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政领导干部“接地气”,是指党政领导干部与老百姓广泛接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反映底层民众的愿望、诉求和利益。“接地气”在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官位”与“官德”■萧德安著名作家萧军说过:“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必须首先是好人。”萧军的话,道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群体看“官”,不是看其“官位”高低,而是看其“官德”好坏,即看其人品官品如何。达不到群众心中“好人”标准的为官者,在群众眼中是算...  相似文献   

3.
《人才瞭望》2009,(2):47-48
近日.安阳县人事局在工作中通过强化“三关”,增强了办事透明度,赢得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满意度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4.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通过各种途径开始读“研究生”学历,其中包括研究生班、研究生课程班、MBA班等多种形式。据某地的一项调查;参加“读研”的大多数是县、区领导干部。大多数领导干部是本着求知、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的良好愿望,但是鱼龙混杂,也有一些干部的动机却比较复杂,基层干部群众对这些领导干部所获得的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各种学历的“含金量”不禁产生了疑问。 领导干部“读研热”中的尴尬场面:入学考试舞弊,作业、论文请人代劳,连毕业考试也可以请人“帮忙”。 领导…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说:“人民群众是中共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不仅是领导人亲民爱民情怀的体现.更是对党的根本宗旨和行动指南的重申和强调。江苏省海安县创造性地开展“党代表约见党员目”活动.真正把老百姓的事儿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响应和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6.
最近,听到一些群众谈论“三大作风”。乍一听,以为群众在赞扬我们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所说的“三大作风”,一曰理论联系实惠,二曰密切联系领导,三曰表扬与自我表扬。听罢,笔者心里颇不是滋味,继而冷汗淋漓。 众所周知,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作风”,是指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所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建设,教育人民,团结群众,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宝贵财富。可是,近年  相似文献   

7.
“九五”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坚定而沉稳的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厦已耸立在神州大地。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脚步更加坚定有力,引智取得的成果更加显著,更加辉煌! “九五”时期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广大引智工作者、外国专家艰苦创业,用他们的汗水浇灌培育出了丰硕的引智果实,为发展国民经济出了一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 农业引智硕果累累。“九五”时期通过引进国外智力…  相似文献   

8.
“职位”与“作为”,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诚心诚意为实现人民群众利益奋斗。对待“位”与“为”的态度,反映着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只有用正确的态度去理解“位”,用求实的精神去创造“为”,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9.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期间,曾经视察了位于苏北建湖县镇南村的中国“鞋王”森达集团。当总书记视察了现代化的森达集团厂区和欣欣向荣的镇南村,意味深长地说:“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就是要领导农民千方百计发展经济,有了经济实力,基层党组织才有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俗话讲,唤鸡还要一把米哩!”江总书记先后两次跟建湖县委书记肖兰英、“鞋王”朱相桂,讲到“唤鸡要有一把米”。 “唤鸡要有一把米”。多么朴素、生动、妥贴而又亲切的比喻。唤鸡靠的是米;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靠的是“信”,是一种凝聚力、感…  相似文献   

10.
把人民群众当作父母,对于一些喜欢以“父母官”自居的干部来说可能有些不习惯。其实,把人民群众当作“父母”,是我们党与群众关系的传统定位,是处理好干群关系的重要准则。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就是因为群众从内心深切地感受到党是真心实意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因而把红军当作自己的“子弟兵”。自觉地做人民群众的儿子,是党的干部最崇高、最光荣的职责。邓小平同志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焦裕禄、孔繁森等党的优秀干部,都说“人民是重生父母”,他们以对人民群众的赤子…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记述了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出现的一个怪现象。战后,获得自由的绝大部分黑奴感恩林肯,但是,并非“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被解放”的一些黑奴居然怨恨林肯,视他为洪水猛兽,这到底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群众通过不同的民主方式选举出来的。人民群众把各级领导干部称作“官”。人民群众让他为官,是为了让他们执政,为人民群众办事。为了“官”的领导干部如何执政为民呢?最起码要做三个方面的表率。  相似文献   

13.
新密市人社局借助群众路线的“东风”,创新组织“强培训、送岗位、促就业、惠民生”活动.通过走进企业、社区、村户。对用工就业情况就行摸底调研.并有效整合多种就业政策.推出扶持“就业套餐”.根据不同需求实现“私人定制”.真正让群众得实惠,解决好“离群众最近的事”。  相似文献   

14.
“四风”问题主要包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之风,“四风”问题的存在对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它从根本上违背了我党的性质和宗旨,对干部形象造成损害,进而导致干群间的矛盾,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憎恶。故而,“四风”问题的蔓延也引来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本文首先对“四风”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然后针对“四风”问题提出了一些制度建设方面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南昌市筷子巷民警、公安部一级英模邱娥国,以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一枝一叶”为政府形象增添了光彩,以平凡之举、朴素之言悟出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国家公务人员的“形象观”。 邱娥国常说:“老百姓看政府形象主要是看我们这些公务员的形象。公务员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政府的形象才能日趋高大,并扎根在百姓心中。”这就是邱娥国的“形象观”。 有道是:“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辉”,说的是细微之中见精神。公务人员的一次为民服务,很有可能为建树良好的政府形象添上轮光环。吴天祥、邱娥国、潭彦等先进模范人物,就是以自己为民办实事的一贯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无比信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理学中的“身份”并不是指能够衍生出某种特权的“身份”,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针对法治观念提出了“从身份到契约”运动的思想,这一思想遭到了我国当代法理学研究学者的误解,使相关学者错误的认识法理学研究中“身份”,甚至出现焦虑现象,中国法理学在根本上还没有对立的能力,相关学者也没有编撰出相关独到、有见解的文章、书籍。要想消除我国法理学研究中出现的“身份”焦虑,要建立健全相应理论体系,并出台相关法律,来增加法理学的实用性,使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最近,读到一则故事,讲的是林肯就任总统后,日理万机,非常繁忙,但他仍坚持在白宫规定的接待日里,接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各类求见者。他和许多来访者一一握手,每次接见后,胳膊总要麻木一个晚上,医生劝阻说:“这有损健康,还是停止这种接见吧!”可林肯却说:“这是洗人民澡啊!” 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林肯,能有这样的“群众观”,不能不令人敬佩。也正因为这位资产阶级政治家有如此的“群众观”,所以在他的政治活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依靠群众,代表群众,敢为群众作表率的行为。但是,不管怎样,从骨子里说,林肯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他所表现出的“群众观”,只是展示给美国人民的一种政治状态,是他攫取政治资本所玩弄的“手腕”,他的“群众观”与我们共产党人所倡导的群众观是有本质区别的。然而,和林肯相比,在我们身边,现在却有少数领导干  相似文献   

18.
安阳市铁西区开展“十佳公仆”评选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切实加强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有效监督,密切党群、于群关系,安阳市铁西区决定每年在全区党政机关、公、检、法、工商、税务等十七个行业和系统的干部、职工中开展"十佳公仆"的评选活动。由区各街道办事...  相似文献   

19.
时下,常用民主测评的方法来评价一个干部,组织部门则以测评得票的情况作为评价干部是否群众公认的一个重要依据。民主测评是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在对领导干部测评中所谓的“群众”往往是下一个层面的干部,如对地市级干部的测评是县处级干部,对县处级干部的测评是科级干部。那么这样所谓的“群众”显然是不全面的。这实际上还是“官评官”。为了准确地评价干部,必须尽可能地扩大“群众”面,因为对一个部门及其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深切,看待最清楚,也最有评判权的,还是基层广大群众,只有提高考核的“民主含量”,才能掌握领导…  相似文献   

20.
金州 《人才瞭望》2008,(12):80-81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给数以万计的同胞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不怕牺牲,敢于奉献,争分夺秒,抗灾自救,谱写了一曲气撼山河的英雄史诗,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在天灾大难面前人事编制干部奋力自救、率先垂范、带领群众处处;中在前面,树立了攻坚克难的良好形象,成为广大受灾群众的“主心骨”。随着工作的重点由抗震救灾过渡到自救重建,进一步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