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们中国人向来是谦虚的,关于谦虚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比如,某人的儿子考试成绩比较好,邻居夸他的儿子将来一定是做大事的人,他一定会说“不行,不行,瞎闹,跟您的儿子比差得远呢!”;再如,某人的工作得到了上司的赞赏,他一定会说“哪里,哪里”,不像我们以前称之为蛮夷的西方人那样说“谢谢”而心安理得。但是,说儿子“不行不行”的人脸上肯定是挂着得意的笑容无限受用,说自己哪里哪里的人也是转过脸去就把腰板挺得笔直,  相似文献   

2.
陈思亮 《现代交际》2007,(12):29-30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想了又想,终于让儿子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打动了。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你的女儿找个对象?"洛克菲勒说:"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你未来的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可以吗?"洛克菲勒还是同意了。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总裁先生头说:"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上?"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吗?"总裁先生当然同意了。这虽然是一个小故事,但却是当代企业家配置资源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3.
著名投资家、"股神"沃伦·巴菲特是一个很热爱家庭的人。当人们都以他的财富来衡量他的伟大时,他却说衡量成功的标准应该是真正爱你的人的数目。有一天。他发现他的儿子豪伊的体重接近两百磅,显然已经胖得不行了。于是他就对儿子说:"你应该减肥了。你的体重应该降到182.5磅才健康。"忙于农场事业的儿子不以为然,说:"爸爸,算了吧。我想我是永远瘦不下去了。"巴菲特笑着说:"别这样。不如我们做笔交易吧。现在按合同,你每年都得将所经营农  相似文献   

4.
杨生文  靳静  孔庆利 《职业》2016,(8):12-13
虽然孝顺,但作为儿子,谢连喜对母亲有愧疚的. "我们姊妹四人轮流在母亲家里住,照顾母亲.母亲特别喜欢这个儿子.有一次,母亲想他了,给他打电话说'家里没吃的东西了'.母亲不直接说你来吧,我想你了,只是借口说没吃的东西了,心想这样儿子一定会来."  相似文献   

5.
<正>我认真地捧起儿子熟睡的脸庞,心想,我一定会捧起你那孤独的心灵。快到接儿子的时间,手机突然响了。我一阵紧张,果然,儿子又出事了。我飞奔至幼儿园。其他的小朋友都在活动角玩,他却一个人坐在位子上。老师告诉我,儿子今天扯一个小姑娘的辫子,小姑娘告诉了老师。老师批评儿子时,他却恶狠狠地对小姑娘说:"我要打死你,我要打死你!"说着就去掐  相似文献   

6.
开心频道     
体验期中考试结束了,小明成绩不佳,排了倒数第一名。老师:"小明,请你谈谈成绩落后的体验。"小明:"落后就要挨打。"原因母亲正在和儿子谈论他的女友。母亲问:"她为什么喜欢你?""那很简单,"儿子谦虚地说,"她认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常说伟大的母爱可以创造奇迹,但这股力量一旦错位,它便会成为一把斩断亲情的利刃。母亲苦心栽培"国企儿子"今年27岁的冉素辉出生于河北省高碑店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冉成庭是中铁某公司的一名职工,母亲刘喜梅则是他们三兄妹的"贴身保姆"。在冉素辉的记忆里,他从小就跟随着这个"移动之家"四处奔走,因为父亲的工作是项目在哪里,人就要去哪里,母亲也就带着他及哥哥妹妹迁徙而至。让冉素辉弄不明白的是,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虽然很苦很累,但母亲却乐此不疲,从未有过半点怨言。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参加一个心理学课程,主持人说:“你会成为你最憎恨的那个人。”这句话一针见血。憎恨父亲的儿子,通常是跟父亲最相似的;憎恨母亲的女儿,也最像母亲。我们非常憎恨某人,不知不觉间,却变成像对方那样的人,这不是最大的笑话吗?某人憎恨上司,离职后仍然在别人面前咒骂她,  相似文献   

9.
笑话     
正打招呼儿子尽管两岁多了,可就是不爱跟人打招呼。为了培养他礼貌待人,昨天我带他去市场买菜时嘱咐他:"小宝,你见了人一定要打招呼,男的叫叔叔,女的叫阿姨。"来到一家熟悉的摊位,我便启发儿子说:"你想想,妈妈平时都是怎么和大家打招呼的。"儿子听后突然对摊主说:"便宜点吧!"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交际》2005,(11):41-41
大家都忘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在书店里看书,死背,为什么要死背呢,因为没有钱买书。宋朝的王安石和他的好朋友说,我儿子是神童, 看书一遍就看会,他的好朋友说哪家儿子看两遍,都是一遍看会,因为有高度智慧的人才能看书,今天我们就是这种人,你们北京大学就是这种人。  相似文献   

11.
贺鹏 《伴侣(A版)》2008,(3):56-56
正一位年轻作家初到纽约,马克·吐温请他吃饭,陪客都是本地的达官显贵。临入席的时候,那位作家越想越害怕,浑身都开始发抖。"你哪里不舒服吗?"马克·吐温问。"我怕得要死,"那位年轻作家说,"我知道,他们一定会请我发言,可  相似文献   

12.
福田奶奶     
福田奶奶快不行了,可是头脑还清醒。她把儿子喊到炕头,问寿材准备得怎样了,儿子说,已经刷了几遍漆,老人沙哑着嗓子说:"再油油......"儿子回答说:"妈,您说油几遍都成,保证让您老人家满意!"福田奶奶知道"生老病死,人之常理",心里也还坦然。她对站在炕前的儿子说:"我死了,埋在你爹身边......"儿子点头。福田奶奶又说:"你爹死时咱家穷,垒不起坟,现在你可得给我垒坟,砖缝要抹好灰,最好再抹一层水泥......"儿子眼睛闪着泪光说:"妈,您放心吧,明天我就找匠人给您垒坟,保证宽敞、结实,让您满意!"福田奶奶高兴地笑了。村民政…  相似文献   

13.
我周围的人见到文森特 ,说他是“好可爱的外国小孩”。可在欧洲的城市 ,那里的人也称他为“可爱的外国贝贝”。的确 ,他身上融合着中西血统和中西文化 :雪白的皮肤 ,黑亮的眼睛 ,棕红而微卷的头发 ;时而德语 ,时而英语 ,还能说中国话。要是初次相见 ,真搞不清这孩子到底是哪里人。文森特是我的外孙 ,我们全家都宠爱他。平时 ,我的儿子最爱逗他 :“宝宝 ,你是哪地方人呀?”他常常歪着脖子回答 :“我一半是中国人。”问他另一半 ,他说 :“奥地利维也纳。”文森特1996年3月在捷克布拉格出生 ,几个月大就随他爸妈工作的调动而满天飞。长到…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通常将"晚年"等同于"老年",但对一个活得好好的人(哪怕上了一定年纪),说他晚年怎样,是显得不当的。说他人"晚年"时,用以指某位已逝者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才显贴切或妥当。多少岁开始算晚年?有人回答是60岁以后。且不论如今国际上对老年岁数的不同界定,假设某人活到90岁左右,说他在60岁时就已进入"晚年",情理上恐怕有点说不过去。倘若一个人只活  相似文献   

15.
正裕 《女性天地》2012,(4):32-34
倾心打造儿子"绵绣"前程1994年10月,罗斌出生在浙江慈溪。在罗斌满月酒的宴席上,其父罗伟达顺着酒劲,高兴地对满堂宾客说:"儿子是我们家未来的希望,我要为他保驾护航,让他自由地翱翔。"说到动情处,罗伟达的双眼变得湿润。原来罗伟达  相似文献   

16.
笑话     
正有苦说不出一哥们,平时家里是他老婆管钱。一次,他老婆出差了,结果他连吃饭的钱也没了,来我家蹭饭。"你连吃饭的钱都没了,咋不找嫂子要?""我要了,她给打卡上了,我没去取。""为什么不去取?""她说,密码是我们第一次看电影那天的日期……"洗碗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餐具,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安静。儿子望着父亲说:"一定是我妈打破的。"父亲说:"你怎么知道?"儿子凑到他耳边,说:"我妈没有骂人。"  相似文献   

17.
外语课     
林浩 《中外书摘》2010,(11):60-62
现在中年以上的人,有时会说他的外语“不大行”。这常常不是谦虚。看着电视,他会问年轻的人:“这个人说‘谬贼克’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8.
正每朵花都有结果的心,每个妈妈都是深爱孩子的。可是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地,用爱绑架孩子的心灵。一天,儿子告诉我,他同学准备初中毕业后去当职业游戏玩家。一句话说得我愣住无语,世界上职业有千百种,从没听说过还有把打游戏当职业的。我问,他父母能同意吗?儿子说不知道,他没说他父母啥意见。然后,儿子话锋一转说:"妈妈,我也想像他那样,也不上高中去职业打游戏,你同意不?"我怎么能同意,这不是开玩笑吗?天天玩游戏,也是一个职业?儿子说:"你不懂,这真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儿子3个月大时,我和妻子就去广州打工,把他留给老人照顾。经过16年艰苦打拼后,我们在广州开了饭馆,买了车子和房子,终于具备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条件了,但儿子却不来广州。我和妻子痛下决心,卖掉广州的房子回老家陪他,儿子却说:"和你们一起,在哪里都不幸福。"一直让他当留守孩子,我们深感抱歉,但说到底,也是为了他啊!都16岁了,怎么这么不理解父母呢?为什么总是要强调让孩子理解父母呢?你们是否尝试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  相似文献   

20.
饭桌上,我发现儿子脸上、手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抓伤,情绪也很低落,忙问他是怎么回事。儿子说坐在他后面的同学上课的时候老是发出怪声音,并经常踢他的凳子,今天他实在忍不住,回头说了那同学几句,那同学不但不理他,反而还继续挑衅,他忍不住打了他一拳,于是两人交上了手。我问告诉班主任了没有。儿子说:"这事哪有告诉老师的,他像无赖,课堂上老是烦人死的,老师也懒得管了。"想想也是,原来我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