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育公平缺失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完善的制度保障。一部相对完善的制度不仅包含给予每个主体平等的起跑线,更应该关注由于制度设计、个体差异和占有资源等原因引发的结果不公正,并通过矫正性制度设计,确保结果的相对公正。因此,应通过教育资源的二次公平分配和各项制度的跟进,矫正教育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从而逐渐增加弱势者向上流动的机会和途径。而教育资源的配置应通过矫正来补偿因为资源分配不公所造成的结果不公。  相似文献   

2.
倪小敏 《浙江社会科学》2012,(1):136-140,160
范式转换视角下,20世纪以来不同历史阶段英国教育公平研究的发展,依次出现三个主要研究范式、两次转换: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阶级分析范式向政治算术范式转换,教育公平研究重心也从揭示入学机会不平等,拓展到教育结果和职业成就领域的不平等,教育公平内涵从入学机会平等延伸至教育结果直至职业成就的平等;其次是20世纪90年代,政治算术研究范式向经验的社会学研究范式转换.经验的社会学研究,揭示了政治算术所不能企及的领域,使教育公平研究的触角深入教育过程内部,并让社会边缘群体发出声音,教育公平内涵也从追求同质化的平等转向“有差异的平等”.两次范式转换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内教育公平研究迫切需要突破城乡二元之间资源公平分配的范式,重构一种新的能够包容资源分配和人的差异性的范式.  相似文献   

3.
赵银生 《学术论坛》2008,31(2):177-180
实现基础教育公平,关键的问题是强化思想认识、明确实现途径和确定实施步骤.要走出教育的经济工具思维,认识教育公平的本真价值;走出效率优先观念,确立基础教育公平优先的地位;走出教育市场化的误区,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提供方式,依靠制度的建设,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在首先解决教育机会平等的同时,着力减少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基础教育公平,防止一刀切、削峰填谷和无特色的均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把握教育不平等的变化方式与变化条件是推进教育公平不可或缺的研究工作。因能力分化和结构授予所导致的机会不平等具有不同的变化机制,而家庭资源因其禀赋差异对两类不平等的影响各有侧重,为此,家庭资源可区分为内生性与外依性两种类型。基于第三、四、五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就1976年至2000年间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内生性家庭资源因其较少受外部社会条件和社会过程的干预,它们导致的教育不平等将是持久而稳定地增长的;而外依性家庭资源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则可能因教育扩展或其他大规模的平等化社会过程而下降,也可能在相反的社会条件下被强化。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内涵和规定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育公平不同于教育公平观 ,教育公平是指配置教育资源时所坚持的一种合理性的原则 ,而教育公平观是指在对配置教育资源合理性原则的不同理解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各种不同的原则选择。教育公平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平等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 ,我们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应坚持平等性、差异性和补偿性相统一的原则 ,以体现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也被作为评估教育改革的基本标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当前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政策的非公平导向,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过大,弱势群体教育公平失衡等.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仅要致力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更要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实现实质上的公平,即平等与效益、均衡与优质相互促进与和谐发展的公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控制人口数量已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而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迫在眉睫。导致人口素质下降的最大因素是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平是社会灾难,影响社会各方面,尤其对人口素质的影响最为严重。改变教育不公平状态,消除低素质人口的代际转移,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解决引起教育资源配置失当、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奠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改革过程中,围绕着三个中心议题:(1)教育机会平等与自由选择发展;(2)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与保障;(3)教育结果的标准化评价与学校改进,分别采取了择校、学券制、特许学校、财政改革、师资标准改革、补偿教育、志愿性国家课程标准、标准化测试、问责制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并存.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措施及其效果的评述,以期对国内教育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教育公平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宇 《兰州学刊》2006,(8):182-184
教育公平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人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促使自然潜能得到最充分与自由发展的教育理想。中国社会的教育公平仍在接受着严重的挑战。入学机会上的不均等、求学条件上的不公平以及市场机制介入教育和教育市场是中国社会教育不公平现象存在的原因。应用科尔曼教育平等理论及马丁.特罗的大众化理论可以为中国社会的教育公平问题找到理论上的解决之路。同时在实践上,中国社会也要通过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制度上的安排、创新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会影响到教育行业本身的发展,而且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尽管南京市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仍存在许多根深蒂固的难题。为了推进南京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彻底消除各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入学机会不平等问题,着力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不平等问题,尽快解决教育者待遇不平等问题,花大气力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能否办好教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因此,从剖析教育公平的内涵着手,分析教育不公的种种现状,以此探求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之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也真正体现了广大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等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产业化不能等同于教育商业化和教育企业化 ,它不仅不会影响教育的公平性 ,反而在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均等和教育结果均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姜山  高怡  周磊 《理论界》2013,(12):172-175
本文研究了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公平的作用关系,在基于资源理论的背景下,提出教育资源配置通过教育资源供需平衡、公平共享和竞争性流动三个方面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反之,教育公平又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主体地位和效果,本文通过研究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指出网络时代下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4.
结构功能主义技术—功能论的教育公平观认为通过机会均等的教育与职业的联系,激励社会层级流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转型中国公共教育制度构建与教育政策影响深远。实践中的精英复制,使之黯然失色。为教育公平祛魅,警惕政治国家利用教育公平弱化公民社会,回归政治国家公共资金提供者与教育权利保障者角色,是实现教育公平,最终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河北省高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及其共享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探究如何在教育公平理念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最终构建出适合我省高校优质资源共享的新思路,从而为实现我省高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蕾 《齐鲁学刊》2007,(6):146-149
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其公共性体现为适龄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表现为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缺失,处于非均衡状态。新义务教育法为义务教育提供了均衡发展的合法性和基本保障。在义务教育法的框架下,均衡发展机制包含发生机制,传导机制和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广平 《河北学刊》2003,23(4):74-76
“公平”是关于权力和利益合理分配的概念。公平从过程的角度可以分为机会公平、起点公平、结果公平 ;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政治公平、经济公平、社会公平。按贡献分配权利是实现公平的根本性原则和标准。公平原则有两层含义 :一是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应该完全平等 ;二是人人享有的非基本权利应该比例平等。公平与效率在本质上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公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公平分配观为我们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面对我国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和分析社会公平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对现阶段的社会分配作出客观的、准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不仅能使社会公平分配早日得以实现,而且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平正义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实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公平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和任务。实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公平,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收入分配法律制度三方面加以推进,以便更好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既是当代中国的强国战略,也是一种新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愿景。要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处理好工具性目标与终极性目标、教育公平与效率、体制与文化、就业与创业、分类与特色、基础与殿堂等六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