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民精神是现代化的主要指标,是国家和民族的核心竞争力,而政治、文化和传统等因素造成了我国当前的公民精神水平远远滞后于现代化的需要。通过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阐述,指出网络公共领域作为理想公共领域,有助于培育公民自由独立平等的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表达自我、培育社会责任意识、具备批判精神等公民精神,进而提出完善网络公共领域、提升其对公民精神培育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哈贝马斯的理论,以《现代快报》等大众媒体为例,探讨在培养公民意识过程中媒体与知识分子的作用,以及媒体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具有批判精神和监督功能的弹性第三空间,在两者之间建构良性互动的公共领域是非常必的。在中国社会加速转型背景下,通过建构现代公共领域,以此为切人点培育公民精神、提升公民参与能力、健全公民参与机制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重基础。这一过程的实现,既有赖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同时也推动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通过建立政府管理与公民参与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使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充分发挥善治功能,提升公民参与能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构建网络公共领域,成为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公民的公共精神为公民有序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提供了价值规范,为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从我国公民呼唤公共精神出发,指出公民的公共精神对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提出了构建当代公民公共精神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网上公共领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互联网连结人们超时空的沟通,使得个人从一个单一的立足点,能扩展到其存在的世界之网.这个过程带动了人们"视野"的提升,并拓展了人对社会世界意义的掌握.因此,相对而言,互联网所构成的社会网络空间,提供一个全新的人类互动的场域,这个场域的部分空间形成了全新的公共领域.在网络社会中关注公众利益、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的存在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公共领域"概念出发,探讨网上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6.
如何量化新媒体对公共领域建构及公民参与影响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公共领域理论基础上,以PX建设中青岛与宁波公民为对比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等探讨新媒体对公民参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宁波事件公民对新媒体公共性感知不断增强,公民参与度不断提升;(2)新媒体公共性与公民参与度直接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其对公民参与广度的扩大、参与深度的增强、参与效果的提高均有显著影响,但对公民参与公平及能力的提高依然乏力。  相似文献   

7.
8.
当代中国公民公共精神基本建构维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民的公共精神严重缺乏已成为一个既定事实,公民对公共性和公共东西的界定和认识越来越模糊.这一方面与我国的市民社会发展不充分有关,另一方面与我国封建传统文化里的忽视公德有关.  相似文献   

9.
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社会的自由交往空间,旨在通过理性和自由的讨论从而形成公共舆论,并以此为载体实现对社会问题的“信号”功能和对政治系统的监督和批判功能。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和发展需要以公共知识分子为主体。但中国目前公共知识分子主体性角色发挥面临两个困境,一是知识体制的专业化使知识分子与公共性产生脱离;二是功利主义的侵蚀使许多公共知识分子缺乏公共关怀精神。公共知识分子要履行好作为建构公共领域主体的神圣使命必须克服公共知识分子只有公共关怀却没有专业素养的弊端和只有专业素养却没有公共关怀的狭隘。  相似文献   

10.
11.
12.
媒介版图与生态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倡导媒介的版图与生态意识,是基于当前国内大众传媒迅猛发展的背景,意在强调在共时空状态下,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媒介制品,或者不同类型不同定位的媒介机构有机配置与组合,也就是构建一个富有生机的多样性的媒介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媒介是以整体的舍力而非单一的形式对人实施具体的影响,此项倡导的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媒介的生态与版图意识还可以帮助梳理、调整当前媒介设置与媒介批评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这正是其紧迫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从西方公共领域的发展史来观照我国传媒公共领域的构建,文章认为,由于几千年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束缚,我国传媒公共领域的生成异常艰难。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公民意识的觉醒,又热切海唤传媒担当起“社会公器”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采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曾取得诸多成就,然而经济系统的改革去向或体制整体问题是无法通过这些相对简单的方法能够解决。传统哲学模式———《周易》的运用在过去是经常且成熟的,文章尝试通过传统的哲学模式(尤其《讼》)对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从而希望提供一种新的经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在渴望和平秩序与理想社会的创建时,同时渴望人性的自由发挥。当人渴望人性自由发挥时,又不愿人类的积极价值观念被现实生活欲望冲动所摧毁,悲剧性冲突常常由此产生。在古希腊悲剧中,以神圣价值为人的价值的前提,以城邦共同体的自由前提为生活理想的现实,前者属于私人领域,后者属于公共领域,不以前者削弱后者,这是个体自由作为共同体自由的基础;不以后者侵犯前者,这是人成为真正的个体的理性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公有领域作为著作权制度的基础与核心,是著作权法体系完善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著作权在全球范围内的非理性扩张与公有领域规范的缺位致使公有领域在司法实践中日趋呈现出式微态势。为满足著作权纠纷裁判实践对公有领域规范的现实需求,应在考察域外著作权法中公有领域立法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之立法价值与目标、立法体例、利益平衡、政策立场等要素,在《著作权法》中增设公有领域的立法条款。公有领域的立法条款能够为著作权的合理保护提供一套相对完善的外部逻辑裁判工具,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著作权法体系,为深化对著作权保护机理的认识和良性司法裁判机制的建构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传媒与公共领域问题研究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媒与公共领域问题成为中国学者特别是传播学者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学者们主要研究了传媒在公共领域中的作用、构建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前景以及路径选择等问题,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为西方中心主义、技术主义、媒介中心主义、简单化和狭隘化等,正视这些偏差是学界推进相关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媒介公关越来越为新闻媒体所热捧,而其真正内涵还尚未定论。无论学界还是业界都纷纷探讨,关于媒介公关的定义和意义还存在很多分歧,以至在实践运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既有媒体运作不当的原因,也有“伪公关”活动鱼目混珠。作为媒介公关的运作主体,新闻媒体有必要从新闻采编和经营管理两个方面给予高度重视,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发挥媒介公关的真正效用。  相似文献   

19.
阐释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结构转型及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并结合当前收视率火爆的民生新闻现象,分析从文学公共领域到政治公共领域、大众传播公共领域的转变,论述大众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共哲学与现代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最根本的特征是其公共性,而最充分体现公共性三大特质的典型形式或社会群体正是现代公共媒体,它是现代社会最强大最让人感到恐惧的力量。现代媒体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价值,可以作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理解。从积极的方面来说,现代媒体是政治帝国的制约力量,是市场经济生活中公正的判官,对现代化的普及承担着重要的传播使命,使公共社会的信息共享有可能发挥最高的资源效益。从消极方面来理解,公共媒体是对私人生活空间的挤压,并且使文化公共化、世俗化和平庸化。所以,从公共哲学的视野来审视,现代媒体不仅要有公正的旁观和分享,还需要一种宽容的姿态;不仅要有恰当的干预意识和积极的监督姿态,还要培养个性化因而越具有公共性的东西。现代社会是公共哲学和公共媒体实现联姻的社会,这种结合有利于二者的自强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