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推回原则要求任何国家在面对难民(或避难寻求者)的时候,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其驱回到其生命或自由可能会受到威胁的领土的边界。它最早起源于国内法,后来进入国际条约,其中以1951年《难民地位公约》的规定最为完善,现在不推回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解决难民问题时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不推回原则的适用范围应突破1951年《难民地位公约》的字面规定,需要各国从本质上加以考察。难民这个词本身的含义要扩展,不推回这个词也需要全面考虑。不推回原则禁止引渡难民,不得将难民送回至其生命或自由受威胁的领土边界;禁止在边界拒绝难民入境,包括禁止采取变通措施以违反公约的目的而实施域外推回;禁止将难民驱逐出境。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需要积极地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在国际难民问题上,对世界各地的难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国际法中的难民问题和中国有着直接的关联,随着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复杂化,难民问题对中国边境地区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中国应善于运用国际法,包括国际难民法中的不推回原则。在保护难民的立法问题上,需要既符合国际法的最新发展,又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以便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刘丽 《社科纵横》2014,(11):63-68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般法律原则是《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明确规定的国际法的渊源,同时它也是国际商法的重要渊源。对一般法律原则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与国际商法的起源、发展与适用关系密切,展示了国际商法本身的性质和发展脉络。本文正是从国际商法渊源的角度出发,对一般法律原则的性质、地位和功能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将其与国际商事惯例这一重要渊源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国际商法其他渊源的冲突与协调,得出一般法律原则是国际商法必不可少的渊源形式,对于弥补国际商法的法律漏洞,促进国际商法的统一和推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体理性的有限性、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等原因,契约当事人无法有效预见战争、剧烈的通货膨胀、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动荡等事变.从而无法有效地将其风险在契约中予以分配.实证法层面的情事变更原则,其制度合理性的证立可从制度功能、价值层面、逻辑层面三方面入手.在长期契约或继续性契约履行完毕前,契约基础发生障碍或丧失,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等引起的重大事变使契约当事人间的利益均衡关系遭到根本性破坏或契约目的不达时,由当事人分担该一般危险产生的重大损害,这是以衡平的理念对契约严守原则严苛性的缓和与干预,以保护当事人的法律政策考量.实现契约的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4.
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在GATT/WTO法律层面持续引起学者们对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激烈争论。而气候变化博弈中,WTO成员方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单边措施,可能违反了WTO的非歧视原则和其他若干规则。对从未做出碳减排承诺的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可能违反SCM协定,TRIPs协定很难成功适用于气候友好型技术的转让与应用之中,这都是气候变化下WTO争端问题凸显的主因。本文通过探讨碳关税等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与WTO的一致性,对GATT/WTO关于贸易与环境的争端解决案例进行解读,探寻气候变化下WTO争端解决的未来走向,对我国频发的贸易摩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顾肃 《浙江学刊》2007,(4):5-12
在民主政治的大前提下,宪政主义与法治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讨论宪政的基本价值需要澄清法治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道德,阐述宪政主义与人治的根本区别,划清死守法律条文的统治与坚持法治精神的统治之间的区别。另一方面,作为宪政的一个特例,公民不服从看起来是对法律统治的一种违反,但在严格的界定条件下,实质上是坚持宪政的一种独特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孙慧玲 《浙江学刊》2002,4(5):147-151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们究竟应该信奉怎样的道德基本原则问题 ,目前在理论界尚存在诸多的异议。这种异议既是当前市场经济的道德实践现状在理论上的折射 ,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道德理论在规范与引导市场经济行为方面的某种无奈。因此 ,探讨市场经济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基本原则问题 ,廓清一些重大理论是非 ,以期形成某种实践理性上的共识 ,无论对“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 ,还是对于当今中国道德理论自身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佳 《学术交流》2007,(4):108-110
自愿参与容易引发农民的逆向选择,与低覆盖率有关,不利于稳定筹资机制。自愿参加原则和强制参加原则都不是政府在目前国情下的最优选择,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过程中应放弃自愿原则,代之以“适度强制”原则。  相似文献   

8.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公正性与发展中国家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玉琳 《浙江学刊》2002,(4):183-186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储备货币多元化和以浮动汇率制为主流的汇率制度选择自由化,发展中国家似乎摆脱了原有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纪律和约束。但实际上,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发展中国家在储备货币依赖、汇率制度选择、国际收支调节和抑制国标投机资本冲击等方面均受到不利的影响(甚至是伤害)。本文首先论述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发展中国家不公正性的表现,然后深入分析了其根源,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为何幸存?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过时"了吗?我们对此的回答是:一方面,我们无法直接援引马克思或列宁的理论来面对今天的世界;但另一方面,马克思和列宁对资本主义发展地理不平衡的分析,为我们面对今天的全球化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宝贵的思想遗产。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理论批判和现实斗争,构成了20世纪资本主义发生重大变化的客观背景。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对峙,使得资本主义有必要反思自身的危机,从而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了从旧式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向新式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的转型。我们既不能因为资本主义走向了新的世界体系,就否定当初苏联和中国搞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合理性,就否认列宁对资本主义的某些判断并不准确,并不完全适用于今天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全球化资本主义造成了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将一种国际分工体系强加给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种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体系以及不平衡地理发展既是资本主义造成的结果,也是其幸存的前提、活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中国交通行业的腐败现状进行概括描述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防治腐败制度体系落后于时代的要求,进而指出了进行交通行业防治腐败制度创新的原则,并对制度创新内容与保障措施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存在的过程即是一个冲突缘起、爆发、协调、解决或部分解决在时间与空间上不断组合变幻的过程。国际冲突亦只不过诸多冲突中的一种而已。在国际关系学界,不论哪一流派都在讨论冲突协调与解决的问题。分析与理解人类历史与现实中的种种国际冲突,从而为消弭冲突或降低冲突的强度与烈度提供理论指导与分析路径,一直是操作层面与学人努力的一个方向。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小约瑟夫·奈的著作《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最近被译为中文,呈现于读者面前,这为国人理解国际冲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一把新的钥匙。一、解读国际冲突:历史与理论…  相似文献   

12.
赵喜惠 《唐都学刊》2013,29(1):40-42
中国与罗马间的艺术交流源远流长,早在西汉,双方间就有了交流。降及唐代,双方的艺术交流更加广泛,涉及乐舞、百戏、绘画、雕塑等领域。在乐舞方面,罗马的乐舞曾传入唐朝;在百戏方面,罗马的吞刀、吐火等节目在唐朝盛极一时;在绘画方面,既有唐代绘画艺术伴随丝绸进入罗马,又有一些罗马景教绘画艺术传入唐朝;在雕塑方面,罗马雕塑艺术大量传入唐朝,并对唐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庆霞 《求是学刊》2003,30(6):29-34
人类社会正处于全球化转型的进程中。在此过程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作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研究。文章主要探讨了全球化与本土化产生的背景、全球化对本土化的冲击与本土化对全球化的抗衡、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的解决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是承载"强烈价值"的专业实践,而"强烈价值"的介入,常常伴随着冲突,其背后正是"批判诠释论"所强调的"理解"与"沟通"的缺失.从"批判诠释论"角度看,"争吵"是彼此缺乏沟通与理解的产物,是实践"沟通互动论"中相对激烈的讨论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项目"充权"存在异化,专业关系中带有压迫的痕迹.依照"批判诠释论"的社会工作范式,坚固项目过程中平等合作的角色定位,立足自我觉醒与最大可能的相互理解,通过最大限度的沟通对话,才能营造真正意义上的社区.  相似文献   

15.
龙晓林 《探求》2003,(5):48-50
隐私权与知情权是公民的两项基本权利。但在现实生活中,隐私权与知情权的行使却存在矛盾与冲突。这 不仅是司法实践中法官们所遇到的难题,同时,也是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就此冲突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恒田 《唐都学刊》2005,21(2):108-111
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能否引进到文化全球化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但全球越来越频繁的文化交流趋势却是可以肯定的.对于文化交流,我们原来有"拿来主义",时下又有人提出"送去主义",这些原则是否适应当今的时代及社会的需要,我们对此应该予以明晰,在选择当今的文化交流原则时必须和时代的要求相符.  相似文献   

17.
"案主自决"原则作为社会工作的一项核心原则,体现着社会工作的精神特质。在社会工作本土化工程中,"案主自决"原则的本土化将是至为关键的一环。中国大多数学者多将讨论重点长期停留在"本土化"这个大概念上,缺乏对社会工作具体理论、价值观、伦理和原则等的探讨。文章深入探讨了"案主自决"原则在中国本土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从中国助人关系本身、儒家思想、集体主义和中国逻辑的实证性四个方面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疑罪不仅指罪与非罪之疑,而且包括情节轻重之疑、此罪与彼罪之疑以及一罪与数罪之疑。确立疑罪惟轻原则是坚持正义原则、统一司法规则和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需要。疑罪惟轻原则适用的条件是认定有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认定此罪彼罪、罪行轻重、罪数的事实证据存在欠缺。其适用范围大致有三:一是在明确此罪与彼罪的定罪方面,二是同一罪名的罪行轻重方面,三是在一罪与数罪的认定上。  相似文献   

19.
"事实"与"规范"的关系:一个哲学问题的政治-法律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世骏 《求是学刊》2006,33(5):41-48
“事实”与“规范”的关系既是现代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实践问题,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具有重要的政治—法律含义的哲学问题。从讨论“事实”与“规范”的关系(或“事实性”与“有效性”)的关系入手,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了他所谓的“商谈的民主理论”和“程序主义的法律范式”,并设法在这个新的基础上批判资本主义现实、辩护社会主义理想。厘清哈贝马斯的政治—法律理论的复杂论证,研究这个产生于特殊语境的理论的可能的普遍意义,有助于我们思考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20.
刘勇  祁今燕 《唐都学刊》2005,21(5):73-75
我国传统的自然观与人格化是统一的.是以"德"与"和"为中心的,因此在人地关系方面更加趋向人格化伦理.古代传统"地力常新"的土地改造思想,对当代生态保护、控制其环境蜕化上有很大借鉴意义.结合西方景观理论中"千层饼模式"的地图叠加技术,在大范围的景观与环境规划中,为寻求适应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方面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