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外汇储备在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和偿还外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过量的外汇储备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降低了社会经济效率。中国的外汇储备长时期以来一直保持在高水平,文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目前外汇储备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储备水准。  相似文献   

2.
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屡创新高,以及中国外汇储备受到美元贬值、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引起了理论界的重视.笔者在全面回顾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在考虑中国特殊国情的情况下,对我国应持有外汇储备合理规模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4年起,外汇储备总额超出了合理规模上限,对人民币升值形成压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汇储备阶段性增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1994~2004年的外汇储备实际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成长特征,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根据外汇储备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际金融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外汇储备阶段性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经常项目及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是造成外汇储备阶段性增 长的直接原因,而造成这两个项目差额的原因是明显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上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也在不断增加.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储备的供应和分配方面均处于较被动的地位,如何运用适当的外汇储备的策略参与到竞争中是眼下中国政府与货币当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美元是中国的主要外汇,中美两国间的贸易对于中国制定相关外汇储备管理政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运用对策论对中美两国间在使用外汇储备政策上的博弈进行了分析,引入了一个外汇储备政策矩阵对策模型,从而得到中国外汇储备政策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体制储备及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等因素使得中国的外汇储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超额的外汇储备蕴含着巨大的成本和风险,其规模的急剧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中国高额外汇储备成因,现状及特点分析出发,探讨了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外汇结构的单一所蕴藏的巨大风险。并对如何有效地改善这种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均衡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借鉴国内外各种研究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先对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实际持有量进行回归,探讨影响我国外汇储备需求的主要因素,再采用非均衡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我国外汇储备需求的动态调整模型,推导我国外汇储备基本需求模型,并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基本需求进行测算.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这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巨额的外汇是企业出口产品和对外提供服务换来的,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和来源结构也就反映了企业的发展状况.在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企业的发展现况,以及高速增长的外汇储备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连年积累。截至2008年4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超过了1.7万亿美元,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高额的外汇储备带来积极的影响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风险。如何管理如此规模的外汇储备是一个难题。从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原因人手,说明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然后介绍国际上外汇储备管理的先进经验,借鉴其积极的部分,对中国的高额外汇储备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汇储备自1994年以来逐年增加,到2002年达到了2,64亿美元的规模.我国外汇储备是否过量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应该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的现状,并通过三个指标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对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现有外汇储备超过适度规模的结论,并相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非均衡框架下研究了中国外汇储备变化的特征,对其自身调整速率进行了动态分析.根据1992-2013年中国外汇储备及影响因素的季度数据,依据局部调整理论,建立了外汇储备规模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与误差修正模型(ECM);通过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回归调整,获得了关于外汇储备长期及短期动态调整速率的基本方程.根据回归结果推算出外汇储备长期的调整速率为16.87%,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需8年左右时间以反向调整力度由非均衡状态回到均衡状态.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外汇储备调整速率偏低,中国外汇储备居高的局面难以短时间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负效应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是考察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尤其自2002年以后呈现超速增长态势.根据国际上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理论,我国外汇储备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量来说,都已超出国际公认的常规标准.分析了我国这种高额外汇储备对宏观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不利于宏观经济平衡,增大了储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提出了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完善公开市场业务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目前已居世界第一。高额的外汇储备一方面增强了我国对外支付和偿还外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多风险,比如汇率风险、储备结构上的风险、收益风险等。文章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原因,并结合国外先进的外汇储备管理经验提出降低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自2001年以来,我国官方外汇储备持续迅猛增加,出现了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的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理论界对此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与主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面临国际性金融深化这一发展趋势,其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已不可避免。因此,为避免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外汇储备规模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汇储备阶段性增长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成长特征,整个增长过程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根据外汇储备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际金融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外汇储备阶段性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经常项目及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差额是造成外汇储备阶段性增长的直接原因,而造成这两个项目差额的原因又是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截至 2003年 6月,中国外汇储备已高达 3 464. 76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对一个人均GDP刚过 1 000美元、资金极为稀缺的国家,过多的外汇储备使外汇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中央银行面临着对内长期通货膨胀、对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实施意愿性结售汇制度,重视引进外资的质量,完善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口倾向、外汇储备持有的机会成本和国际收支的波动性(变动率)始终是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三个重要因素。在实证研究中,一国经济体的开放度、政府承担的外债等也会被看做影响因素。相关的实证研究还表明,一国(经济体)是否实行严格的钉住(固定)汇率制度,或者说是否会通过贬值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对外汇储备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这意味着汇率制度本身也是影响外汇储备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人均GDP、出口的波动、金融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给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带来巨大的压力,通过创建模型测算出汇率、利率波动给外汇储备带来的损失以及利用投资国际证券市场以及组建专业的投资公司所获得的收益测算出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从而为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配置、投资品种的合理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外汇储备节节攀升。面对庞大的外汇储备,担心和争论纷至沓来。人们或怀疑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或诟病巨额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或指责外汇储备的积累输入了通货膨胀,或认为人民币汇率因此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本文从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成因、结构变化及人民币预期升值压力,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