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别透镜中的家庭暴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基于性别不平等的战争 狭义的家庭暴力主要指发生在夫妻之间的暴力事件。由于这种暴力90%以上都是男性对女性的暴力,它深刻地反映出家庭内部的性别不平等。因此习惯上将这一类家庭暴力称为家庭内的性战。这这场战争中,男性使用强制性手段对女性实施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1993年,联合国大会在《联合国关于消除对妇女施暴的宣言》中,把针对妇女的暴力定义为“任何基于性别的,导致或可能导致妇女身体、性、精神伤害或痛苦的暴力行为,其中包括这种行为的威胁。对自由的压制或任意的剥夺,无论它们是发生在公共生活中还…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和妇女问题的大量出现,一大批学者和妇女实际工作者开始了妇女学研究领域的拓荒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妇女学在与国际交流和注重本土探索的实践中,各种学术观点纷呈,妇女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批判性、开放性、跨学科特点的新兴学科,正逐步从边缘走向主流、走向成熟。李小江是我国妇女学学科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她在妇女研究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拓荒工作,在理论探索的同时,从事学科建设,组织课题研究,普及女性知识教育,建立相关的学术机构,集结科研队伍,主办学术会议等,成就卓越。她的《夏娃的探索》、《性沟》、《女人:一个悠远美丽的传说》、《女性审美意识探微》、《女人的出路》、《走向女人》、《女性/性别的学术问题》等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编"妇女研究丛书"、"性别与中国"、"二十世纪妇女口述史丛书"、"性别研究丛书",并创建妇女博物馆。李小江在妇女学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改革开放初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发表的《人类进步与妇女解放》,首次质疑中国妇女解放道路,对"男女都一样"的理论与实践提出挑战,引起巨大反响。今天,李小江的这一观点在学界已成共识。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一些作家从现代人性的角度,对婚姻、爱情发出了新的宣言:“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舒停《致橡树》),强调一种独立平等,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女人,女人,这依旧懦弱的姐妹,要争取妇女的解放,决不仅仅是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平等,它要靠妇女的自强不息,靠对自身存在的价值的认识和实现。”(张洁《方舟》)这些,吹响了新时代中国知识女性深层意识中的现代人性觉醒的号角。但是,舒倍的宣言,多少有点可望而难以及;张洁的叹息,既沉重又无奈。中国女性,在社…  相似文献   

4.
性别平等是两性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多部不同时期的经典著作中都有所体现,其中,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更是包含丰富的性别平等思想,详细论述了导致女性地位发生变化的家庭形式的演变,指出女性受压迫的经济根源和思想原因,对我国目前还在为之努力的性别平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性别平等是我国五大基本国策之一,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之中,其法律、政策地位很高,但在社会矛盾众多的现实中,这一基本国策被忽视了,在落实过程中也被打折扣,这不利于激发女性投入经济社会的建设中,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从思想重视到建立长效机制,从外力推动到女性自身素质提高等多方面同时着手,构筑一个长期的、立体的对策体系,才能切实、有效地体现性别平等这一基本国策的普遍权威性,才能更好地贯彻这一基本国策,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状况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性别不平等窘境主要体现在疫情加剧女性的就业困难和脆弱性、无酬照料增长和家庭暴力激增、疫情对女性健康产生差异化影响、新的不平等教育和数字性别鸿沟形成,以及疫情中女性领导者的缺位和女性形象的矮化上。后疫情时代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的思路应聚焦于将女性置于恢复决策和进程的核心,对女性全方位赋权,并以预防机制的建立作为应对风险的长期方案,从政策制定、就业平等、家庭责任、健康维护、教育与技术公平、政治与文化参与等方面着力探索性别平等治理工具。  相似文献   

7.
关于加强女性教育的几个问题●刘喜云人类文明史的每一光辉篇章皆由男女共同谱写。当前,我国要优先发展教育,而优先发展妇女教育更是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妇女教育问题。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郑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婚姻法>保护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相关规定,探索"同一平等"与"差异平等"的法律价值区分,得出我国婚姻法应当纳入社会性别意识,坚持差异平等的结论,并对我国现行婚姻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知识女性作为当代中国妇女研究的一支主要力量,在性别知识建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们不仅有着男性知识分子所不具有的女性的切身体验,而且与其他阶层的女性相比又有着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这两者的结合,使得以妇女为主体的性别知识建构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因为,知识是有性别的,性别也是需要被知识化的;而知识化了性别经验和经验化了的性别知识,在女性与男性、女性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不仅可以改变人类知识生产的体系与模式,还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有序地向前发展。三十年来,当代中国知识女性在总结妇女经验、阐释性别理论、传播性别知识、践行性别理念等方面所进行的不懈的努力,一方面为人类从性别角度深入了解自身奠定了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为改变现实中各种性别不平等的观念和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人们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和传统性别制度的改变,又为新的性别知识乃至人类知识的再生产提供了无尽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权的崛起离不开男性的倡导和宣传。然而,男性提倡"女权"的初衷不是出于"男女平等",而是基于三点逻辑思路:第一、国富民强逻辑;第二、自身危机逻辑;第三、男性是女权的捍卫者逻辑。由此,男性便采取策略促使女权崛起。首先,他们会给妇女灌输"权利"意识,激起女性争夺权利的欲望。然后,他们将女权与国民革命相联系,强调女性的责任与义务,用"义务平等"代替"权利平等"。知识女性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回应着男性心中的女权主义,从而忽视了男女之间的性别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促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国家和政府是推进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首要责任主体,而妇女非政府组织是促进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国家和政府的努力下,目前,我国妇女的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国家在妇女发展事业中依然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其他社会力量尤其是妇女非政府组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好地促进妇女发展事业,国家和妇女非政府组织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2.
顾辉 《学术界》2013,(6):104-114,284
现代化理论认为性别角色观念正在从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模式向性别平等的模式转变,但是2000年和2010年两期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劳动分工、职业发展、婚姻家庭、生育、子女教育等领域,男女平等的观念有所淡化,传统观念有所回潮。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回归与当前市场转型中女性的处境和遭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市场所倡导的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等原则忽视了两性的生理差异以及基于此的性别分工,使女性更容易遭到市场竞争的淘汰,成为弱势群体;而消费主义引导的女性身体商品化,借助传统文化的外衣,贬低了女性的人格,侵害了女性的权益。性别平等政策的推行和女性权益的保护有赖于国家作用强有力的发挥,但是国家性别政策的超前性和实践的滞后性,使女性对国家的作用也渐渐失去了信心。传统性别观念的回潮正是女性对自身所处弱势地位一种无奈的认同,而重新让女性拾起性别平等的价值理念,关键在于国家推行性别平等的法律和政策在实践层面获得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当联合国的189个成员国在1995年一致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时,它们承诺要保障妇女平等地、充分地参与权力机构和决策。在签署之时,全世界女性议员的人数低于议员总数的12%,这也反映了印尼的百分比。在以后的10年间,印尼妇女的参政情况如何呢?印尼妇女在何种程度上加强了北京世妇会的观点,在量(如增加政治代表)和质(如保障妇女问题的优先性)两个方面取得了什么政治成果?什么因素一直阻碍着妇女参政,为了进一步推动妇女参政,还需要做些什么?本文论述这些问题及其他问题,指出当普遍承认妇女的参政权,在这方面取得实质进展时,印尼政坛上的女性却一直明显稀少;的确,最近的10年见证了印尼政坛上女性人数的衰减。  相似文献   

14.
融媒体时代的深刻变革为性别平等文化的广泛传播带来崭新契机。新型主流媒体是我国弘扬性别平等价值观的重镇。使用联合国“媒介性别敏感指标”对《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进行性别状况评估,辅之以对青年网民和主流媒体工作者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新型主流媒体能多角度展现当代女性的社会风采,为女性媒介形象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能有意识使用新闻事实和科学数据破除性别角色定型。同时,一部分主流媒体的受众具备良好的媒介性别素养,对性别歧视和性别定型现象积极发声。但是,女性在新型主流媒体报道中的可见度和话语位阶仍明显偏低;单方面强化女性的观赏性和家务职责仍是新闻传播中的常态。这些问题都亟待从法规政策、媒体管理、新闻实务等角度推进变革。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两性基本权利平等是男女平等的核心内容,权利平等还可以引出两性之间机会平等.男女平等理论需要自由对平等作出必要的制约和限制,在强调权利平等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女性自由的实现.男女平等实质上是平等与差异统一之上的性别公正,它一方面肯定在同一性基础上的权利平等,同时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差异性上的分配结果的平等,以结果平等为目标来保障妇女权利,其关键就在于弥补妇女因其不利地位而失去的平等,使妇女得到与男人平等的发展机会.性别公正是在保障两性基本权利的平等上的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自由与平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妇女问题研究高潮迭起,妇女参政从政一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成为衡量妇女解放与否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各级各类领导班子中,女领导干部在民主选举中纷纷落选,女性参政从总体上呈现了下滑的趋势。有些人对妇女参政从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孙萌 《东岳论丛》2006,27(4):190-191
对男女平等的法律定位,必须从妇女人权的特性出发,着眼于妇女的弱者地位及女性身份,而力求实现男女之间的“差别平等”及“事实平等”。对此,国内法不仅要在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增加性别观念并落实对妇女人权的平等保障,还要加强对妇女的特殊保护,以推动男女平等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性暴力、性别不平等与艾滋病传播之间的联系。本文的前提是:艾滋病是一种有性别倾向的泛流行病。作者指出了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模式如何由性别不平等和社会不平等建构。其原因部分在于妇女的性健康和生殖健康受社会文化期待的控制,受妇女社会地位低的影响。本文以非洲国家马拉维的个案为例,说明性暴力对妇女艾滋病易感性以及妇女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权的影响性质如何,程度如何。文章特别注重性暴力概念的形成以及当地经济和渔业中的性交易,并关注性别和性的建构,因为它影响着文化习俗以及妇女对艾滋病的易感性。本文认为,马拉维妇女所处的环境,在社会、法律和政治经济上维持了不平等的性别权利关系,这种关系助长了针对妇女的暴力,使她们面对艾滋病的感染和自身性健康、生殖健康权利的侵害而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175-181
近代西方法学倡导自由平等博爱之际,受主客观条件限制,难以思量和顾及两性在实现平等时存在的落差。自由女性主义法学铺陈出主流平等观存在的性别盲视缺陷,通过主张女性也属于"个体"概念中的一部分和矫正带有性别歧视的法律这两个重要的实现途径。自由女性主义法学的平等观改善了女性的参政权、就业权、教育权、夫妻身份权和监护权;但难免存在由于过于强调两性相似面和形式平等而导致忽视两性差异和忽视实质平等的缺漏。在我国女性法律地位仍低落不高、性别就业歧视仍盛行不减的当今,自由女性主义平等观之得失无疑可以成为纠偏之良鉴。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性别视角审视,中国《刑事诉讼法》在应对关涉女性重要权利的性犯罪以及家庭暴力问题上,由于立法中的性别缺失,导致女性在刑事诉讼中相关权利缺损,无法获得法律的平等保护。因此,刑事诉讼立法应实现性别回归,确立性犯罪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与被害人隐私保护机制以及家庭暴力的公诉制度,以救济女性在刑事诉讼中缺损之权利,实现刑事诉讼中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