感都有其社会文化的客观性前提。社会文化规定幸福的含义,界说幸福的标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人们的幸福观有所不同,转型期的中国人也会存在对幸福内涵的不同理解;社会是个体追求和实现幸福的前提和保障,从社会发展及社会和谐的需要出发厘定幸福含义,引导人们对幸福醒思并追求真正幸福,建立基于幸福的社会发展框架是实现和谐个体与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一个美妙而令人神往的字眼,是人们一种美好的主观感受。大学生对幸福有着独特理解和执着追求。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课"的重要内容,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课"教材中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首次入位于"基础"教材是在2015版中,并在2018版"基础"教材中加以修订与提升。在对幸福的基本内涵探讨的基础上,文章对"基础"教材幸福观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就如何提升大学生幸福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指出应辩证看待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享受幸福与创造幸福、幸福教育与幸福体验的关系,希冀提高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德国著名古典唯物主义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以其独树一帜的人本主义幸福观奠定了他在西方伦理学史上独特地位,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幸福观的意义与价值不仅在于他建立了系统的幸福论体系,还在于他以人本主义幸福观为基础探讨了幸福观与宗教批判之间的内在关联,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的人本主义幸福观有助于号召人们追求现实的利益和幸福,用"爱"把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团结起来,为实现人类的共同幸福而斗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幸福观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内容,对此密尔也做出了功利主义的界定和阐述。他通过对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幸福与德性、幸福与个性发展等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的分析,阐明了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则”。这种在社会层面上兼顾德性和个性自由的幸福观,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伦理构建,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幸福的渴望是人们奋斗不息的动力源泉。习近平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劳动实践理论、价值理论等为其提供了理论滋养和哲学准则,体现了创造与享受、物质与精神、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有机统一,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幸福观的扬弃与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是当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树立正确幸福观念、实现人生幸福的科学指南,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幸福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对国民幸福感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社会要和谐,首先必须实现人的和谐。农民工作为连接城 市和农村、市民和农民的纽带,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本文以农民工幸福感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当代中国农民工的幸福感,从社会和农民工自身二维视角探讨影响农民工 幸福感的原因。其中,主观原因主要是自我认同度低、缺乏归属感、存在攀比心理等,客观原因主要是待遇低、欠薪严 重、维权艰难、子女入学难、赡养父母等。要提升农民工的幸福感,需要内部发力、外部助力共同作用,通过改变农民 工心态、加大教育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幸福之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社会的理想状态,而和谐幸福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动力和目标。为了实现和谐幸福,我们必须以和谐理念引导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个人幸福和他人(社会)幸福、人类幸福和自然演进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幸福的阐释,不是从伦理层面进行的,而是从生存方面展开的.老子的幸福思想不仅仅是表述祸福的相互转化,而是致力于社会和谐的哲学思考,它对我们今天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个体重大需要和欲望的满足,在本质上是一种判断标准。每个人所接受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种类和多少不同,其幸福标准也不尽相同。个体正是依据自身的幸福标准来衡量自身幸福的程度。幸福感是个体感知到自己的重大需要和欲望满足后的一种心理体验,除了受到自身幸福标准的影响外,还受到个体的遗传因素、人格特质以及思维方面差异的影响。干预幸福、提升个体幸福感是幸福社会建设的主题。干预幸福应从需要与欲望的调节与满足入手。需要与欲望的调节,除了采用幸福观教育的形式外,更应通过缩小个体间差距、保证公平公正以影响个体幸福参照标准的形式来实现;需要与欲望的满足方面,除了提升影响幸福的一般性客观要素水平外,应通过深入细致的专业化社会工作来协调个体的主客观世界,提升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建构和谐社会的社会幸福要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制度发展各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并考虑到社会各层级人的理想与追求。对社会幸福标准的提升,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而对社会幸福的态度,则折射出社会文明程度和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诉求。和谐社会的幸福度评价指标体系正是基于个人体验与社会评价的基础上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6.
因果报应与道德信仰--兼评宗教作为道德的保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德福统一是道德信仰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常常难以实现,导致了道德人生的困惑,动摇着人们的道德信仰,而宗教善恶因果报应说正好迎合或满足了人们对德福统一理想的向往.宗教把善恶因果报应当作宇宙、社会和人生的一大法则,由此强烈地干预了人间的道德生活和人们的道德信仰.从人类历史上看,相信宗教所倡导的善恶因果报应律,对人们形成一定的道德责任感、道德信念和道德信仰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要人们不再把德福统一、善恶报应寄托在宗教的承诺上,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实现德福统一,就需要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一个具有伦理权威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善恶因果性有效运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幸福观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幸福观,是以个人的、社会的和生态的全面进步为主旨的幸福观,是以新的发展理念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幸福观,是借鉴各国人类文明、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幸福观。弘扬习近平幸福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对新时代青年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人的"独善"往往表现在"逸乐"中,而"逸乐"在西方的美学观念里与"颓废"相对应。逸乐作为现代性的特征之一,在陶渊明与白居易的诗歌中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陶渊明开创的是乡村的逸乐之美,他的逸乐是生命与自然的融合;白居易开创的是都市的逸乐之美,他的逸乐是生命与世俗的融合。逸乐是生活的艺术,具有现代性的永恒之美,不仅对于古人重要,对于崇尚休闲的今人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民在我国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国民的主体,农民问题的解决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民的快乐就没有整个国民的快乐,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财富不一定意味着快乐,经济增长率和社会整体快乐程度并不绝对成正比。切实解决“三农”问题,适当增加在失业、养老、病残救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投入,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实行“国民待遇”,加强对包括农民在内的公民教育,可以说是解决农民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