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政建设的近代化进程及其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约在清代乾隆年间,上海城市已经获得“江海通津”、“东南都会”的美称。到嘉庆、道光年间,上海港即发展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大商港,上海县也成为我国江南的商业城市,其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较早地步入资本主义萌芽的阶段,并以转口商品,通过南北两洋及长江等内河,冲击着沿海与内地之间的闭锁状态,与各地区发生联系。一些新生事物如船队、会馆、钱庄、洋行等不断在上海出现,标志着作为沿海通商城市的上海,正迸发出巨大的潜力,试图冲破封建制度的樊笼,向近代化方向前进。正当上海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民族资本现代缫絲工业的产生,经历了不同的过程。大体上说来,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和外国资本关系比较密切的华商絲厂,属于第一种类型。这一种最先出现在上海。上海的华商缫絲工厂,开始于十九世纪的八十年代,这些早期缫絲工厂的创办者,十之八九是买办或买办商人。最初,他们或者就是为洋行跑腿的买办,或者虽不具买办身分而和洋行有密切关系。随后,他们在洋行办的缫絲厂中,搭上一点股份,甚至搞上一个中外合办的名义,厂权则操在外国人手里。后来他们有了一些经验,积累了一些资本,才转而自办工厂。八十年代末,有一家外国报纸写道;“中国商人之中,有些人在新建的(外国)缫絲厂中股份,当他们看到新的工业很切实际。并且有利可图时,就决定  相似文献   

3.
让上海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示范区罗尚贤党中央决定开发、开放蒲东,是具有深运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负责执行这战略决策的上海市委、市政府,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上海面对太平洋,背靠东亚大陆,地处我国沿海的中点,且有长江航运直通内陆腹地;近百年来已成为世...  相似文献   

4.
宁波是近代中国最早兴办轮船航运业的地区之一。剖析宁波航运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沪甬两地在近代化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的关系,也可以为当今宁波在纳入上海经济区新格局下的经济联合提供重要借鉴。 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外商凭藉不平等条约,开始在中国江海经营轮船航运业。他们垄断运价,牟取高额利润。稍后,为分夺洋商之利,国人奋起自救而创设的轮船航运企业亦相继勃兴。1872年李鸿章等人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便是首开中国民族航运业之先河。中外航商皆以上海为大本营,刻意经营长江和沿海航线。上海至宁波一线是他们最为热衷、竞争最激烈的航线之一。宁波的轮船航运业便藉此契机产生和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浦东大潮,卷起大江万里浪。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开放从沿海向沿江纵深发展。从上海为龙头,黄金水道两岸及其辽阔腹地的开发态势逼人,形势喜人。长江沿岸的老工业基地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长江开发战略,在开放中改造自己,以便在90年代重振雄风,再上一个新台阶?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前夕的上海民族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八九四年中日战争以前,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下,民族资本在上海已经开设了一些近代工业企业,有资料可考者为三十七家。从《马关条约》正式允许外国在华设厂以后,上海外资工厂及金融、航运企业年有增设。同时,愈来愈多的洋行大量输进外国的各种商品,收购我国的丝、茶等产品运往外国。因此,我国通商口岸附近地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国内市场逐步扩大。一九○五年因日俄战争关系,中国的面粉、棉布等产品一时畅销;同年,因美国排斥和虐待华工,我国爆发了一次规模壮阔的抵制美货运动,这  相似文献   

7.
<正> 一、黄河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 战略地位及潜力 八十年代,以建立深圳特区为标志的沿海地区的开发与开放,把我国经济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水平,实现了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进入九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提出把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和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作为中国继沿海经济开发区之后发展潜力最大的一个地区,进而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第二个翻番。有经济学家把这个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形象的比喻为“弓箭型”发展战略(沿海如弓、长江如箭,沿海这个强弓拉满后.即射出长江这支利箭)。那么,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生长点及主轴线在哪里呢?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黄河,能否同长江一样,成为中国最强的经济带?能否成为我国生产力布局的第三条主轴线?答案是肯定的。 (一)黄河流域面积广,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生产潜力巨大,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黄河经济区的地位将日益重要,在建设沿海、沿江地带的同时,沿黄地带将成为我国生产力布局的第三条主轴线。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  相似文献   

8.
新近出版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迄今我国研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著作中,阐述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一部,它的出版对于当前我国发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该书对中国近代中外合资企业发展史的阐述中有几点值得商榷。一,关于近代中外合资企业的开端。该书对此语焉不详。例举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是1897年中日在上海合办的一家轧棉工场。其实,近代中外合资企业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872年。据《申报》1872年5月18日、6月28日、7月18日,同年《上海新报》1月30日及上海部分英文报纸报道,上海成立了一家中英合办的华利银行。该银行是由英商为主体的七家大洋行发起,利用华商资本建立起来的。当时,上海、香港的许多中国商人都  相似文献   

9.
清末,光绪二十七年后漕运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单一的海运为主,兼或有少量的陆运(火车),而以往的河运悉行废弃。每届江浙等地(光绪二十七年后有漕省分仅余江浙两省,其他六省多征折色)漕粮征齐后,一律解赴上海海运总局验收,由清政府监督控制下的招商局轮船及招雇沿海商船共同装运,“招商局轮船协运四成,沙船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晚清洋行作为一种经济侵略的工具同时也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来到中国。它与扎根于中国传统经济的金融机构钱庄发生了激烈地碰撞,两者一方面相互排斥,另一方面相互合作。在洋行刚进入中国时,它为了开拓中国市场不得不寻找合作伙伴,由于钱庄自身所具有的种种特性,使其当仁不让地成为洋行的合作伙伴。与此同时,在洋行不断发展壮大后两者的矛盾不断加深,洋行对钱庄所具有的封建性质越来越不能容忍,洋行需要把钱庄改造成为其经济利益服务的工具,在两者的利益矛盾面前又相互排斥。作为相对弱小的一方,钱庄只有在布局和功能上不断地适应洋行的发展需要,才可能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传入苏沪及其影响杨东野苏(江苏)、沪(上海)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万里长江横贯其间,境内江河交叉纵横,湖泊港湾密布,大运河纵贯其间,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唐宋时的扬州,位于南北大运河与东西长江的交汇点上,又濒临大海之口。这个地理位置,不仅使扬州直...  相似文献   

12.
日本帝国主义,自去年九一八以武力强占中国东三省后,继续用海陆空军占领上海嘉定各地,侵扰沿海沿长江各埠,用飞机大炮屠杀中国人民,焚烧中国房屋,在东北及淞沪等地,被损害的不可数计,这种屠杀与摧残,现在仍在继续发展。反动的国民党政府与其各派军阀,本其投降帝国主义的惯技,接连的将东三省和淞沪各地奉送于日本帝国主义,任其随意屠杀中国人民,现更已和平谈判,实行出卖整个中国,促进各帝国主义迅速瓜分中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浦东、开放浦东”以及开放长江沿岸地区武汉、重庆、芜湖、九江和岳阳五市的决定,改革开放大潮迅速席卷整个长江流域。它标志着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沿海向沿江纵深拓展,并展示了以上海为龙头,江海一体的“T”形或“(?)”形的开发开放新格局,这种江海一体大战略,实际上已构成了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旗昌洋行与19世纪美国对广州贸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思兵 《学术研究》2005,(6):109-116
美商在广州建立的旗昌洋行是19世纪美国在东亚最大的代理商行。旗昌洋行的股东与波士顿商业集团及华盛顿政要均有密切关系,在19世纪中叶,旗昌商人囊括了美国驻中国主要通商口岸的领事职位,几乎包办了在华的外交事务。本文利用商行的档案资料以及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旗昌洋行进行个案研究,勾勒出旗昌洋行早期在广州发展的线索,揭示商业利益集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以加深对中美外交和经济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广东与上海的民间往来,至迟在明末清初已经较为频繁。但在鸦片战争以前,粤沪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广东商入的季节性商业贩运,尤以棉、糖贸易为大宗。晚清以来,随着上海口岸的开放,大批粤商随洋行而涌入上海,他们除了从事原先的季节性贩运外,更多的人开始加入到上海城市的近代化建设之中.为上海的城市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界对此问题尽管有所涉及,但并无专文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利民 《兰州学刊》2004,(4):252-255
西方列强对中国领土主权的破坏是从侵犯领水主权开始的。在不平等条约签订前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集中表现为挑衅中国领水主权。自 16世纪以来 ,西方海洋国家多从南方海道而渐及于中国 ,他们凭借“船坚炮利” ,横行于中国海区 ,试图挑衅中国的领水主权 ,具体表现为 :(1)不经许可随意派遣兵船长期游弋中国领水区域 ,并任意交战、捕获 ,违反中立法 ;(2 )兵船不遵规定 ,任意强闯广东内河 ;(3)企图逃避中国政府对商船水手的刑事管辖 ;(4 )利用武装商船走私鸦片 ,逃避中国政府的缉私管辖 ;(5 )不经允许 ,擅自探测中国沿海航道。西方海洋国家的这些活动无疑使中国的领水主权受到了威胁。而且随着时间趋近近代 ,这种威胁越来越大。嘉道年间 ,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夕 ,列强挑衅中国领水主权的活动日益增多 ,预示着对中国领水主权大规模侵犯的时代即将到来。鸦片战争的爆发就是一个标志。自此之后 ,中国领水主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江海关,定制为:南洋海船收泊上海大关,北洋沙船收泊刘河口,并由此形成南、北洋贸易的分隔局面。乾隆二十二年的独口通商政策使南洋贸易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无疑影响到上海的发展。不过,乾隆中叶开始的北洋贸易的一系列变化则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一,东北豆货输出开禁使北洋贸易得以大规模发展;其二,刘河的淤塞使北洋贸易中心向上海转移;其三,运河航运能力不足,越来越多的内地商货改由海道北上。这样,在乾隆后期至开埠之前的数十年间,上海迅速发展成为南北洋贸易、长江与沿海贸易的中转枢纽。各地商帮云集上海,相继建立各自的会馆,其中以闽广、江浙、山东等沿海商帮实力较强;沙船业、钱业、饼豆业、棉布业等是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行业。作为东部沿海最大的港口城市,上海的地位在嘉庆、道光年间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于上海的股市风潮对洋务民用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学界对此注意不够。本文钩沉史料,就这一问题略作论述。一晚清上海股票买卖源于华商对洋行股票的认购。上海市场股票交易至迟在19世纪70年代初就已成为普遍现象,上海较早的华文报纸《上海新报》自1871年开始就设置了股票行情表。在1871年3月至次年3月的行情表中,所列洋行股票计有汇丰银行旧股、新股,旗昌轮船公司旧股、新股等20多种。这些股票市价涨跌不一,变化较大,说明当时上海市场洋股交易非常频繁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创立,成为晚清第一家发行股票的华商企业。四年后…  相似文献   

19.
一、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整体的观点、认识浦东开发与长江流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1、历史上,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有着兴衰与共的密切联系;当前,这种联系又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 明清以来,上海凭借其扼江通海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及广阔腹地的资源条件,靠贸易起家,发展成“龙头”,带动了沿江埠岸城市的崛起;长江流域各地源源不断的矿产资源、农副产品、游资及大量廉价劳动力的随江而下,支撑了上海民族工业和都市贸易的繁荣,逐步形成了沿海各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柔软的“脐部”近年来,区域经济再次引起宏观决策者的重视,无论是跨国的北美自由贸易区,还是中国的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大都进入实施阶段。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因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最终达到共同繁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并实施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区域发展上大体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沿海、沿边、沿江、沿路“四沿’发展战略。这一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